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8-02-28梁赞强
梁赞强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国际社会开始越来越重视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开始运用各种理论和研究成果评测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后果[1]。在国内,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也预示着今后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会更加合理规范化。因此积极探索合理的防治措施,对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义重大。
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自人类开展工业化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大量矿采活动也给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图1)。
图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家,企业重视程度、不合理的矿山开采方式、大气问题、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破坏等都是当前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每个环节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1.1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一方面由于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开采效率低而且在进行矿山开采的时候,对于开采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也不够先进,国家对于矿物开采废弃物排泄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纰漏,对于一些老旧矿山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但为了能够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大力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另一方面,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大,加上我国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等原因。多年的粗放式的矿业开发,导致大部分矿山地质环境形势严峻,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主要表现如下:
(1)因露天采矿、开挖和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占用了大量的农田、林地和草地,造成土地资源减少。一些废渣、废石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土壤污染,间接造成植被损害,导致土地裸露,出现严重的沙漠化现象,发生水土流失等问题;
(2)由露天矿山“崩落法”采矿、废弃物堆积、暴雨及矿山不当排水等因素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受地下开采造成山体或地下岩石挖空影响引起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隙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
(3)矿山开采一方面破坏了周围水土固有的平衡,主要表现在,当夏天突降暴雨,会将堆积的废石或矿渣冲到农田和河流,破坏农作物生长或河床抬升;另一方面矿产资源中酸性物质通过雨水淋漓作用导致附近河流的PH营养值拉低,矿渣中的Ca、Mg、Zn等重金属也会对水资源产生严重的破坏;
(4)矿山开采时容易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这此废气颗粒当中有许多酸性气体,当酸性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汽时会凝聚成“酸雨”降落下来,没有凝聚成功的则形成“雾霾”,破坏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呼吸健康。
1.2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当前有关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无法充分体现规划的权威性,实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机制也不够健全,出现各行其事和分割勘查等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开采者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走着资源利用效率低和污染途径多的传统道路,这样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是造成矿山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一些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较差,管理水平较低,生产设备老旧,若无法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就会引发更多新的问题[2]。
仅凭借现有的技术和资金是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进而需要企业增加管理费用,不要被利益驱动,逃避治理义务。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企业推行的矿山环境防治措施必须要与保证金制度相互一致,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矿产资源政策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为整顿矿产开发开采工作秩序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在保证环境不遭受破坏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
2.1 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
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就需要开采者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改变矿山开采的传统理念,创新并实施环保的矿山开采技术。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要想实现矿山地质开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需要不断的创新改善现阶段的管理局面,减少矿山开采对周围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要想将其落实到实处,就必须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强矿山开采技术的研究,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减少对周围植被的破坏程度,其次,要以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主,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
第二,要坚持矿山环境保护原则,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时,必须要加强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开采中要遵守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能因为受到短期利益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定,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落实到实处。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的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策略。
第三,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矿山新建的管理制度完成工作。当前,国家各项政策标准还在不断的完善中,企业对矿山新建开发的标准不够了解,要想提高社会经济的水平,保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就需要新建管理制度,增加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对矿山企业来说,若开采中无法防治各种生态问题,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在后续的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强矿山周围环境的勘查工作,定期评估环境调查报告的合理性和矿山开采情况。
2.2 完善规划体系
在实施防治措施时,要清楚矿山地质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掌握其动态变化趋势,为重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第一,需要政府与企业联合,监督各自领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表1)。从经济易行方面考虑监测边坡稳定性以及植被存活情况。在监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找到相关责任人,就由国家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督。如果短期内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扩大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范围,就可以选择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和对当地人民和财产构成重大威胁的矿区,建立监测示范区,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制定矿区地质环境因子,定期进行检测,明确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审核矿区地质环境质量是否达到新建开发的标准。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应急性监测,记录相关数据,为矿区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了解原有设备的使用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测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监测手段和先进的技术,弥补技术缺失的部分,从而保证检测数据资料的精准度。
表1 监测点位置及监测内容
第二,要严格规划矿产资源的工作程序,要有专家对规划体制和修编的部分进行评估和论证,保证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建立评估机制,将审批的结果进行备案,并作为规划调整的依据,衔接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规划是为了给总体规划提供审核的依据。一旦决定规划方案,就必须要落实规划的要求和内容。将法律法规授权管理的矿种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开展活动时出现意外。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评价矿山环境是防治工作的基础,在早期调查时,要观察矿山环境的动态特征,定期对其进行评价,研究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3 结语
矿产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非再生资源对我们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为了让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稳定持久,必须要坚持环境优先保护的原则,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和对农业用地的破坏,尊重生态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真正意义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久合理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