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27李海珍
李海珍
摘 要 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而民族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地理教学特点和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实际,尝试为民族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民族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21,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18-0176-01
一、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一)教师教学模式传统老旧,缺乏创新。传统地理教学中的三个一(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书)教学模式,无法形象、直观地呈现展示出来,对于地理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支持,除了PPT课件外,很少有地理教师静心研究电子白板等新兴教育技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二)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差,地理学习中困难多且非常突出,且地理学科的知识兼有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要求,很多民族学生很难在短期内有效掌握,每次出现此类知识考题,基本都是白卷,几乎成了学生地理学习中的“拦路虎”。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出现断链。目前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只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未列入中考范围。受此影响,地理学科很大程度上被教师、学生和家长忽视。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原有的地理知识几乎一片空白,高中地理教师不得不从头开始,把初中的地理教学内容再次“加餐”给学生,给高中地理教师的正常授课带来很大困难。
(四)地理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还未充分挖掘。限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完成教学任务的硬性要求,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德育教育的行动还未真正开展起来。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认真钻研高中新课改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内涵,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媒体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化地理学科特有的地图、地球仪等形象教学材料的课堂使用,综合运用声音、图像等动态、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重新构建高效、生动的课堂教学流程与方法,努力打造触摸式、体验式的全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二)积极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针对民族地区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地理教师不能一味地抱怨生源现状,而是要改变心态,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积极地进行自我暗示,自我肯定,树立“越在困难的地方越能创造出成绩”的信心和动力,用欣赏、肯定地眼光去对待和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帮助学生培养学好地理知识的信心和能力,使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和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构建起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互动关系。
(三)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地理教师要努力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课堂形式,在课堂上多创设贴近生活实际和少数民族乡土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教学的亲切感、趣味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针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普遍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为寄宿制提供热水服务,教师在讲授“地球运动”时,引导学生来设计本学校太阳能热水器架设的合理角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可供复制运用的地理教学校本资源。
(四)打造开放性地理课堂。针对初、高阶段地理教学衔接断链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和任课教师要重视初中基础地理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不能抱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想,要从初中阶段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要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对涉及到的学生欠缺的基础地理知识进行及时“补钙”。同时教师要结合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知识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例如在“环境保护问题”教学时,就可以利用民族地区旅游热,结合学生亲身参与的格河治理、“香巴拉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得出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现状和问题以及保护环境的合理性建议,并将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汇集起来,在校园刊物上发布,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发民族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园环境保护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