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18-03-01段丹辉曹宇晶黄欢欢
段丹辉,宋 宇,曹宇晶,黄欢欢,钟 鑫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病房,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脑梗死患者起病急,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就要面临生命危险。为患者实施相关治疗外,给予适当的临床护理对控制病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为探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特选取2012年~2016年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常规护理与优质化护理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6年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患者均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者。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对症护理、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鼓励患者早日参与功能锻炼。
优质组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其一,心理细节护理:心理护理基本上是每一种疾病护理中需开展的护理内容之一,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神情、语气等,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果个别患者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做心理辅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保持愉悦心情。
其二,饮食细节护理: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食用低胆固醇、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的事物,及时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坚持少食多餐,禁暴饮暴食,改正酗酒、抽烟的坏习惯[1]。
其三,运动指导细节护理:脑梗死患者因为有部分组织发生损伤,引起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按摩,预防压疮。以此同时,恢复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制定每日运动量,有效加快肢体血液循坏,稳定患者病情。
其四,康复细节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开展训练,训练前的,向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介绍训练项目、目的等知识。初期可指导患者做简单的床上运动,翻身、扶床站立等。
1.3 评估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护理依从性(用药、检查、心态、饮食、功能训练)展开评价[2]。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理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心理SAS、SD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优质组护理依从性评分为(10.5±1.3)分,高于常规组的(7.2±0.7)分(P<0.05)。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比较(x±s,分)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引发脑部出现供血障碍,进而促使脑组织发生缺氧性或者缺血性坏死现象。通常,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现象,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死亡[3]。
本次研究开展分组讨论,其中优质组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该护理方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对比,体现“优质”和“细节性”两个特点,兼顾护理质量和细节性操作。分别从心理、饮食、康复训练以及运动指导方面展开细节护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优质组SAS、SDS评分[(37.2±10.2)分,(47.2±11.0)分]明显由优于常规组[(41.3±11.0)分,(51.0±10.5)分](P<0.05);优质组和常规组护理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0.5±1.3)分和(7.2±0.7)分(P<0.05)。有力证明,为脑梗死患者开展细节优质护理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细节化优质护理对改善和提升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