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

2018-02-28张莉莉邵长恒梁明君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23期
关键词:建设研究

张莉莉 邵长恒 梁明君

摘要

本课题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系列讲话精神为核心,结合国内外大数据中心发展现状、相关理论研究、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充分借鉴深圳、无锡等省市相关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的目标和定位,从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数据安全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对策和建议,并从推进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共同发展、深化行业大数据融合应用、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大数据创新发展新格局四方面提出了建设实现路径。

【关键词】一体化城市 大数据中心 建设研究

大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型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注入了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形势作出重要判断。过去五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但同时必需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困难和挑战。城市在发展中同样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城乡公共资源布局不够均衡,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如何通过建设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实现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共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发挥数据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城市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1 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背景分析

1.1 产生背景

1.1.1 大数据支撑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來,习近平总书记就大数据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

1.1.2 大数据正在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动能

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一方面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以大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催生了数字经济这一全新经济业态。据IDc(国际数据公司)预计,到2020年,全球60%的企业将设计/部署企业数字化平台,并将其作为最新IT核心工具来开发和管理核心IP与数据。到2021年,至少50%的全球GDP将会是数字化。

1.1.3 大数据己演变为国家竞争前沿

美国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大力发展相关信息网络安全项目。美国国防部每年投入2.5亿美元资助利用海量数据的新方法研究推动数据公开,积极促进大数据技术从科研向应用领域转化,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医疗、农业、商业、学术研究领域发展。法国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日本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以务实的应用开发为主,公布了新IT战略一“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

1.2 相关理论研究

从宏观来看,国际著名学者舍恩伯格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大数据,大数据正在开启重大的时代转型。舍恩伯格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就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2012年,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用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Variety)来概括大数据,这种关于大数据“3V”特征的界定被广泛使用。之后,在“3V”特征的基础上又赋予大数据第四个特征——价值性(Value),从而形成了对大数据“4V”特征的描述。从社会学来看,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新计算社会学会引发一场社会学范式革命,社会学的“计算范式”会成为一种在社会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范式。从建设方式来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政府制定“云优先”战略,政府各部门都不应该再营建自己的数据中心、开发本地软件,无论是存储还是计算,都应该以云的形式向社会购买服务。

京东集团利用深度学习、图计算、生物探针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无人工审核授信和放款,坏账率和资损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信贷审核上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客单成本降低了70%以上。美国芝加哥大学药物与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研究了来自近13万个家庭的48万人的医保大数据,结合4000万家庭的某大型数据库的患者子数据库信息,揭示了许多疾病具有很高的遗传相关性。

1.3 内涵

一方面,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不是简简单单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而是城市社会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城市数据按构成粗略划分,可大致分为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其中政务数据是政府机构的数据,其余为社会数据。打造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是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展要求,也是城市谋求更快发展更好发展的主动选择。

另一方面,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驱动我们正在步入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网络连接数量、数据要素、渠道裂变、传播裂变、生态扩张等方面,都是指数级的增长。

1.4 主要特征

(1)目前信息资源80%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除涉及隐私之外,其他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和社会开放。全社会的大部分数据仍处于零散、孤立状态,数据价值没有挖掘出来,要在机制设计和构建上激发更多政府单位、社会主体在数据贡献方面的积极性和效率性,让社会各行各业重要的数据“汇聚”。

(2)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到2020年,我国的数据总量将占全球数据总量20%,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的数据中心。

(3)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的关键要推动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统筹整合,最终实现全社会数据的开放共享。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国家数据战略的核心”,正文中“共享”出现59次,“开放”出现36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出现5次,将“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作为三大任务之首,充分显示了数据开放共享在国家大数据战略中的极端重要性。

1.5 发展趋势

世界的本质是数据。当今社会,数据己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要发挥价值的关键是构建社会化大数据中心。目前,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信息爆炸引发了产业变革,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我国将开启万物互联时代,迫切需要大数据来支撑海量连接以及复杂场景的快速存储和运算,表现在:一是我国将于2018年迈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大规模商用,未来跟大数据紧密结合,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时代;二是2018年末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将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三是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统计显示,我国电商交易额在全球总额的占比超过了40%,已超英、美、日、法、德5国总和。四是预计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

(2)数据正在成为未来国家竞争的隐形战场,要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一是大数据带来了广泛的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数字经济时代。例如我国利用大数据带来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创新成果世人瞩目。我国去年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达9万亿美元,支付规模几乎是美国的90倍;二是全球主要国家加速大数据战略发展。2015年美国数字经济总量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德国工业4.0的全面实施和2016年发布的《数字战略2025)),明确了德国制造转型的思路。英国2015年出台《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旨在建设数字化强国。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将网络与现实空间融合发展。欧盟发布了《2015欧盟数字技能宣言》,大力培养数字技术人员;三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2015年和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分别为18.6万亿元和22.58万亿元,分别占GDP比重27%和30.3%a 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将占GDP比重35%,2030将达到50%。

(3)各国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要加快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2016年1月万维网基金会发布的《开放数据晴雨表:世界报告》第3版显示,我国数据开放的得分为28.12,排名第55位,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2 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经验借鉴

2.1 深圳政府大数据中心

深圳作为国家首批五个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之一,2016年产业规模達到338亿元,同比增长30%.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40%。目前深圳在大数据云与计算领域有30多家上市公司,腾讯、中兴、迈瑞、迅雷等公司在大数据领域持续投入,产业资本总额有望突破千亿元。深圳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计划形成全市政府大数据中心。深圳将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房屋、地理空间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以及网上办事、商事主体、综合监管、公共信用、电子证照等主题信息库。各部门根据第一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按照统一要求将数据汇聚到市电子政务资源中心,形成全市政府大数据中心。

2.2 无锡国际数据中心

无锡国际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在江苏省等级最高的数据中心。整个数据中心按照Tier4最高级别行业标准建造。拥有中国电信出口带宽120Gbps,新联通出口带宽20Gbps。数据中心一期可提供657个标准机架与16000KVA电力供应,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该中心面向政府、企业、客户等提供专业的服务器托管、机房资源租赁、数据存储与灾备、安全监测与防护、运维管理服务等基础IDC业务。一方面,可以为政府信息化资源整合提供云技术支撑和保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后盾。另一方面,将极大提升区域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对离岸型的金融、证券类企业以及动漫、软件等IT客户的招商吸引力将有质的飞跃。

综上,深圳依托政务优势、无锡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优势打造了城市大数据中心,成为本地大数据发展和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的关键步骤。因此,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要立足本土优势,以形成全国性产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和社会化数据中心为发展方向。

3 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

3.1 总体目标

通过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融合政府、产业、科研等领域数据资源,共同优化城市大数据发展环境和氛围,促进技术和理论创新,推动应用和产业发展。依托大数据可以盘活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增加产业数据开放和共享途径,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通过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可以搭建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关产业融合集群协同发展,形成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

3.2 功能定位

以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高度融合、集中共享、统筹利用为核心,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为路径,以服务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为落脚点,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技术壁垒,建设覆盖政务、社会应用的大平台、大系统、大资源体系,推动城市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形成大数据助力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动能。

4 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对策和建议

4.1 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共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发挥数据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国家中心城市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夯实大数据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驱动,推进大数据相关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数据共享、应用推广和资本融合,打造适应大数据创新创业的新型孵化平台,加快推动实体经济产业变革和技术变革,实现实体经济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科学高效、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4.2 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支撑一大布局四大卡位的“1+4”发展模式,即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相关产业融合集群、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数据相关企业,形成完善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4.3 运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加快“城市资源数据化”为抓手,推动政务大数据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等社会化数据中心数据的大共享、大交换、大融合。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重点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共享,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促进公共信用信息和社会信用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

4.4 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挥以“大、智、移、云、物”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大数据在社会保障、健康医疗、交通治理、旅游服务等惠民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以政务大数据发展带动商用大数据、民用大数据协同发展应用,以信息共享和政务数据治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务服务办理过程的“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 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路径

5.1 推进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共同发展

有效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采取相关措施,扫除部门、区域间数据资源共享的障碍,按照有利于大数据加深应用、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的思路,完善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相关应用管理和产业发展体制,建立以大数据推进为核心职能的统筹协调机制,紧紧抓住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契机,双轮驱动,促进大数据发展。

5.2 深化行业大数据融合应用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深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培育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云计算、数据挖掘、分析应用、数据安全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等产业,构建包含医疗、交通、教育、环保、食品安全等公共领域、商业服务领域以及城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5.3 完善大數据产业发展环境

城市层面建立健全支持大数据产业做大做强、完善大数据产业创业环境、激发大数据产业创新活力、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财税金融政策,通过资金引导,将民间资本更多地引进大数据投资基金,鼓励相关企业加强资本市场的运作,促进形成有效的资金链,以资本的力量提升产业竞争力。

5.4 建立大数据创新发展新格局

体制机制方面,由政府主导成立企业兼并做大做强,在政策奖励、股权交易、资产整合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科研投入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项目落地方面,重点推进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见效,稳扎稳打推进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发展和提质增效。人才培育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人才建设,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华岗,顾德道.城市大数据:内涵、服务架构与实施路径[J].大数据,2016.

猜你喜欢

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载体建设研究
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