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看法
2018-02-27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高考,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深入地思考,然后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所在,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帮助学生提出题问题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从自已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层次,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接触着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经历。因此,学生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问题。对此,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熟悉、了解的问题。在最初阶段,不必过多地去顾及“高质量”的问题,只需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周围生活,对感兴趣的问题提出为什么,然后试着加以回答。当具备一定能力后,可适度增加提出问题的难度。例如最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为什么居民“菜篮子”价格波动在节日期间异常明显?投资理财你会选择哪些途径?国家为什么要调整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如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对此你有什么人生感悟等。
2.引导学生从社会热点中提出问题。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莫测,新事件、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此,可以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这些新现象,从中提出问题。例如如何认识我国“二孩政策”;请简单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党的“十九大”将对国家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3.提出问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自主性原则。自主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研究适合学生、学科等具体特点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教师切忌急于求成,为追求教学效果把教师的问题强加于学生,或代替学生提出问题。一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来确定自己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课题中找到相应的自主学习的方向,实现自已的期望和价值。第二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提出问题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而是应该把课题选择建立在所学学科知识基础之上,尽可能不超越当时当地为自主学习提供的资源和条件。它要求我们在选题时应十分注意把学生所掌握的较为固定的学科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把学校自身拥有的文献资料和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资源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正确选择。高一学年建议从身边的经济现象入手;高二学年建议从身边事例中寻找与哲学的结合点。第三服务性原则。它要求学习研究内容要把个人兴趣爱好和社会的进步与热点结合起来,同时必须反映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选择近期新发生的事件,避免对过去的已经有确定结论的事件做深入分析。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与关键。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避开知识盲点、误区,为问题的解决搭建理论平台。如解决居民“菜篮子”价格波动问题,要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支撑;“如何投资理财”要熟悉“投资理财的方式、种类、特点、原则”;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撑,解决问题会变成一纸空谈。2.增强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的解决仅从教材出发远远不够,学生要在课外寻找大量的文字材料。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从最初的能找到概念、原理内容入手,到能分析概念、观点、原理的层次,最后可以总结概括出框题、章节的主要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训练。3.以撰写“小作文”的形式训练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在考试中回答主观性试题,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言之无物、思维混乱的现象。排除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情况,语言表述不清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撰写“小作文”,在规定的字数内,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条理清晰的描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作文”字数不要太多,最好控制在200字以内,每周用一个课时展示,效果极佳。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敢于提出自已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另一重要方面。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紧张感、焦虑感,用亲切的目光鼓励学生,用温柔中肯的语言评价学生,使学生真正敢于勇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同时教师还要看到非智力因素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享意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