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2018-02-27丁秀芬
丁秀芬
摘 要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困生,这类学生的出现大致是由其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学生本人的学习能力,班级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科教师的个人魅力等因素影响产生,准确地把握其产生的原因,将更加有利于我们开展对这类学生的帮扶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教育使命。
关键词 学科;学困生;出现原因
中图分类号:C92-05,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18-0191-01
一、学生的家庭教育
我这里所指的家庭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富裕的,这类家长早有将孩子送到国外学习的打算,因此这类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好英语,其他学科都无所谓。由于家长的思想灌输,结果导致这样家庭的孩子,在许多学科上放弃学习,自然便成为学科学困生。另一类家庭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的学校教育大相径庭,家长以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溺爱自己的孩子,这样便必然让孩子的学习与学科老师之间的要求不相吻合,进而出现学科学困问题。有这样一位男孩,他的英语学科成绩非常突出,但其他学科却让学科老师们非常头疼,在与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下,得知孩子出现学科学困的原因。因为孩子的家长认为,作为家长,是要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要让孩子个性突出,凭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希望老师们不要给他的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自然成长。还有第三类家长,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至于学习上,能学多少无所谓,对于老师的意见和孩子的学习反馈,他们毫不在乎,甚至还有些不屑。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情况可想而知,由于得不到家长的有效配合,这类孩子,也将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最难转化和提升的学科问题孩子。
二、受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增加。这些发展在带给我们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一些对中小学生极具诱惑的东西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人口的流动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因此我们的学生群体也变得多样和复杂,尤其是外来随迁子女,也将成为我们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些家庭的组成情况多样而复杂,多数家庭生活并不富裕,许多家长还疲于为生活而奔波,再加上有些家庭文化层次较低,很多时候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不注重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一种类型的家长会给孩子散播错误的信息:认为没必要好好上学,自己没有多大文化水平,现在也一样过得很好。这些因素结果导致这些家庭的孩子,更加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要么沉迷于各种游戏之中;要么认为读书没用,没必要好好读书;要么跟社会闲杂人员走得太近,过早走入社会,有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对学校学习和生活不感兴趣,这类学生必将成为多数学科中的学困生,有些甚至最终选择放弃学校的学习。
三、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个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科,甚至对于同一学科,在学习能力上,总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这就注定在学科上必然会出现学困现象。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差异,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偏科现象。这类学生,并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相反,在某些他擅长的学科上,甚至是佼佼者,他们产生学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兴趣爱好和心理偏见所致。而对于同一学科的学习差异性,除了偏科现象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所致,在学科的学习上,这类学生甚至非常努力和认真,但成绩始终平平,他们在繁多学习任务的压力下,自然会成为学科上的问题学生。
四、一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
同时担任几个班级教学任务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同是一个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不同的班级的学科成绩会出现较大差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情况大致相同,学生综合素质相当的情况下的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遇到这样一个班级,班上不乏年级前五名的优秀学生,但也有六七个极其闹腾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的自控力极差,对多数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要么在玩自己手中的所谓玩具,要么接住老师的话题,加以发挥,停不下来,而且六七个人之间还经常相互搭腔,每一堂课都会因为他们几个的琐事而打断教学活动,在他们的干扰下,中下等学生根本无法正常学习和理解当堂课上所学的教学内容。因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既要监管课堂的纪律,又要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结果导致教学内容时断时续,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自然不能完整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后整个班级的学科成绩自然不会理想,学困生也就大面积出现。
五、学科教师的个人魅力的影响
个人魅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但我们从事教育的人都很清楚,学生比较喜欢:外在气质佳,朝气蓬勃,语言幽默风趣,知识丰富,爱好广泛,且有某项特长的老师。中小学生由于个人主观情感较强,经常会出现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一学科,相反,则会放弃某一学科的学习。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性,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具备学生喜欢的个性与风格,这样便自然会出现同学科之间不同老师不同班级的学科差异性,学科学困生也就随之产生。
以上对学科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都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和亲身体会,如有不正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此进行原因分析,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自己今后的教学活动,针对自己学科中出现的学困生能做到“对症下药”,更好地开展对学困生的帮助辅导工作。二是总结和反思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今后需学习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减少学困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力量[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