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旧

2018-02-27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29期
关键词:老大娘二哥大娘

难忘子弟兵的母亲焦大娘

1971年底,我参加了部队的一次拉练,路途是从我们的驻地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连续走了十多天,离西柏坡不远了。那天下着大雪,我们凌晨4点起床,快走到下一个宿营地东岗南村村口时,天刚蒙蒙亮。只见大雪中路两边站着一群妇女,为首的是—位老大娘,她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扫炕的笤帚,围上来就扫战士们身上的雪,让我们感受到那句话“驱散了寒冷,心里热乎乎的”。为首的老大娘是焦大娘,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是村里的老党员,又是当地知名的拥军模范。

部队住进了村,焦大娘可忙坏了,她踩着没脚深的积雪,挨家挨户地看望同志们,看看战士们住的怎么样,炕火灭了没有,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等等,关怀备至。我在连部当文书,住在连部,焦大娘来的也比较多一点,一来二去我和大娘就熟悉了。一天晚饭后,我随连长去看焦大娘。焦大娘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院子,砖房,室内装饰比当时村里很多家庭都要简单,印象最深的是村里已经通电了,可大娘家点的是煤油灯,屋里很暗。那天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大娘还讲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当我们说大娘太辛苦了,表示衷心感谢的时候,大娘说她要永远为党的工作忙碌,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我虽然不是生在战争年代,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军民鱼水情的那种场面,但面对这样一位革命的老大娘,我觉得自己置身于那种情景之中,真实地经历、感受了那种情感。

我们在村里住了几天,大娘把拥军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她看到同志们衣服脏了没时间洗,就和村里的一些老大娘组织了一个洗衣组,每天到各屋里收脏衣服。战士们深受感动,都把脏衣服藏起来,可她们还是千方百计找出来,不但洗净、晒干,还一针一线缝补好了,送到我们面前。

出于当时的形势,村民们冬天里也干活、平整土地。军爱民、民拥军,战士们也都主动参加进来,挖土、推车,干得满头大汗。焦大娘心痛地掉下眼泪来,说别干了,社员们也都把车子扣在地上,说什么也不让战士们再干了。

时间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部队的那段生活,想到拉练的事,焦大娘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有机会再去东岗南村看一看,看看焦大娘”,也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2010年6月我有了个机会去东岗南村。我站在村口一看,已经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山村了。我向路边的一位老大爷打听焦大娘,他很痛快地说:“知道,是个老党员。”据老大爷介绍,焦大娘已经去世有10年了,她的儿子在外面打工,有个侄子叫曹明增,现在村里。按照大爷指点的方位,我找到了曹明增的家。曹明增50多岁的样子,他听我说明来意,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讲了很多焦大娘的故事。焦大娘名叫焦义瑞,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一名支前积极分子,她救护过很多伤员,解放后有一些当年的伤员曾回来找过她。解放后,大娘的拥军从没有停过,成为当地的拥军模范。我提出要到大娘的坟上看一看,曹明增带我出村往北,上了一个山坡,来到一块玉米地,玉米刚出苗,一片绿茵茵的,在大娘坟前,我不禁悲从中来,哭了一场。

这是我的一段难忘经历。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人民,从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到如今,在拥军爱民工作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拥军模范,千千万万个子弟兵的母亲,像河北被称为“子弟兵的母亲”的戎冠秀大娘,山东的“红嫂”,沙家浜里的“沙奶奶”等等,而焦大娘就是她们之中的一位代表。

邓春来文

为祖国站岗的二哥高刚

1961年8月,家住朝外秀水河的17岁的二哥高刚,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报名参了军。他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某师350团。和二哥一起参军的还有居住在朝外南下坡的于常庆二哥,他们俩同在一个部队。

部队驻地在顺义牛栏山,350团是炮兵团,二哥高刚是炮兵。1962年,部队的备战气氛十分浓,随时准备开赴福建前线。部队的训练以实战为标准,官兵训练十分刻苦,尤其是夜间训练,在刺骨的寒风中,tang着潮白河冰冷的河水,过河执行“战斗”任务。

这张黑白照片是二哥高刚站岗时照的。

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二哥高刚已从东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十几年了。七十多岁的二哥已是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欢度晚年。

马仲清文

探访莱芜战役指挥所遗址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与同事身着便衣,和驻山东莱芜部队的战友到城东的军民共建点石湾村,参观正在筹建中的莱芜战役指挥所遗址。石湾村村委会人员很热情,早有村干部老张提着暖壶、拿着钥匙在村口等候,陪同我们观看并充当义务讲解员。

我们边走边聊,来到村西头一座农家小院,只见门口东墙上有“莱芜战役指挥所遗址”阴刻标记。沿石阶而上,打开门,跨进小门楼,便是一个狭窄的小庭院,四周有数间简陋的小屋。老张说,当年华东野战军首长看了好几处地方,就選中这里。这是因为,小院西头是一座山崖,周围树木很多,敌机飞高了看不见小院,飞低了撞山,院子虽小,但比较隐蔽、安全。就这样,首长们在这个小小指挥所指挥了一个大战役。

几间屋子已粉刷完毕,堆放着正待布置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当年战争中使用的实物。我们跟着老张踏进一间稍大的正房内,见墙上挂上了一张莱芜战役作战经过图,桌上放着一部军用电话机。老张拿起听筒,介绍说,这是当年首长使用的电话机,现在是完好的,筹建中可作通联用。他拨通电话后让我们听听,果真能用。老张在本村长大,对莱芜战役交战情况很熟悉。他说,1947年2月,华野陈毅、粟裕等领导在这个小院内,用这样的电话机指挥我军全歼李仙洲集团2个军(含7个师)共5.7万人,俘虏17名少将以上军官,获辉煌战绩。我军之所以能战胜敌人,是因为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莱芜战役以小的代价取得巨大的胜利,华野首长非常高兴。为了见证和分享当年的高兴,老张兴致勃勃地邀我们走出小院,给我们指指点点说,当年陈老总喜孜孜地带上夫人张茜,就是从此处坐上吉普车,顺着村子的小河周游了一圈,还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莱芜大捷》的诗。

参观完毕,我们紧握老张的手,感谢他代表村委会热情接待和所做的精彩讲解,给我们上了一堂革命战争课。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想,老解放区军民的鱼水情谊,不会因时光流逝而淡化,而是会历久弥新。

周耀明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大娘二哥大娘
无意河边走
木手枪
巴山背二哥
读者之窗
推销
让座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王大娘的遗嘱
反客为主
雪天里的良心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