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问题设计
2018-02-27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州中学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州中学 李 波
学生思考的开端,往往是由问题引发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中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新课改背景下,特别强调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为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指引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使学生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系统的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问题”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发展思维,设计逆向提问
逆向提问是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思考已经司空见惯的历史史实,让学生对这些历史史实进行反向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方式。很多时候,高中生面对历史知识,并不能从反向的角度进行整体思考,这影响了学生形成整体、综合、客观的历史观。例如,在学习关于“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通过课本、电视剧和长辈的讲述,都会回答“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中国资源被掠夺”“中国文化被破坏”等相同的结论。这些令人悲痛的史实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恶果,也是不容篡改和否认的。但是从逆向的角度看,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表现出空前绝后的保家卫国、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整个中华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同时,日本侵华战争也给后人警醒——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去建设我们的祖国。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谁都不能阻挡,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牺牲同样伟大,抗日战争也产生了无数的民族英雄,这些民族英雄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学生形成从历史事件的对立面思考历史问题,树立历史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循序渐进,设计渐进提问
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历史问题时,应当设计渐进式的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历史问题,进而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例如,在开展有关“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一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开展思考:第一,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是怎样的?第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是怎样的?第三,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侵略中国的?这种侵略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什么?第四,洋务运动的兴起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什么?第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第六,“一战”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什么?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从中国史和世界史角度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深挖教材,设计开放提问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有批判性、有独立思考特点的历史观念。因此,教师在设计历史问题时,应当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提问,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发展学生的历史能力。例如,在学习到有关“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中,文人墨客一味强调“打倒孔家店”,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对是错?实际上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打倒孔家店”在当时看来是为了打倒封建残余,但是它也片面强调儒家思想的坏处,没有看到儒家思想的闪光点,可谓是有对也有错。利用开放的历史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多元化的历史思维方式。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利用多种历史提问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历史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