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发挥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选择与把握
2018-02-27
(德州市宁津县图书馆 山东德州 253400)
一、基层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发挥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产生
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2010年对其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由社区通过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社区组织建立、支持和资助的图书馆;它向一个社区的所有成员,不管其种族、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身体条件、经济及就业状况如何,平等开放;通过向社区成员提供各类资源服务,使他们可以获取知识、信息及创作类作品。
我们不难发现,公共图书馆的功能,首先应该围绕图书,面向公众具备发挥图书、文献资料的建设、加工职能,并提供有效的服务,满足读者阅读、查阅等获取信息的需求。公共图书馆的边缘职能,也主要涉及围绕图书开展的阅读会、沙龙、讲座等。但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越是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的界限愈发模糊。在市级层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完善;在县级层面,有些场馆建设相对落后;在乡镇与村社区层面,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融合为文化服务中心或文化站。究其原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设处于比较初级阶段,资金投入与场馆建设还不完善,加之基层对文化建设重视力度参差不齐,文化人才紧缺,受众需求不足等等。故而,公共图书馆或为更大地满足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需要,或为相应号召,或为充实业务增加吸引力,在发挥图书借阅查阅功能的基础上,纳入了其他各具特色的公共服务形式,如图书馆+展览,图书馆+文创产品等新模式层出不穷。其中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展示与教育。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种类的择别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传统文学、民族音乐、传统节日与民俗等,不一而足;礼、乐、射、御、书、数,琴、棋、书、画、茶、香,异彩纷呈。公共图书馆如果发挥知识与信息大载体的作用,在开展主体业务的同时,适当宣传、展示传统文化风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增强民族自信,丰富民族文化财富,丰富大众阅读之余生活,都有着难以取代的作用。
但在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并存的大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终究是图书馆,不应本末倒置,为吸引、为丰富、为新奇,在选择上模糊,变成“图书文化馆”,“图书美术馆”。如何把握度,如何取舍?这或许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
笔者认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发挥社会功能,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上,对于传统文化种类的择别取舍,应围绕“书+文人学者传统”的原则;在业务开展上,应该具备“面向大众”的普惠,同时为传统文化的专业爱好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与“图书馆”关系密切,或者就是古代图书馆功能的传递:思想、理论、学说等的研究,侧重理念;古文、古诗词等的读诵,侧重文学;记录在册的古代技艺等,侧重技艺。还有一些传统文化,与“书”密切相关——文人生活中常见的书法、篆刻、对联、灯谜、琴学、茶香道等,虽然有些是传统音乐,有些是传统美术,有些是传统民俗,在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中可归属到其他机构,但这些传统文化教育的纳入基层公共图书馆,或是正统,或与书籍、阅读生活、文人生活密切相关,也可谓“名正言顺”,倘若被他人戏作“呛行”,我们也有着深厚的理论支撑——古代文人学者所承接与关注的,与戏曲、舞蹈等虽同属传统文化,但却与后者有着微妙的区别,在当代图书馆里,大众更易遇得知音,更能觅得归属,更能引起与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共鸣,得到更加专业、细化的保护、展示、教育。
在业务开展上,作为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具备“面向大众”的普惠。同时,以其专项性、图书馆应提升开展服务的水平,为传统文化的专业爱好者提供探讨、学习、研究、分享的空间及更深层次的服务,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图书馆中,既能有根,也能枝繁叶茂。
如山东省图书馆主推的“尼山书院”。据称,书院在古代具有“读书”“藏书”“印书”“论书”“祭祀”等功能。山东文化部门在省级及地市推出建设的尼山书院,其中优秀的书院以圣贤先儒为主线、穿起了国学、经典诵读,国艺,借助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普及展示了有核心、有思想的,与以阅读、书籍、文人生活为主体的,以文人生活传统为趣味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实有序,有主有次,可谓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典型。目前,各地市尼山书院也在探索中充实内容,不断前行。
三、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对一些基层图书馆的走访中,我们发现,基层对于传统文化的具体区分并不明朗,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本应由文化馆、艺术馆、非遗中心承担的教育、宣传、保护工作与系列活动,图书馆也一并收入,导致工作开展的混乱。例如,有图书馆在对大众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纳入了陶艺、射箭等,这些虽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但更偏向艺术、武术领域,贴近美术馆、文化艺术馆的职能范畴,与书籍、阅读,乃至文人生活关系淡远。而在传统音乐中,有一个特例:古琴作为非遗,被很多人认为是传统文人生活的代表,可以由图书馆牵头开展教育、保护宣传。其他的音乐、戏曲形式,应该由艺术馆开展公共教育。
综上所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涵,笔者认为应该围绕“图书”,围绕文人学者的生活,为大众展示有书香味的生活,为文人学者提供安静的空间,也能为各文化体系机构业务划分提供借鉴。与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更侧重图书本身不同,面向大众的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纳更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以求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中,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作为“雪野”中点缀的梅花,可以有独立的模块,抑或融入图书馆成为特色。但这“梅花”的遴选,建议一定要慎重分析选择,莫要将公共图书馆变成以书为装饰的展厅、音乐厅,莫要让抵达心灵的阅读成为一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