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打造“武当民俗第一村”刍议
2018-02-27郑妍妍李垣璋田运科
郑妍妍 李垣璋 田运科
摘 要: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是荆楚文化和道教文化在民间流传的“活化石”,保护和传承伍家沟民间故事,可以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秦巴文化、武当文化、汉水文化特色,以生态和民俗体验为主,并与产业相结合的“武当民俗第一村”。
关键词: 伍家沟民间故事;十堰;乡村旅游;民俗
中图分类号: G112;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5-0032-04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十堰市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十堰市实现千亿级旅游支柱产业、打造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十堰市建设了一批初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如郧阳区的樱桃沟、张湾区的黄龙斤坪生态园、茅箭区的东沟、房县的土城黄酒民俗文化村、竹山的楠木寨、竹溪的龙王垭观光茶园、丹江口的武当花谷等。
而被誉为“中国民间故事的半坡遗址”、“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伍家沟民间故事村的现状
伍家沟村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300多人能讲故事,有些能讲500个故事以上,但现在会讲故事的人比以前少多了,很多也只能讲200多个。一方面,村里会讲故事的老人已过世了不少,2018年下半年有“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称的罗成双老人也去世了;另一方面,村里年轻力壮的大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另外,信息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丰富多彩,讲故事也越来越少了。
但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民俗意义,其民间故事集中反映了道教文化、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是荆楚文化与道教文化在民间流传的“活化石”。如先秦楚人的拜日、崇火、尊凤、招魂,与尚东、尚左等古老信仰与风俗,仍在该村百姓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以及民间故事中有留存。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活化石”越来越具有保护和开发的价值。
如何保护好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也是许多人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消极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村民也要改善生活。伍家沟村以前之所以保存下来这么丰富的民间故事,与其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但现在伍家沟村的交通、交往大大改善,人们的活动、工作范围大大扩大,娱乐方式大大丰富,使得讲故事的传统逐渐淡化。因此,要真正保护好伍家沟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可以把民间故事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以旅游产品的方式保存一部分、发展一部分,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所带来的收益,留住一部分人,使得伍家沟民间故事的传统和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二、伍家沟民间故事村的優势
伍家沟民间故事是荆楚文化与道教文化在民间流传的“活化石”,同时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也是它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1.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数量多、内容丰富。
在六里坪镇文化站原站长李征康的多年艰苦发掘、整理下,伍家沟村现已整理出版了三本故事集、一本民歌集,一共收录民间故事579篇,民间歌谣357首。
1989年出版的《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共收录故事234篇,包括神话6篇,传说101篇(人物传说45篇,武当山传说21篇,地方传说12篇,动植物传说10篇,其他传说13篇),故事116篇(幻想故事7篇,神鬼精怪故事61篇,生活故事39篇,风俗、俗语故事9篇),寓言5篇,笑话6篇。
1996年出版的《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二集)》共收录故事165篇,包括神话2篇,传说44篇(人物传说18篇,武当山传说10篇,地方传说6篇,风俗传说10篇),故事119篇(原生态故事9篇,神鬼精怪故事41篇,俗语故事11篇,生活故事46篇,童话12篇),
2012年出版的《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共收录故事180篇,包括神话5篇,传说54篇(人物传说22篇,地方传说18篇,风俗传说14篇),故事121篇(精怪故事34篇,动植物故事17篇,俗语故事10篇,戏曲故事9篇,生活故事51篇)。
1993年出版的《伍家沟村民间歌谣集》共收录民歌357首,包括情歌22首、散歌25首、小调25首、儿歌40首、孝歌129首、莲花落116首。
2.伍家沟村地理位置毗连武当山和丹江口库区。
伍家沟村既位于秦巴山区,也恰好毗连武当山和丹江口库区。往南数公里,就是武当山脚下的六里坪镇,武汉至西安高速铁路的武当山西站就设置在附近;往北数里,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如果开发成功,客流有保障。
三、伍家沟村乡村旅游开发思路
伍家沟村发展乡村旅游,应以具有秦巴文化、武当道教文化、汉水文化特色的生态和民俗体验为主,打造“武当民俗第一村”。
当今乡村旅游往往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伍家沟村可以利用其保存下来的丰富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歌谣所蕴含的丰富民俗文化,凸显其特色。这些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开发,既可以观赏、参与、体验,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听故事、看故事。
1. 村史主题区
即以伍家祠堂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区。伍家沟村是1966年组建的行政村,住户分住在黑沟、伍家沟、长沟等处,伍家沟人口最多,有最大的自然村伍家院、罗家院。伍家沟村主要有伍、张、罗、葛、冯五大姓,伍姓共51户,194人,多数住在伍家沟的伍家院。
在伍家沟村有多个故事讲述到伍家是怎么来伍家沟的,如韩致中教授在《伍家沟村民俗与研究》中记载的有《来自大槐树底下》、《人烟》、《生死因缘》等,而《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中的《伍家人姓项》和《生死因缘》的主要内容相似,即伍家人都入了白莲教,官兵杀白莲教时只剩下一个小男孩,被项家人认作是自己的孩子而获救。但《生死因缘》的结尾还写道:伍家的这个孩子和项家的一个姑娘成亲了,又回到伍家院,安家立业,生养后代。后代在这里立了祠堂,他们夫妇是第一代,祠堂叫伍家祠堂。因为项家是伍家的救命恩人,又有人叫它项家祠堂。另外还有一篇故事《葛家是怎样来伍家沟的》。
伍家祠堂是伍家沟村村史的核心建筑。韩致中教授在文中还记录有“伍家有祠堂,没有宗谱。但有宗祖牌子。”“族谱分为上院、下院两个族系,他们都是伍聚魁和项氏的后代。”
祠堂源自祖先崇拜,曾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是宗法、习俗、娱乐、礼仪、教育等家族文化的载体。祠堂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除了崇宗祀祖外,还是商议对策、公布和执行族长决定的重要场所,也是各房子孙平时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的活动场所。十堰市现存的祠堂有竹溪县中峰镇的甘氏宗祠、竹溪县蒋家堰镇的敖氏宗祠、房县门古寺镇的圣宗祠、竹山县擂鼓镇的李氏宗祠等。
近些年来,在农村一些地方祠堂又兴起。浙江省大胆创新,把祠堂改建为农村文化礼堂,在保留祠堂文化中祖先信仰等积极成分的同时,积极引导国家在场的公共文化有效输入,为祠堂文化的保护和公共文化的推进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靳浩辉,农村社会治理视阂下祠堂文化与公共文化的互嵌与重构——以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为例,理论月刊,2018.07)
因此,伍家沟村可以复建伍家祠堂,除了祭祖、家训传承等活动,还是展示伍家沟村历史,开展民俗活动、公共礼仪活动、讲故事活动等综合性文化服务的中心场所。既增强村民的归属感,也提供了一个开展、展示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
2. 神话主题区
充满奇幻色彩的中国古代神话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一方面,神话与民俗密不可分,很多民俗的源头在神话那里,但民俗的传播也保存了神话;另一方面,神话与幼儿思维的相通性使其对儿童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共有13篇神话故事,既有表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第一个大神盘古的《盘古开天》、中国古代最大女神女娲的《女娲造人》,也有《风、云、雷、雨、雾》《人和狗成亲》《姓氏的来历》《太阳和月亮》等神话。
在神话主题区,可以建设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泥塑神话天地,并开辟便于游客参与的泥塑、陶艺活动区。
3. 人物传说主题区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传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如诸葛亮、包拯、三国刘备关羽张飞、沈万山、鲁班等,一类是武当山地区或与武当山地区关联比较密切的故事人物,如陈世美、李自成、道士徐神仙等。木匠祖师爷鲁班、剃头神罗祖可以纳入民间手工艺主题,道士徐神仙可以纳入武当道教主题。
这些民间故事中的传说人物,往往与正史中的故事不一样,但反映了民间百姓的好恶。如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是智慧的化身,而在《诸葛亮短寿》故事中,讲诸葛亮本该活到83岁,但由于他做了三件短寿的事,53岁就死了,一是火燒曹操战船,二是火烧盘蛇谷,三是在吊孝周瑜时用五雷法击死周瑜和周瑜夫人肚里怀的8个月的儿子,认为太过分了,尤其是击死肚里8个月的孩子,这表达了不能伤害无辜的愿望。而《诸葛亮的羽毛扇》,讲了诸葛亮羽毛扇的来历,是一只修行五千年的乌鸦精受到诸葛亮的恩惠而送给他的,诸葛亮有了这把扇能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
李自成也是伍家沟民间故事里出现较多的历史人物。李自成和其他几支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罗汝才、王国宁、杨友贤等人,在与明朝势力战斗的岁月里,百分之八十是在郧阳辖内度过,有11年进出郧阳,也包括武当山地区。因此伍家沟村关于李自成的故事比较多。如《端阳节插艾的风俗》,而把古已有之的端午节插艾的习俗,说成是李自成为了防止错杀百姓的举措。而《二洗均州》、《李自成是神仙临凡》则表现了对李自成滥杀无辜的谴责。
《“铡美案”是假的》这则故事,则给陈世美翻案正名,是武当山地区民间百姓的普遍共识。故事里的“铡美案”,是因为陈世美中状元后,他的几个同学因借钱误会后自编的,故事中的陈世美实际上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他是被冤枉的。
4. 精怪主题区
神鬼精怪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伍家沟村的狐狸大仙、员外类等故事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是“武当版”聊斋。《伍家沟民间故事集》中有近30篇是关于狐精的故事,这些狐精有的用法力制服其他女鬼,有的勾引人魂魄以求成婚,还有的借轮回转世而由狐变人。狐精信仰在中国民间渊源久远,故事中表现出人们对精怪又恐惧又亲昵的心理,许多故事还反映了人狐之恋。如《狐仙小姐报恩》中的狐精嫁给刘公子,生下一子后,托生为富贵人家的小姐,又与刘公子团圆。又如《田螺精姑娘》,螺精化为美女为恩人做饭,与之结亲,生活美满。这些都给人们以美好的向往。
伍家沟村的这些狐仙故事,和《聊斋志异》中的狐仙故事有很多值得对比的地方。另外还有蜈蚣精、獐子精、泥鳅精、蜘蛛精、蚌蛤精等,既是民间故事中常见的精怪形象,也带有武当山地区的一些特点。
5. 机智主题区
机智主题也是民间故事中比较常见的,反映了民间的智慧。如断案故事《县太爷断羊胡子草案》讲县太爷受到一根羊胡子草的启发而破案;还有选女婿故事,既有民间家庭选女婿的《选女婿》,也有皇帝选驸马的《无价宝》;还有比试文采的故事,如《庄稼人咏诗》、《三个女婿比四言八句》。
6. 道教主题区
比较典型的是关于武当山的传说。首先是讲述神仙的故事,如关于真武大帝的故事《祖师爷修行》,讲述真武大地在磨针井受到铁棒磨成针的启发,还有《回心庵》《赛武当》《玉石院子》《无量寿佛》等。关于张三丰的故事,有《张三丰度亲家》《邋遢张种芝麻》《胡子爷》等。这些神仙故事,很多都讲述了法术,如《抓髻山》讲真武大帝成仙后一箭可以射下一个山顶,《邋遢张种芝麻》讲张三丰帮亲家种芝麻,一亩地只留一颗苗,收获时芝麻却装满了屋子,《羊子洲》讲神仙帮忙修武当山,能把石匠做成的石头栏杆、石和尚头、石板、石条、石凳等变成一群羊赶到所应安放这些东西的地方。还有讲述道士的故事,如《徐神仙》讲一位姓徐的道长,医术高差,把一难产而死准备埋葬的孕妇救活,一下救了两条命。
道教故事是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的特色,很多都是以武当山作为故事发生地。
7. 童话主题区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中有大量的童话故事、动植物故事、寓言故事。如《老虎怕蚊子》讲蚊子钻进老虎的耳朵洞里吸血,老虎奈何不得。《老虎頭上一个“王”》讲一个捡柴的救了老虎,老虎帮他打败外国军队,被皇帝在头上贴上“王”字。还有《狗子和鸡子》《猴子偷冬瓜》《乌鸦救货郎》《鸡娃给妈报仇》等动物故事,《金银花的来历》《米为什么是白色的》《棉花是从天上来》等植物故事,和《嘴》《脑壳、胳膊和腿》等寓言故事。
这些童话主题故事,想象丰富,是小朋友非常喜爱的内容,也很有启发意义。另外还有民间歌谣里唱到的儿童游戏,如《抓子游戏》《扯羊游戏》《打花钵》等。
8. 手工艺和特产主题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的很多手艺现在在逐渐消失,而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里,却有着丰富的描述。如歌谣中的《木匠》唱到:鲁班生得更聪明,做得木马骑得人。长短方圆一根线,墨斗行车滴溜转。《铁匠》唱到:先打铁,后打钢,铁锤铁砧响叮当。文官请你打钢印,武官请你打刀枪。《篾匠》唱到:蔑刀一把竹上犁,竹破两开蔑千匹。青蔑扯起黄蔑刮,根根散蔑头来扎。还有《泥匠》《裁缝》《剃头、理发》《织布》《屠户》《粉坊》《油坊》,和《剃头铺》《豆腐铺》《木工铺》《茶馆》《厨师》《石工》《木活》等。
这些手工艺是以前农村里经常见到的,但现在有的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的已经很少见到了,有的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手工艺,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都非常强,也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特色,因此是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可以重点设计和建设,有的还可以和秦巴山区特产结合起来,制作成精致的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食品等出售。还有用包谷糁做成的“蛤蟆骨朵”、小麦面粉搓成的面籽儿饭等。
9. 风俗主题区
人生礼仪方面,典型的是婚俗。伍家沟村的婚俗礼仪比较复杂,也有特色。如说媒时,双方合过八字,南方的父亲带上礼品到女方认亲,礼品一般为红白糖、甜辣酒、挂面和礼条(猪肉2-10斤),而且必须用竹竿而不能用扁担挑,因为竹竿象征女方的身体,可以怀孕生子。婚礼时的讲究就更多了,相关的故事有《好女不穿嫁时衣》《三媒六证》等。
信仰方面,有祭拜太阳、祈风求雨、崇火、敬灶神和火星等,相关故事有《龟潭边》《公平买卖》等。
岁时节日方面,有正月初七《老鼠嫁姑娘》《正月十五玩龙灯的来历》《端午节插艾的风俗》、七月初七《牛郎星和织女星》《八月有场洗河水》《为啥要过小年》《守岁》等。
这些主题区的规划和设计,一方面要与伍家沟村的地形地貌、物产、民居、交通等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把观赏、活动、产业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可持续发展,让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长久地保护、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