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实证研究

2018-02-28黎,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华 黎,华 凤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对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了解其综合建设和发展水平。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环节,关系到人民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广阔,养老保险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显著,因此有必要对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水平进行研究。安徽省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属中东部经济区,本文选取该省份作为研究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该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制约因素,进而优化制度改革,使安徽省在养老保险方面的发展更加协调、平稳。

一、构建养老保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测算安徽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需要构建一套指标体系。由于影响养老保险水平的因素众多,而且不同地区各有差异,单一指标必然不能详尽,所以本文结合文献以及安徽省实际情况,选取了从X1到X10这10个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公因子,以求较全面地反映安徽省各地区的养老保险水平[1],10个指标如下:

X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X2——各地市总人口(万人)

X3——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X4——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5——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X6——就业人数(万人)

X7——离退休人数(人)

X8——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X9——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万元)

X10——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元)

这些指标分别反映安徽省经济、人口以及居民生活等情况,代表该省各地级市的养老保险水平。

二、安徽省各地级市养老保险水平的测算

将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查找上述指标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别对其进行养老保险水平的测算。表1是从安徽省统计年鉴上搜索到的指标原始数据[2]。

(一)相关矩阵及显著性检验

由于选取的指标较多,因此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从而判断其相关性。表2是运用SPSS软件分析的指标相关性结果。显而易见,不仅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而且单尾检测的显著性P值大都小于0.05,由此说明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很强,需要进行因子分析对它们降维。

(二)因子分析检验(KMO与Bartlett检验)

在检测指标相关性的基础上,还要判断这些指标是否能进行因子分析。对一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一般采用KMO和Bartlett进行检验。如果KMO值大于0.6,且Bartlett球形的检验P值小于0.05,则说明数据通过检验,能进行因子分析[3]。如表3,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所得结果都符合上述标准,所以本文选取的10个指标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1 安徽省各地级市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指标原始数据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16》

表2 相关矩阵及显著性检验①

**.相关性在0.01上显著(单尾),*.相关性在0.05上显著(单尾)

表3 KMO与Bartlett检验

(三)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

表4是公因子方差,起始为100%,一般情况下提取的信息损失不能超过40%,表4的信息提取最低达76.8%,说明指标的信息提取比较好。

本文共选取10个指标,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从表5中的第1行和第2行可以将这10个指标划分为两个主因子进行研究,理论上主成分累计的方差贡献率要大于85%才符合要求,而表5信息的累加已经达88.9%,是完全符合条件的。

(四)提取公共因子

由上述两个主因子来构建函数并对安徽省养老保险水平进行评估,从表6可以看到,变量X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3地方财政收入(万元)、X4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5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X7离退休人数(人)、X8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X10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元)这7个指标构成第一个公共因子,命名为“经济收入因子”,X2各地市总人口(万人)、X6就业人数(万人)、X9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万元)这三个指标构成第二个公共因子[4],命名为“人口和社会保障支出因子”。

表4 公因子方差

表5 解释总方差

表6 旋转成分矩阵

(五)构建综合评价函数

表7是因子得分矩阵,可以构成两个主成分因子函数:

F1=0.146X1-0.063X2+0.155X3+0.193X4+0.187X5-0.042X6+0.163X7+0.159X8+0.010X9+0.175X10

F2=0.097X1+0.268X2+0.082X3-0.113X4-0.097X5+0.266X6+0.049X7+0.068X8+0.241X9-0.167X10

养老保险水平的综合得分公式为F=(50.756F1+38.162F2)/88.917。表8反映了安徽省16个地级市养老保险水平的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

三、安徽省养老保险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果:由X1、X3、X4、X5、X7、X8、X10这7个指标构成的第一个公共因子“经济收入因子”的权重系数为50.756%,由X2、X6、X9这3个指标构成的第二个公共因子“人口和社会保障支出因子”的权重系数为38.162%,说明第一个公共因子对安徽省各地级市养老保险水平的影响要大于第二个公共因子。

表7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一)经济收入地区差异严重影响养老保险水平

根据表8,第一个公共因子F1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铜陵市、淮南市,说明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好,而且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与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X10)都比其他几个城市高。在F1得分倒数五名的城市分别是宿州市、亳州市、阜阳市、池州市、六安市,说明这几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经济和人均收入相比要低得多。从F1的得分看,第1名分数2.80981与最后1名的分数-1.03452差距较大,而第一个公共因子对安徽省各地级市养老保险水平的影响权重占一半,由此说明经济收入是影响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表8 安徽省各地级市养老保险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

(二)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影响养老保险水平

第二个公共因子F2前6名分别是阜阳市、合肥市、六安市、宿州市、安庆市、亳州市,其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并且该项得分前两名的养老保险水平综合得分(F)分别是第3名和第1名,说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养老保险水平联系紧密。宿州市F2得分第4名,其F得分却位列第11名,说明尽管该市对社会保障投入很大,但是自身的经济发展较落后,因此较难提高养老保险水平。F2得分倒数五名的城市依次为铜陵市、马鞍山市、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这不仅可以通过运用SPSS分析得出结果,而且从原始数据上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看出这几个城市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相比其他城市较低,由此可见,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对养老保险水平影响较大。

(三)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

在综合得分上,排名前3位的城市分别为合肥市、芜湖市、阜阳市。合肥是省会,其养老保险水平名列全省第一也符合现实,芜湖市相比安徽省其他地级市发展较好,而阜阳市的F1得分很低,但是F2得分是第一,正好验证了上述对第二公共因子的分析,证明阜阳市不仅人口数量、就业人数是全省第一,并且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也是全省最高的城市,由此也充分表明政府对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对养老保险水平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得分靠后的城市与靠前的城市分数差距较大,从而可以看出安徽省养老保险水平的地区差异较大[5]。

四、安徽省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原因

(一)地区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在养老保险水平综合得分上,前6名的城市为合肥市、芜湖市、阜阳市、马鞍山市、安庆市、滁州市,但是F1“经济收入因子”的得分前6名分别是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铜陵市、淮南市,除了合肥和芜湖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收入相匹配,其他城市都不相匹配。不仅如此,剩下的城市也都是不匹配的,说明安徽省各地区养老保险水平和经济发展极其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严重制约了各地方养老保险水平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制度,它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因此养老保险应当与之协同发展。

(二)地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不合理

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是影响养老保险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跟地方财政收入相比,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依然较少,说明政府对民生的投入不足,这点也是制约养老保险水平的主要因素,并且政府对各地级市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很大。F2第一名的得分2.05044远远超过最后一名的得分-1.28881,反映出地区社会保障支出不合理,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导致没有真正意义上提高当地的养老保险水平,并且社会保障支出的倾斜只会加大地区间养老保险水平的差距。

(三)高保障需求与养老保险水平不相匹配

高保障需求不仅指保障的范围,还包括保障的质量。根据表8,排名靠后的池州市、黄山市、淮北市、铜陵市和亳州市的就业人数和城镇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相对于总人口而言比例较小,这表明有很大部分人不在统计就业的范围内,说明城市的养老保险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参保率与养老保险水平较低,各地方的高保障需求与养老保险水平严重不相匹配是造成安徽省各地级市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五、促进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发展的建议

(一)养老保险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脱离不了经济社会,其制定实施需要同经济社会相适应。养老保险制度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保障,不仅要考虑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还要统筹全局,需要整体规划,同安徽省的人口、就业、收入分配等政策相协调,这样整体推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作用,从而提高各地级市的养老保险水平。虽然各地级市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但是不能分散发展,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发展,当然经济能力依然是养老保险水平的物质基础[6],只有经济搞上去了,群众的收入才会增加,整个地区的养老保险水平才能提高[7],不能忽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不断缩小地区间养老保险水平的差异,促进养老保险稳定发展。

(二)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缩小支出差异

我国在社会保障上起步较晚,很多地方不够完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政府有责任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而且要缩小地区间的差异,这样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才有经济支撑,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上述分析充分表明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缩小地方支出差异对提高整个安徽省的养老保险水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政府真正重视、落实到行动上,安徽省的养老保险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8]。

(三)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和替代率

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即扩大养老保险参保的范围。安徽省各地级市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地级市要完善就业政策,把更多的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系统中,把更多的居民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系统中,在总体上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养老保险替代率是提升劳动者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水平,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居民收入差异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各地区养老保险替代率差距过大,因此社会保障政策应当与收入分配政策协同发展,注重发挥社会保障政策对收入分配的作用,建立工资与物价挂钩的机制,不让劳动者的收入因为物价的上涨而贬值,同时落后的地级市更要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收益,提高投资收益率,从而提高养老保险替代率,进一步缩小各地级市养老保险水平差距。

(四)加大养老保险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规

目前,安徽省养老保险各方面政策的实施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养老保险是为了人民养老,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保障,养老保险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法”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产生的,它告诫人们做出什么行为就要承担什么后果,法律的存在使人们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老保险责任主体需要有相关的监督部门才能保障整体的安全性,部门之间需要有制约性,否则权力过大的一方可能会滥用职权为自身谋取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因此必须加大对养老保险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同时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投资运营情况和资金操作主体更要加大监管力度,要根据现实情况合理地健全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另外,相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普遍不足,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法律法规是根本保障,不容忽视。相信通过健全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会使安徽省的养老保险水平发展越来越好,同时也使各地区的养老保险水平得到提高,人民的养老真正有所保障。

注释:

①文中表2-8的数据均来自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的分析及计算结果。

[1]吴书光,夏金钊.山东省城镇养老保险水平的因子分析与评价[J].东岳论丛,2012(9):176-179.

[2]陈洪章,鲍韵,张彦.江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19):171-173.

[3]周明,张鑫武.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测度与综合评价[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4):94-104.

[4]邓群钊,付莲莲,翁异静,等.江西省社会保障水平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3(1):97-102.

[5]刘宁,陶小刚.广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综合评价及政策建议[J].南方金融,2014(9):84-88.

[6]张庆霖,郭嘉仪.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测度及其适度性评价[J].地方财政研究,2013(3):13-17.

[7]卫松.西南民族地区城镇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研究——以贵州省为个案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3):105-110.

[8]张庆霖,郭嘉仪.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3(36):30-31.

[责任编辑亦 筱实习编辑张 鸿]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