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践行伦理学教育的探索

2018-02-28苏金花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建议高职院校

【摘 要】 本文在阐述伦理学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伦理学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践行建议:主张通过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来尊重遗体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如实验课前对教学人员进行伦理培训、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教育、解剖实验结束后的标本收集处理、建立遗体捐献者展室及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伦理学教育;践行意义;建议

一、伦理学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隨着纯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中的人文道德素质培养也日益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将伦理学在医学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系。人体解剖学教学因其特殊的目标对象,成为学生践行伦理学教育及提高人文素质的较好平台。伦理学在道德高度上将人文性赋予医学,让活人回到医学中来。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为尊重原则、有利和不伤害原则、公正原则、自主和知情同意原则,这些是被国际上广泛接受的伦理学基本原则。

尊重原则是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其中尊重人体尸体及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最基本伦理原则。有文献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市民遗体捐赠意愿因素中,64.91%的市民不愿意捐献遗体的第一大因素是担心接受捐赠的单位可能对尸体进行不够人道的处理。[1]学生只有从心灵深处尊重捐献者,尊重生命,对尸体及标本表达由衷的敬意,才会在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操作与观察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并认识到捐献者献身医学的伟大及其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学校面对的只是尸体、标本等,今后走入工作岗位,身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时,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从我们身上间接折射出的是以人为本的健康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格,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把病人只当“病”,而不当成“人”,我们应当体现“人文医学”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社会对遗体捐献的认可度,从而推进医学的发展。

有利原则和不伤害原则有着共同的宗旨,主要目的就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为患者着想,一切治疗手段均要保证让患者康复。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正常人体和结构,学习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关系,有利于以后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减少邻近脏器的损伤。

公正原则就是公平、正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以公平合理的处事态度来对待病人及其家属。

自主和知情同意原则是指医护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保证病人自己做主,理性的选择诊治决策的伦理原则,这也是我们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重要的原则之一。比如:我们通过人体解剖学学习人体的正常结构及毗邻关系,为我们临床上一些疾病的治疗可提供一些指导意见,为一些手术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二、伦理学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缺失的一些表现

在高等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伦理学教育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如王黎源等的一项调查结果反映,[2]31.5%的学生在上解剖实验课前后没有任何举动来哀悼遗体,20.6%学生认为在解剖实验课上身边的同学存在玩弄标本( 遗体) 或者用其开玩笑的情况,51.4%的学生认为身边有同学对人体标本拍摄照片并以学习之外的目的上传到网络( 微信、微博、QQ 空间之类) 的情况。此外,在本人这几年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也经常会发现很多同学不尊重尸体及标本的现象。如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来上课时不穿白大褂,认为随便穿着无所谓。上课中,学生不认真听老师讲解尸体及标本,课后观看时随便玩弄标本,将标本当玩具到处扔或是拍照用于学习之外的目的,再或者拿标本在同学间开玩笑。上完课,不按照要求摆放标本或损坏标本,对于摆放标本的试验台及实验室不予打扫等等。此类种种现象的发生,说明学生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习中基本没有伦理学的概念,所以根本就没有对尸体或标本表示尊重的意识。

三、关于伦理学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践行对策及建议

医学专业工作者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来尊重遗体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如实验课前对教学人员进行伦理培训、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教育及解剖实验结束后的标本收集处理。[3]针对伦理学在人体解剖学中缺失的表现,给出如下建议:

1、对遗体捐献者进行悼念活动

组织所有专业的医学生在上第一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课程时,对遗体捐献者举行哀悼仪式或者在开始解剖学操作前进行简单的默哀仪式,再或者医学院组织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对遗体捐献者进行悼念活动、慰问遗体捐献者家属。在举行哀悼的过程中,可以以邓小平爷爷捐献角膜及遗体为例,分别介绍其他捐献者的尸体来源、尸体捐献过程,让学生感受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及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尸体的恐惧感,建立学生的敬畏之心。有了这些宣传教育,向社会传播了遗体捐献的高尚行为,也有助于间接扩展尸体的来源。

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还在操作流程的规范上。硬件上我们实验室需要安装良好的排风系统,减少实验室空气中甲醛浓度,让刚刚接触解剖学的大一新生减少心理上的厌恶现象,增加人文气息。同时在实验室教学的管理上我们要肯下功夫,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解剖前的默哀仪式及规范的衣着准备,解剖中不能随意摆放标本,统一放置。杜绝在解剖课上随意玩弄标本或者用标本开玩笑,或者拍照以学习之外的目的上传到网络( 微信、微博、QQ 空间之类) 的情况。禁止一切有辱标本或者对标本不尊重的现象发生。使用标本之后的统一收集、放置及实验室、实验台的卫生的处理。

3、将解剖学中的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等相融合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时刻将伦理学贯穿其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设的有护理伦理学,医学专业开设的医学伦理学,建议学校在开设这些课程的教育时,适当的将解剖学中的伦理学教育融入其中。

4、建立遗体捐献者展室及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各医学院校可通过建立遗体捐献者展室及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的形式对捐献者进行悼念,对医学院学生进行精神教育。遗体捐献者展室可提供捐献者的生平事迹及捐献过程,可向公众开放,让公众接受捐献者博爱精神的洗涤,同时了解捐献过程,增加尸体来源。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一方面主要是为遗体捐献者亲属提供哀思的场所,给他们心理一定的补偿与安慰,另一方面,医学院校的学生可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如清明节,为捐献者进行献花仪式,缅怀捐献者,让师生接受感恩教育。在全社会弘扬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伦理学的教育不是一本书、几节课就能学好的。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我们教师要在平时所上每节课的一言一行中体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我们应将伦理学的教育融入到我们平时的每一门课程中去,具体到我们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每一具尸体及标本,为我们社会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郭佳,戴双武,杨建兵.武汉市民遗体捐赠意愿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1)18-21.

[2] 王黎源,张雷,李成等.医学生人体解剖学的人文关怀素质及认知度调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5(37)718-720.

[3] 周宪春.解剖实验教学的伦理教育[J].中国临床解剖学,2013.31(4)166.

【作者简介】

苏金花,陕西商洛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人体解剖学专任教师.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建议高职院校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