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性学习评价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8葛正高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学生发展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学生发展

作者简介:葛正高,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江苏 宿迁 2236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3-0041-02

评价体系建设一直是课程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新课标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学习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与个性成长。将发展性评价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知识的获得。

一、追求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强化学生课堂表现及知识获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将过程性发展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在追求传统课程基础性和技能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即评价内容应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性、思考性、应用性。

1. 基础性。初步建立数感,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会用数表示物体个数;体会和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熟练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释估算过程,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技能;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几何体,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掌握测量、识图及作图等技能。学习目标的制订是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是让学生通过该阶段的学习最终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是随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逐步积累而达到的。为此,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学会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2. 思考性。它是指讓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地形成分析、归纳、推理和类比等数学思维,并学会观察、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如何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因而教师应通过课堂讲解、亲身示范、实践活动等多样化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 应用性。它是指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并发现、解决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生活现象。“学以致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是评价人才是否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是否具有应用意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这样,传统的依靠一张测试卷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方式已然不再适应。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常规测试外,还应加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考查。

二、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兴趣养成及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情感。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手段的固定模式。

1.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实证化及人文化两种模式,其中实证化评价方法主要注重一些量化因素,而人文化评价方法则无法有效在评价过程中做到公正、客观,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有人性化的特点。在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教师应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模式,其中定量评价方法可以采取等级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来进行,如采用不同的卡通人物、不同颜色的印章来代表学生的等级,这样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齐头并进”。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要淡化分数的概念,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变化及发展。所以,教师除了在单元、期中、期末等考试中采用“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法外,更应该在日常的数学作业中,采用写短语、口头表扬或“成长记录袋”等奖励方式,对学生及时、适时地进行评价,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给予区别对待,力争做到“一个学生一套方法”。尤其是对一些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且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教师更应该做好“期待式评价”。在教师鼓励式的评价和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且愿意去努力尝试,并最终获得成功。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并采用“接纳式评价”,以避免学生形成过于自大、浮躁、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每个学生所呈现的情感往往会具有显著的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改变传统教学中“非对既错”的绝对化评价方式,充分体现评价方法的人性化和可接受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动、静评价相互补充。发展性学习评价虽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但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这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若单一地采用静态评价方法,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等级划分过程中始终靠前,而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只能靠后,这样不仅会让前者骄傲、自满,也会让后者失去学习信心,甚至放弃学习、自暴自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应将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追求评价主题的多元化,实现方法掌握及效率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性学习评价应有主、客观评价共同协作来完成,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面共同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课堂教学中比较推崇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如是否愿意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是否扎实掌握课堂内容、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否具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组内的伙伴了解得最清楚。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让学生取长补短。

此外,家长作为孩子在家庭中学习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对孩子的评价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家长联系手册等,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评价过程,以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组织者,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主要成员。为此,教师应积极协调好自身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主体评价的作用,认真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

发展性学习评价是课程教学深入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教师深思。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总结等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综合和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待于一线数学教师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评价之花”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更加富有生命力,且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 董丽芳.小学数学学业评价过程中发展性评价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6).

[2] 殷芳.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3] 陈茵.发展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与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14).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学生发展小学数学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