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2018-02-27李鹤鸣
李鹤鸣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1~12页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观察圆锥的体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TH132.421,A,TH123+.2,C41,F213.2,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231-0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1、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1.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若干水槽,若干小杯子,沙子和水;铅锤1个;量筒一个。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师出示课件(分别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是:V=a3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二、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引出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铅锤,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锥。
师: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学生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生:我用排水法,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就是铅锤的体积。(同时上台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好吗?
生:好。
(二)联想、猜测
师: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
(三)实验探究
师:下面通过试验,探究一下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1.各组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
出示课件: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等底等高。(同时板书:等底等高)
同时教师也拿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把圆锥放进圆锥里面,让学生观察后猜想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用倒水或倒沙子的方法合作探究。
师:小组合作,试验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试验。
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用圆锥盛满沙子,往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正好倒了三次,就装满了。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3倍。
生2:我们组用圆锥盛满水,往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正好倒了三次,就装满了。这说明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
师:通过试验,你發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教师同时板书:
= = Sh
三、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
师: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
生: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是4m,高1.2m。
师:要求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必须先求什么?
师:要注意得数要保留两位小数。(抽一人板演,然后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要乘?(加深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防止出现错误。)
最后教师用课件演示一次解答过程并点评。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就是:
教学反思:求圆锥的体积就小学现有的知识,把圆锥转化为与其体积相等的其他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采用的方法与圆柱相同,采用“转化”的思想,因而这节课首先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及推导方法,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圆锥的体积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教学的严密性,感受教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还在于会不会运用,因而,在学生探究好后,让学生用自己探索到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用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