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色
2018-02-27张红娣
张红娣
摘要:生态教育的宗旨是激发小学生最本能的求知欲、表现欲、创造力,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自然地释放出学生在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生命活力。新课改尤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广大语文老师创新教育方式,为学生搭建开放、自由的评价平台,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从多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所谓“绿色生态课堂”,基本是指,在课堂培育中,要多方面表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培育目标,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愿参加到课堂培育中,构建一种谐和的民主、谐和的课堂气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一种课堂形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热枕与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培育中,构建绿色生态课堂,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热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还能发展学生课外知识,丰富学生视野,同时,还能造就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课堂变现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完整提高。
一、立足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需要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探索,结合教材内容构建生态课堂是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在感悟文章的内容所带来的美感以及文化的冲击中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雨后的森林》这一内容时,就可以通过“雨”、“森林”这些元素作为生态课堂构建的切入点。同时,通过文章中的主题“雨后的森林”让学生感受到雨后森林的魅力,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愿景,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变得好学和会学,打破传统的生硬死板的教学局面,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和生动,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与其它科目区别之一,便在于它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日积月累,是一种逐渐渗透进学者意识形态的人文素养,而非直观刻板的硬性知识点的呈现。这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态课堂的建构中重视好语文氛围的营造,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
一方面,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以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体会。比如,在教授《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以采取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双龙洞的图片、放映双龙洞的视频,呈现双龙洞的音效,配合灯光,构建出与课文配套的氛围,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环境,比如,设立图书角和诗歌墙、创立黑板报,开展相应的主题演讲活动和读书分享会等,这种无形的环境,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潜移默化的提升。
三、遵循教学开放性
语言的表达能力与知识的积累有关,如果想要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那么增加学生词汇量这个任务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应当把教材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不仅限于教材,还应延伸到课外读物,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掌握好课外时间去领会读物的内容。教师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应当把握好适当、恰当的原则,第一点是课外读物必须是对小学生有吸引力的,能够符合学生审美的,第二点是课外读物必须言之有物,具有一定内涵。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尽管学生的年龄相仿,但他们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能力都有所差别,面对个性独立的学生,老师必须照顾到每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观点,通过引导、启迪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即使與别人不同,老师也应给予肯定。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阅读,老师要明确自己身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观点,提倡学生交流、辩论,开拓自己的思维,在不同的见解中得到启发,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形成对文章的新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做的只是引导、启发和鼓励,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大胆表达自己对文章的见解。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新鲜、语言生动,能够轻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从中形成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老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能够与文章形成对话交流,通过课堂导入、设问等方式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
五、健全教学评论体系
为了构建生态、绿色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当勉励与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奋勇地提出、质疑与创新,从而造就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知识不时灵活多变,没有稳定答案,所以,在课堂培育中,当同学们的解答与教材答案不一致时,教师应当对同学们的质疑精神表明赞许与必定。因此,在生态课堂培育中,教师应当注重造就同学们的写作思路与技巧,选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体系,从而挖掘与造就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完整拓展,为学生后续学习确立坚实基础。
譬如,在习作课《幸福是什么》一节时,老师应该提问学生:“幸福是什么?”这时,学生各抒起见,有的学生说:“幸福是回到家就能吃到妈妈做的饭”,有的学生会说:“幸福是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也有学生说幸福就是辅助同伴等等。在这一实践中,学生能自由地表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进而达到造就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学生完成习作时,组织学生从事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过程好转与健全自己写作中的短处,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思维。
结语:总之,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教师应该将“学生本位”理念作为指导性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营造相应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而不仅仅局限于应试化的知识灌输,由此才能使得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愉悦高效。
参考文献:
[1]蒋英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
[2]范宝艳.浅谈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的建构[J].新课程·小学,2013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定远县民族小学 2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