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018-02-27张金铭
张金铭
摘 要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日益丰富的今天,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教育的角度,主要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教育以及传统文化在中学内传播的重要性;当代中学生需要了解并具备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学思想教育的重要价值,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117-01
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可避免的各种多元的文化随之而来,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下保持原有的价值取向日益变得困难。所以在当下有效避免外来文化腐蚀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就是: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提供坚定的价值来源。同时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下面就是两者密切关系的主要体现。
一、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学思想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中学生更好的进行社会实践而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资源给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途径和可能性,极大丰富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角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许多优秀思想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思想,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家族为单位维护家族利益就是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表现;“爱国主义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学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原则;中国的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仁”,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华民族儿女的思想中,“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价值标准。“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儒学家赋予了它一个极为广大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同时党在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字方针的提出正是儒家“仁”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下的体现。所以,五千年历史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遗留下的瑰宝,而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充实和升華。这些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同时为当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来源,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内涵,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取舍。同时在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同时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大量的借鉴经验和教育资源。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有着相同的对象和目标,他们都以“人”为传播对象,以对外传播为媒介,从而达到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尊重、满足、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需求的目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思想教育传播开辟了新的广阔的空间。而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源的传统文化正合适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传播方式为传播平台,进一步将中国有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代中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统计,2015年在校中学生达到5736.1万人,当代中学生已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后备资源,而中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无限的可能性。优秀传统文化百花齐放,涉及的内容丰富繁杂,涉及到文化、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方面,与此相对应得是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教育内容也涉猎各个方面,所以在两者相互促进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很好地切合度。另一方面,中学生在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着现代的思想,具有时代性。把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也有利于传统文化从现代文明中吸取给养,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吸收和借鉴,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孙汝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重建[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郝飞飞.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对策.
[3]陈卫国.“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学术界.
[4]吴广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