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指导学生朗读的几点思考

2018-02-27张金秀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思考

张金秀

摘 要 “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是我校语文组的市级立项研究课题,为了检阅老师们近一年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实验成果,本学期的公开课,我们专门以朗读的评价标准来审阅每一节课。

关键词 指导;朗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239-01

开展此项研究课题以来,老师们积极学习和努力实践,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并探索出了关于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一系列措施。

一、朗读形式多样化

本轮公开课,基本上每节课都能听到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且读书形式多样化,有指名读、齐读、小组竞赛读,有表演读、教师范读、播放录音读,还有评读。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朗读目标明确化

以往,教师们上课为了读而读,殊不知为什么读,搞得学生晕头转向,效果很不好。本次公开课,这种情况大有改观,每次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比如徐满红老师在教学《有的人》时,设计了三个读的环节:一是我能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歌;二是我会读,要求学生听朗读录音,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三是我爱读,要求学生在体会诗歌所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自己的体验。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才知道为何而读,从而在读中体会情感,最终达到读出情感。尽管课堂朗读形式多样化,朗读目标明确化,但因部分老师对朗读指导认识肤浅,方法欠缺,导致朗读效果还是不够好。

三、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教师教懂的。经常有老师抱怨,学生这儿也搞不到,那儿也搞不到。请问,你让学生读书了吗?一节课听不到读书声,只听到老师的讲解,埋怨,学生不读,怎么能懂?一首古诗仅仅读了两遍,就让学生去理解,去悟情,去背诵,去默写。情从何来?怎能理解?怎能背诵?怎能默写?除非课前工夫做的足,学生早已会背,否则万万不可能。老师们,放手吧,让学生去读书吧!既解脱自己也解脱学生。

四、朗读指导不够深入

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除了多样的朗读形式外,最重要的就是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这一点,低年级老师做得好一些,中高年级老师做得差一些。如向芳老师在教一年级《荷叶圆圆》时,其中有一个长句子“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向老师就出示已经划分好停顿线的句子让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表演读,学生演得好,读得更好。整节课,学生在快乐中度过,可谓是一种享受。有的老师也在向这方面努力,提到了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情去读,点了一个又一个学生去试读,可是当学生读不好时,并没有去指导,而是就这样放弃,或者一句我认为还可以怎么样就转入下一环节。长期下去,学生朗读能力如何,简直不敢想象。如果此时来点范读,或者老师提醒一下,语速快与慢,哪个词该重读,我想,结果就会好些。如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的人之间的对话时,学生起初读得很平淡。于是,我让学生抓住“快治一治吧!”和“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体会两个人当时的心情。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邻居当时很着急,所以读书时速度应该快一点,种葫芦的人不知道要治虫,所以很奇怪,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当学生对疑问的语气读得不到位时,我要求语气再强烈一点,然后我亲自示范,学生就读得很好了。所以,学生会不会读书,关键看教师会不会指导。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定要下工夫想辦法,千万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否则,学生的朗读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

五、朗读效果不尽人意

在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朗读指导方法不到位的情况下,朗读效果自然不尽人意。试想,该高兴不高兴,该难过不难过,始终与文本保持距离,那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针对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三点不足,特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朗读能力。很多老师自身朗读能力较差,表现在普通话不标准,前后鼻音不分,翘舌平舌不分,方言味较浓;只注重读正确,没有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对朗读指导技巧知识欠缺,重音、停顿、语速把握不准。因此,建议老师们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普通话,学习朗读技巧,多读、多听、多练习。上课时,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去吸引学生,以优美的范读去感染学生,从而引领学生爱上朗读。

(二)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特别爱朗读,他提出来“不朗读,无语文”的教学主张,就是说:语文课上不朗读,就不是语文课。另外,又有老师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就看他读书读得怎么样,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个人读书结结巴巴,错误连篇,可想而知,语文成绩不咋样。在今后的教学中,请老师们思考一个问题:学生会读书了吗?如果不会,请停下脚步,让学生读读书。每节课必须保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少问少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的朗读都做出了评价,但我认为这些评价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如字音读错了,有多字少字情况,句子停顿不当,还没有挖掘到深层次的情感问题。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正确、流利”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有感情”才是朗读的关键。

总之,读是学好语文的金钥匙,希望老师们积极探索,让学生运用这把金钥匙爱读书、乐读书,从而读好书。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思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