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1—6期总目次

2018-02-27

关键词:研究

【专家论坛】

从华夏民族形成于中原论“何以中国” 王震中(2.1)

【专题论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公众文化自觉意识提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众文化自觉意识的互动关系 张 冉(5.1)

当前文化自觉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刘玉军(5.6)

【专题论坛: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

马克思主义启蒙观的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程鹏宇,叶 建(6.1)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示 杨万甫(6.5)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专题】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四个维度 李 俊(1.1)

关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 程晋富,赵莹(1.5)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特稿】

理解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向度 孙 民(3.1)

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进程——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宋才发(3.7)

【专题研究:城市形象的文化建构与现代传播】

互联网思维下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创新——以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信阳市为例 焦素娥(2.6)

移动网络直播: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旅游节会信息推广新尝试——以洛阳“主播带您看牡丹”活动为例 陈 莉(2.11)

互联网环境下基层政府舆情监控体系建构 张 杰(2.16)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李世书(4.1)

《 论新阶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传播及当代价值 张天浩(4.7)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唐国战,万蕊嘉(6.10)

居住证制度在国内的扩散路径与机制分析 张 玮(6.15)

【哲学研究】

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 赵志强(1.9)

有道不动心——王船山的“知言养气”论 陈 屹,石 惠(1.14)

国外认知科学哲学中的认知表征问题研究述评 张铁山,张 琳(2.21)

生物模型的因果解释效力分析 王翠平(2.26)

关于“节奏”的哲学思考 孙宏典(4.13)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王志建(4.17)

《 论语》“敏德”诠释的汉宋学术差异 蔡 杰(4.21)

孔子“大一统”思想的空间观 董 琳(5.12)

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在西论接受中的征象——以20世纪上半叶为例 祝志满(5.16)

帛书《二三子问》“夫子”与“天子”问题辨析 孙 航,张丽丽(6.21)

【心理学研究】

反刻板印象信息对男护士接受程度的干预研究 宋静静,佐 斌,李 伟(2.46)

社交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 杨邦林,林谷洋,林媛媛,林惠茹(2.52)

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研究 刘湍丽,张春霞,唐卫海,刘希平(3.13)

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调查与思考——以陕西省5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杨宪华,金 敏,潘永前,刘 霞(3.18)

中职教师工作特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王 洁,徐大真(3.23)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的关系 何安明,姚予丹(4.27)

他人评论对大学生网络新闻评论信息化从众的影响 沈成平,叶一舵,邓 珏,何小芹,黄丹丹(4.31)

大学生自悯与主观幸福感: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刘 亚,何 李,陈小异(4.37)

【伦理学研究】

网络规范的概念分析 李 伟(1.19)

从善到伪善:黑格尔良心异化思想的辩证理路 李雁华(1.25)

【政治学研究】

我国的政党协商:实践、挑战与前景 陈家刚(2.31)

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价值、困境与对策 厉有国(2.36)

毛泽东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艺术新探 韩志宏(2.41)

【社会学研究】

生态系统论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刘韫暄,赵明民(1.29)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重建模式研究——基于平顶山市朱砂洞社区重建实证 高军波,陈建华(4.41)

当代农民的利益表达能力实证研究 吴 彬,黎吉秀(4.47)

【法学研究】

《民法总则》视野下民办学校终止的法律制度构建 余中根(1.34)

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安全权及其保护 曾 威(1.39)

当代美国一般管辖权发展的收缩表现及其反思——以戴姆勒案为例 姜帅合(1.44)

论法人之清算义务人及其清算责任——从公司法的视角谈《民法总则》第70条 陈 政(2.58)

德国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曹 姗(3.28)

食品安全治理:一种实证进路的阐释 周 俊(5.33)

体面劳动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之法治进路 李伶俐(6.25)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之实效及其完善 柏孟仁,董大磊(6.30)

执行程序中买受人物权期待权保护法律适用探微 王 锋(6.36)

【经济研究】

外溢型经济发展驱动机理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李明伟(1.49)

有机认证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对有机食品消费者信任的影响 韩燕,刘兰凯,张 彪(1.54)

信阳城镇体系:“一核+三心”的四片区发展构想 孟祥林(2.63)

信阳传统村落发展微旅游的对策研究 卢俊阳(2.69)

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张玉娟(2.74)

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视角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宋艳菊,谢剑锋(3.34)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大别山区65个家庭农场为例 房加帅(3.40)

终极控制权、委托代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夏 晗(4.55)

中国参与亚太价值链合作的模式研究 秦明旭,张钰莹,盛 利(4.60)

汽车企业逆向定价策略的博弈分析 周明月(4.65)

旅游区域合作研究述评 孙 炜(4.69)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电商的关系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 黄丽娟,谢国杰,曾敏玲(5.37)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我国农业劳动力问题及其破解路径研究 龚立新(5.42)

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基于面板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 万其龙(5.48)

美国的贸易战与中美贸易摩擦 申丰铭(5.53)

绿色农业创业与农民增收——基于信息化的门槛效应 邱海洋,齐泓深(6.41)

普惠金融视域下西部地区农民金融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何学松,孔 荣(6.46)

“零基预算+绩效”模式下高校二级教学单位经费核拨机制探究 殷 涛 (6.52)

【教育研究】

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赫国胜,赵 玉(1.59)

我国大学制度变革中的价值差异及调适路径 施要威(1.64)

国有企业剥离办教育职能:问题与对策 郭勇,郭晗曦(1.69)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林业教育发展经验与启示 杨婵依(1.74)

康有为、梁启超视野中的孔子教师形象 徐娜娜(1.79)

中小学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金云波(1.84)

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师徒制的症与解 刘文忠,程淑粉(1.90)

免费师范生违约退出机制法理分析及实施策略 后慧宏,张爱鹏(2.79)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 高心湛(2.85)

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视角 邢思珍(3.45)

基于“立志-积聚-创造”人才成长规律的大学生培养 漆向东(3.50)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演变历程及反思 孟凡芹,曲鑫建(4.75)

“校地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朱 伟(4.80)

新时代背景下河南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宋争辉(5.56)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新机制探索——微信公众平台与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整合 陈素娜,尤玲玲(5.6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框架 李贵成,刘云峰(5.66)

中小学教师创客教育能力培养:问题与出路 张育桂(5.71)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的阻抗因素及克服 陈建新(6.56)

“双一流”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方霞,鲁伟伟(6.61)

幼儿园课程转型:起点、历程、影响因素及对策 吴燕圆,苏贵民(6.67)

【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三个维度 李 蕊(3.55)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力机制研究 单 刚(3.59)

从文化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路径探微 冯正强(4.84)

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与行为提升研究 黄玲丽,田云青(5.76)

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内涵、价值及培养途径 韩文根,李春云(5.81)

【信息与文化】

光山花鼓戏演出形态研究 常 青(2.9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的有机融合与发展路径研究 王一楠(2.95)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牛娜娜(3.84)

新县“三壁吹打乐”艺术特征简析 于立刚(3.88)

河南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张伟芳(3.93)

论《 八月桂花遍地开》经典化路径与要义 韩大强(5.86)

阅读推广:“加”与“减”的辩证法 杜 超(5.91)

豫台青年双向交流研究 李晓波(5.95)

论视觉叙事范式下的国家法治形象传播 申唯佳(5.101)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以“江歌案”为例 余沐芩(5.106)

基于语料库的人民网关于女博士形象的历时建构研究 符小丽(6.72)

新闻评论标题运用修辞手法探析 徐 虹(6.78)

关于网络舆情生态的系统性思考 吕志青(6.83)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 刘 洋(6.88)

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探索 林科佳(6.92)

【炎黄学研究】

炎黄学:炎黄文化研究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王震中(3.64)

炎黄记忆传统的当代表达——炎黄学叙论 尹全海(3.67)

人祖的神格化:炎帝、祝融与日神崇拜 郭成磊,邓 林(3.78)

试论炎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霍彦儒(5.21)

陶渊明诗文中的炎黄形象及理想盛世 赵 婧(5.28)

【语言学研究】

语气标记“就结了”的功能性及其主观化 辛 慧(1.96)

《汉语大词典》引用《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书证商补 李福唐(1.101)

流行语构式化的模因机制与特征 刘世理,张若菲(2.100)

法律英语译化模因论析 熊荣敏(2.105)

中国英语本体论问题研究 李宝芳,李少华(2.110)

朝鲜时代《 方言类释》所见固始方言词研究 李 凡(4.89)

马王堆帛书《 五十二病方》祝由语"喷"义及其宗教文化意蕴 陈 宁(4.94)

强性动作动词优先充谓律在句法演变中的作用 张延俊(6.97)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V不V”结构探析 蔡满园,韩 婧(6.101)

言语幽默构建机制的缺省语义学阐释 张耀庭(6.106)

汉语双宾句式的韵律结构分析 王辰玲,徐佳佳(6.111)

语用视角下英语教学话语有效性建构路径 宋冬梅(6.117)

【河南当代文学研究】

乡村挽歌与身份迷失——解读梁鸿的非虚构文学《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 禹权恒(1.104)

论墨白小说中的病态人格——以《局部麻醉》和《白色病室》为例 杨文臣(1.109)

《为了一句话》的经典化叙事艺术刍议 吴成熙(1.114)

回到个体内心世界的渴求——关于梁鸿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与修改的访谈 徐洪军(4.98)

1920-1999年河南作家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温素平(4.103)

“植物”书写:国民性批判与理想人格的载体——李佩甫小说的植物意象分析 宋木子(4.109)

【文学研究】

《礼记·乐记》“报本反始”观念论析 王 祎(1.117)

“画地做场”与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例 孙建杰(1.122)

加冕与脱冕——《五号屠场》的狂欢化艺术特征 汪凡凡(1.127)

女性镜像:自我发现与现代中国——读丁玲《梦珂》 韩 煦(2.115)

美,从未缺席——论曹文轩《蜻蜓眼》的诗性追求 张继荣(2.121)

《全元赋校注》佚赋辑考 张相逢(2.126)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中国特色文论之构建 吴圣刚(3.96)

游世与游心——论《老残游记》的混杂性及其现代意义 吕东亮(3.102)

宋代游记中的审美建构与考察 郑 鹏(3.106)

明清戏曲活动中士子与伶人交游及其关系管窥 杨金柱,李 玫(3.111)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诗学视角——以苏曼殊的诗性创译为例 唐 珂(3.118)

《 评浦阳人物》与宋濂《 浦阳人物记》关系考辨 任永安(4.114)

现代式追问与后现代戏谑的张力——林耀德都市诗浅论 刘桂茹(4.119)

朗费罗与丁尼生 柳士军(4.123)

参军戏起源问题再探讨 孟祥笑,游耀旺(5.111)

“史真”与虚构的界限:17世纪小说观念之变——以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为中心 王委艳(5.114)

《 史记》中的“摆渡人” 董 敏(5.120)

叶芝早期诗作中的理想化景观及其民族文化策略 赵 越(5.125)

古代文学创作中的书写问题 刘根禾,刘怡露(6.121)

抒情典范 千古至文——论陈祚明评点《古诗十九首》 张 悦(6.125)

感伤文化与清初戏曲创作关系探析 裴宏江(6.131)

【历史研究】

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儿童团 王传富(1.131)

淮北抗日根据地刘瑞龙的行政监督思想探析 朱庆跃(1.135)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黑热病分布研究 杨立红,朱正业(2.132)

宝岛禹王曹谨研究述评 黄治国,贾 桢(2.137)

楚州献宝与改元宝应——唐肃宗、代宗之际政治史探微 刘海波(3.124)

五代至宋初科举制度探析 张舰戈(3.129)

刘咸炘的史表观 刘治立(3.134)

陈元光籍贯问题研究述评 李玉诚(4.127)

清同治朝官员拒绝修筑铁路思想刍议 罗桂生(4.133)

从重军事走向重民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研究旨趣的转向 傅 敏,时 梦(5.131)

唐代北都与北方诸族 廖靖靖(5.136)

论红四方面军1932年西征与红军长征之关系 田青刚(6.136)

【书评·其他】

《中国农村转移人口离农机制研究》书评 谷建全(3.139)

回环勾连,聚焦易魂——评葛斯著《 易卜生传》 汪余礼(4.138)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及学报质量提升工程研讨会成功举办 (1.封二)

美术作品欣赏 (1.封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2.封二)

美术作品欣赏(二则) 锁武通,翟 洁(2.封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3.封二)

刘根禾书法作品选 (3.封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4.封二)

“炎黄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4.封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5.封二)

美术作品欣赏 张江波,夏之顺(5.封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6.封二)

美术作品欣赏 郑 蔚,刘 焱(6.封三)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