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

2018-02-27沈丽丽满其军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观察力心理品质领导力

沈丽丽,满其军

(1.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2.池州市第十一中学,安徽池州 247000)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务院于2016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更加突显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有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基于问题视角,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的研究,胡昆(2011)的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较差[1];第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对其它心理特征的影响,比如问题行为、孤独感、心理健康水平等;第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罗湖平(2016)的研究指出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2]。

目前学界关于积极心理品质并没有形成统一概念,Hillson和Made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Positive Personality”(积极品质)的概念。孟万金、张冲等人(2014)将积极心理品质界定为人类文明和民族传统美德积淀在人内心深处并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及其总和[3]。现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工具的研发、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其它心理特征的影响等领域。总体上看,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文献中,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中小学生、流动儿童等群体上,关于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不足,佘丽珍、刘欢(2016)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不存在显著差异[4]。

综上所述,针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展开研究,既能为探究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作出一定贡献,也能为如何促进与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以安徽省9-15岁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宣城市、阜阳市、淮南市、亳州市、池州市、安庆市等地抽取720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被试,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问卷698份,回收率为96.9%。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剔除部分缺失数据问卷和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661份,有效率为94.7%。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见表1:

表1 被试分布

1.2 研究工具

1.2.1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该量表由孟万金、官群等人于2009年编制。量表共61题,包括6个分量表(认知分量表、意志分量表、情感分量表、乐群分量表、律己分量表、超越分量表)、15项积极心理品质。整份量表采用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经检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5]。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肖水源编制。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不同项目计分方法有所不同。从研究者使用量表开展研究所反馈的情况来看,该问卷的设计基本合理,条目易于理解无歧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

1.3 研究程序

本研究主要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完成数据采集,问卷施测过程中,按照统一指导语采用纸笔测验完成。研究主试均由心理学专业学生或研究者本人担任,且所有主试在调查研究前接受集中培训。

1.4 数据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描述性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在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真诚、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谦虚、持重、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具体发展水平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执着、爱、友善、真诚、合作力、宽容、谦虚、持重、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发展较好,但创造力与领导力的整体水平较低。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描述性分析(n=661)

由表2可看出,留守儿童的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中,真诚、宽容、信念与希望三项品质发展最好,创造力、领导力、思维与观察力三项品质发展最差。

2.2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的比较

取社会支持总分最高和最低各27%的研究被试,分成低社会支持组和高社会支持组,对这两组在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低社会支持组与高社会支持组在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谦虚、持重、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等14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存在显著差异;仅在真诚品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高社会支持组的被试在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均高于低社会支持组,该结果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越好。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社会支持高(低)分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的比较

2.3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分析

采用Person相关系数来分析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真诚、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谦虚、持重、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15项积极心理品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及相关水平如何,具体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分析(n=661)

由表4可知,留守儿童的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等12项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水平相关;留守儿童的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真诚、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持重、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等14项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水平相关;留守儿童的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真诚、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持重、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等14项积极心理品质与留守儿童对支持的利用度之间存在相关。

2.4 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探索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的预测作用,以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为自变量,以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社会支持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多元回归分析(n=661)

由表5可知,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的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心灵触动、信念与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的真诚品质、持重品质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幽默风趣品质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3 讨论与分析

3.1 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发展较好

从总体上看,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较好,但创造力、领导力、思维与观察力发展水平较差,其中领导力的发展水平最低,该结论与佘丽珍、刘欢(2016)的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4],此外,李雪丽(2017)的研究也指出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积极心理品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7]。已有研究结论与各种社会事件均显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本研究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新社会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认识。家庭成长环境的特殊性、父母缺位、他人眼中的弱势群体等因素的确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影响,但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社会的变迁过程中,“适者生存”,留守儿童亦会逐渐提升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甚至于会发展出优于非留守儿童的某些特殊品质,比如独立生活的能力、宽容、信念与希望等等。由于成长过程中的父母缺位,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抚养,大部分祖辈的教育理念相对陈旧且隔代沟通存在一定问题,教育方法不当会阻碍留守儿童创造力、思维力等品质的发展;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显得更为谨慎,自信心与自我展现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留守经历”的影响,故其在领导力等方面所体现的发展水平略低。

3.2 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在社会支持高分组、低分组的差异性比较

高社会支持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的留守儿童,该结论更加证实了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人格特质及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从父母处所获得支持的丰富性、及时性都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该背景下,留守儿童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祖辈、同学朋友、老师及邻居等群体,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方面支持,除了各种实际物质方面的支持,留守儿童所感受到的来自身边人的尊重、理解更加能够降低因留守现状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母支持的不足,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3.3 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

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各项积极心理品质整体上呈显著相关,其中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各项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更为显著。杨通华、魏杰等人(2016)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增加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人格特质[8]。积极心理品质是人类文明和传统美德在个体身上所体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特征,该心理特征的发展同时受到遗传和后天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由于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那么高社会支持的个体不仅所获得的实际支持较多,同时能对所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作出积极认知和评价,则即使“留守经历”作为一个消极影响因素作用于留守儿童,那么有完善的社会支持来源且愿意接受社会支持的留守儿童,其与成长环境中各种因素间的双向作用将会呈现出积极状态,那么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必然与社会支持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3.4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水平对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的预测作用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了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的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宽容、心灵触动、信念与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由此说明留守儿童所体验的尊重、理解越多、所获得的价值肯定越多、接受社会支持的主观意愿越强烈,则其在对他人友善、对周围环境的感恩心、对未来生活及自身发展的信念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均发展得更好;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的真诚品质、持重品质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可看出,留守儿童接受社会支持的主观意愿越强烈,对周围社会环境的认可度越高,则他们的真诚品质发展得越好,行事作风也更加谨慎稳重;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幽默风趣品质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该结论显示留守儿童的乐观及幽默不仅受到主观因素的印象,也会受到所接受的实际物质支持的影响,但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依然是主观支持的预测作用最明显。综上所述,在探究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特征影响的过程中,外界对留守儿童所提供的实际物质支持都需要通过留守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知风格等中间因素而产生具体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发展较好。

(2)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3)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4.2 建议

(1)更新社会大众看待留守儿童的视角。研究显示,留守儿童所获得的尊重、理解及价值肯定越多,其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越好。整个社会需要调整对留守儿童的认知视角,给予该群体更多的情感关注,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不断弱化他们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观念,内在自我价值的肯定是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此处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不仅仅是指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等因素“多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更多的是指我们不仅仅要保证留守儿童吃、住、行、学等实际物质需求,更加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多角度、多层面关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给予该群体更多的鼓励和尊重。

(3)不断拓展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针对留守儿童创造力、领导力、思维与观察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可以借助社区帮扶或学校教育来弥补部分家庭教育的不足,需要搭建更多有利于留守儿童自我展示的平台,比如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中,多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实践教学,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领导力、观察力等品质。

猜你喜欢

观察力心理品质领导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