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材中的故事有“故事味”

2018-02-27潘志琴

江苏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英语教材

【摘 要】当下,有不少英语教师上不出教材故事的“故事味”,这使得学生对教材中的故事丧失了兴趣。故事板块是译林新版《英语》教材的核心板块,要上出“故事味”,教师要看故事全貌,解故事功能;读故事内容,解故事寓意;读文本语言,搭体验梯子;读学生心理,促学生投入。

【关键词】英语教材;故事教学;故事味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9-0057-03

【作者简介】潘志琴,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江苏常熟,2155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苏州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近阶段,英语教学界对教材故事的教学研讨有点降温,而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研讨则如火如荼。这一方面说明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喜爱。课外读物,尤其是英语绘本,图文并茂、情节生动、语言活泼,师生都很喜欢。学生喜欢阅读课外的绘本故事,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淡化教材中故事的教学。如果教师都不喜欢教材故事,学生的喜欢从何而来?且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其综合人文素养的故事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学生对教材故事缺少兴趣,觉得教材故事没有“故事味”,责任肯定不在学生。教师是教材的解读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教材故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问题一:教材故事上不出“故事味”的原因在哪里?

不可否认,教材中的故事因为受到知识体系和篇幅的限制,没有绘本故事那么有趣、生动,同时又因其承载着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一些教师解读故事时往往会顾此失彼,没有方向。

1.没看到故事。

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聚焦词句和语法,将故事中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将故事肢解得支离破碎,而对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发展的经过等则置之一边。从故事学习的目标来看,故事学习既要关注语言内容,又要适当聚焦语言形式;从语言学习的要求看,语言交流是为了传递思想。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服务。脱离了语言背景,新知识的习得就会变得僵化;没有了生活,故事教学就会变成词句教学,故事也就没有了“故事味”。

2.只看到故事。

教材是實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也就是说教材只是学习的一种资源。目前,教材的编排往往围绕话题和核心语句,然后配以插图等,构成一个小故事。如果教师只看到故事,看不到故事的前言后语、插图或者故事的留白,教材故事就会显得简单苍白,学生也会缺少好奇心。

3.没读懂语言。

没读懂语言是指一些教师没弄清故事语言和学生的距离。教师看待故事中的语言文字时,因为有生活经验的参考,所以不需要去体验。而学生缺少生活经验,一些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识记的低层次思维阶段。教材中的故事文字简练,插图也较少,如果教师将一些重点词句的学习停留在识记层面,对学生来说,虽然读懂了文字,但是缺少了想象的空间和体验的过程,这会影响他们对故事的整体理解。

4.没读懂学生。

这主要指教师没搞清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熟悉程度。故事因为有主题、情节、矛盾,所以才会吸引学生。而学生平时会经常翻阅教材,所以对其而言,故事主题和内容便没了神秘感。此外,从难度上看,因为语言基础等原因,除去单词和句型外,学生理解故事并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学习便会流于形式。故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师找不到学生阅读故事时存在的问题,学生就体验不到故事的“故事味”,当然也就会丧失故事阅读的兴趣。

问题二:教材故事怎么上出“故事味”?

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会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面对教材故事的特点,教师要走进教材,读出新意,读出味道,再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故事,让故事有“故事味”。

1.看故事全貌,解故事功能。

看故事全貌能让学生在故事语境中理解语言意义。语言学习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机械操练。比如: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一课,故事的第一句就是Can you play basketball, Wang Bing?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脱离故事背景,这导致学习时,学生的语言交流都是直接询问Can you...?这样的对话,脱离了真实的生活,且即使语言正确了,也不得体。本单元的故事发生在操场上,三位好朋友展开的是自然的对话。只有完整地看故事,才能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功能和意义。

解故事功能,能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表面读故事。小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故事时,往往停留在故事的文本信息层面,而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带着学生建构或者重构故事。在建构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从文字走向生活,再从生活回归故事,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会审视作者或编者的写作结构和本意,从而逐步实现从阅读文字表面信息到理解文字背后内涵的转变,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2.读故事内容,解故事寓意。

读故事内容的目的是从故事中找出可拓展之处。教材只是学习的一种资源,而非全部。故事中的情景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画面,语言具有灵活性,也有文化性,教师要读出语言背后的内涵,从而为学生提供讨论和想象的空间。此外,语言还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与话题相关的内容,让对话更丰实,故事更深入。比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课,故事板块选取了经典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在一次随机调研中,笔者询问10名学生:你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吗?学生都说不知道。再询问学生:你觉得Goldilocks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学生都说很可爱。虽然这只是个小调查,但却反映出学生就教材学故事,学习止于教材的问题。该故事学完后,教师不妨设计两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Goldilocks?Whats the ending?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物的评价和分析,提升思维的层次;而第二个问题,则可以让学生再次燃起对故事的兴趣,他们可先猜测故事结局,再去读故事原文,如此教材故事的学习便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好了铺垫。

解故事寓意能让学生体验文字背后的情感。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一定的寓意,这寓意或显或隐。隐性的寓意需要进行适度挖掘,继而让学生领悟;而显性的寓意虽不需要挖掘但也不能让学生机械接受,而应通过情境和活动让其自然领悟。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一课主要介绍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故事寓意很明显,让学生通过节日学习,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故事主要介绍每个节日的时间及典型活动,每个节日只是寥寥数语,很难激起学生对这些节日的喜爱之情。所以教师不能就故事教故事,应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节日中的家庭活动以及亲友间的互动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节日的情感,教学也才能落到实处。

3.读文本语言,搭体验梯子。

读文本语言,能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分析学生文本理解中的困难,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有些故事的语言,由于学生有相关生活经历做支撑,所以能很好地理解或者转述,此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而有些故事,学生即使懂得了字面意思,但因为缺少具体的概念和形象,他们理解和感受故事和故事人物时会不够透彻,文字有时是苍白的,所以教师要加强指导和引领。

搭体验梯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从而更好地进入故事。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比如: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中出现了这句话:Sport lovers will like Australia football games because they are very exciting.當教师播放比赛视频时,学生不由得被感染并说出了:How exciting!在不断地重复中,学生学会并理解了新词exciting。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字转化为视觉或听觉形象,让学生感受故事中语言的特殊意义。如: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8 Our dreams一课,故事讲了每个学生的梦想。其中Yang Ling 说:I want to be a pianist. Music makes people happy.对于文字,六年级学生都懂,但是仅仅一句话,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Yang Ling为什么想成为钢琴家。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当人沮丧时,播放令人鼓舞的音乐;当人们在欢度春节时,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当一个人放松时,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在不断的体会中,文字被转化为视觉和听觉形象,学生与文字也更加亲近了,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将Yang Ling想成为钢琴家的理由说得更充分。

4.读学生心理,促学生投入。

开学之初,学生一拿到教材便会开始浏览,到真正开始学习时,学生早已看过故事。学生可能知道了故事的大致情节,但不知道具体细节;可能关注了故事内容,但却没有关注语言形式;可能了解了人物心情,但尚不知道故事的寓意。因此,教师要读懂学生心理,通过活动将学生再次引入故事。

读懂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新问题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学生对常规问题早已习以为常,所以教师要突破常规。以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5 Signs一课为例,故事中出现的标志都是学生认识的,故事内容也不难。如果围绕Who,When ,What进行询问,导入故事,学生一看就能找到答案。但是,故事中到底谁不认识这些标志?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标志?这些信息是学生浏览故事时可能会忽略的,有了这些新问题,学生便会自然地重新走进故事。

读懂学生喜爱挑战的心理,让学生投入故事。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接受挑战,鉴于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并借助这些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比如: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一课, 故事中香港小姑娘Anna介绍了她们是如何过春节的,学生读了故事,就会知道Anna的活动安排:除夕夜买花,年初一看舞狮,年初二看烟火等。学生看了故事就会觉得自己懂了。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将来要去香港看烟火,什么时候去合适呢?你买花去看香港朋友,你会买什么花?这些问题让学生受到了挑战。买花和年初二看烟火表演是香港的习俗,他们喜欢买特定的花,如年橘等。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引向了未知,学生发现故事中竟然还有很多新信息,于是故事又有了新趣味。

故事板块是教材的核心板块,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上出有“故事味”的课的前提。在故事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体验、想象、质疑、挑战……学生自然就会融入故事,进而读懂故事,学会阅读,学会语言。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英语教材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Coursebook Evaluation
试析英语故事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模仿故事角色
Textbook Analysis
英语从句ABC
make的用法与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