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文氏图提升阅读核心能力

2018-02-27李万青

江苏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李万青

【关键詞】文氏图;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9-0060-02

图形化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从而让阅读更加深入。文氏图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图形化阅读策略,运用得当,可以很有效地理清文章的层次、对比多篇文章的异同、把握文本的逻辑关系。

第一眼看到图1时,是不是感觉挺亲切?像初中数学学过的集合。一个圈代表一种元素,当两个圈产生交集,有重叠区域时,代表两者之间有相同的元素。举个例子:A表示一个班中喜欢篮球的人,B表示该班中喜欢足球的人,C则表示既喜欢篮球也喜欢足球的人。这就是文氏图。

文氏图就是用封闭曲线直观地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它所针对的主要是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基本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三段论推理等问题。文氏图不仅能运用在数学、逻辑学等方面,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可视化阅读策略。

1.用文氏图理清层次。

当遇到一些文本,讲述的概念之间关系比较复杂,就可以用这种图形化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把概念之间的关系,或是概念之间的层次读明白。例如,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阐述了自己读书的四点经验:“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在一次课外阅读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精其选”这一经验比较容易理解,一读即明白。而其后的三点经验,则是读了很久也很难理解其关系和层次。细细推敲,其实,作者就是用这三点阐述了“得言、得意、得理”三个阅读层次,并形象地指出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理”。作者提出,在阅读中,首先应该借助工具书攻破语言关,理解文字的意思,这就是“得言”;其次,要透过文字,在字里行间理解“弦外音,味外味”,这就是“得意”,而作者“意”的范围,要远远大于文字的意思;再次,就是要把此文的“意”与前人、他人文章的“意”相联结,得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理”,这就是“得理”。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用来表示,就会化繁为简,直观呈现。这样的图示,可以清晰地表示出这三段话所表达的意思及其层次。把这些层次理清楚了,学生就能真正读懂作者所说的读书方法了。

2.用文氏图对比异同。

世间有道,根本一致,而表象不一。所以,会有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文章,表达相同的道理。例如,苏教版语文六下《山谷中的谜底》一文,其所述道理可以概括为“弯曲的智慧”。对于这样的“理”,也有其他的文章进行了阐释。例如《退一步的智慧》一文(作者:郑金仔,发表于《渤海早报》2016年5月11日),也是讲同样的“理”。只不过,前者是用“雪松”这个物来说“理”,后者是用“张之洞”这个人来说“理”。两篇文章的描写对象和表达方式不同,“理”却相通。于是,笔者用图3来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清晰地辨别出了两篇文章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文氏图引导学生梳理出更多的不同点来。

文氏图也可以运用在古诗文的阅读上。例如,苏教版语文六上《古诗二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表达的同是“爱国”主题。但是,两首诗在诗体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又有着诸多的不同。教学时,笔者就利用引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在对两首诗的品析比较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文的核心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升。

部编版教材很注重这种阅读策略的传递,比如在部编版语文三上《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这两篇文章中,教材明确提出要求,要让学生对比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这时候,文氏图这一阅读策略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对两篇文章的理解,绘制,来实现教学目标。

当然,文氏图的绘制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文氏图。就上文所述的这两篇文章来说,学生也可以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对比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只要阅读策略运用得合理、恰当,并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都是值得肯定的。

3.用文氏图理清文本的逻辑关系。

一篇文章,句子与段落间存在着天然的意义联系,这样的联系就是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弄清这些逻辑关系,对于阅读者来说,可以准确把握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对于写作者来说,可以避免混乱,利用文字外显作者的思维脉络。用文氏图这样的阅读策略,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核心能力。

苏教版语文四下《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妈妈和萨沙的对话,其逻辑关系是一个三段论结构。这个三段论中的全包含关系,可用两个文氏图直观地表示出来。通过对比,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读懂语句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人物对话的真正意思。那么,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可以真正读懂了。

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用文氏图这种图像化的阅读策略可以将文本所传递的意思可视化、形象化,从而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文本的意思,进而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日常的阅读中,教给学生文氏图阅读策略,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阅读策略,学生自主阅读的核心能力就会增强,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山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