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辅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思路
2018-02-27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王望初级中学慈风杰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王望初级中学 慈风杰
一、微课特点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生教学资源,是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具有短小精悍、内容针对性强、形式多样、不受时空限制、适合各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点。根据微课的辅助作用,可以将微课划分为:课前预习型、课内讲解型、课后复习型、扩展提升型。
二、微课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
首先,初中物理知识点繁杂,课时安排相对紧张。初中生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对于初学者来说,多数物理知识,例如光、热、力、电、声等概念,抽象性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微课辅助教学能够将繁杂的物理知识,细化成若干个单一的知识点。短小精悍的微课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或者复习巩固。
其次,初中物理侧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但想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把所有的实验及探究过程都经历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充分利用微课,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使探究过程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再次,微课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出发,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概念,从未知到已知,知识由点到面,进而和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思维,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微课可以加强书本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微课可以把更多的生活实践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流程
构建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流程基本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步,内容分析。熟悉教材,分析教材各章节的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整理出每节的重点、难点。同时根据课前预习、课内讲授、课后复习和拓展提升的需求,来确定所设计微课的主题和内容。良好的前期分析是微课设计的基础。例如“光现象”微课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该章知识通过简单的生活现象引入物理问题,探究光的传播规律。该章涵盖的生活现象比较多,并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微课设计的重点应该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自然地展开对生活中光现象的观察,并逐步过渡到能够运用图象建立模型去描述光的传播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第二步,确定微课程三维目标。把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拆成适合微课大小的内容,根据学情分析确定微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呈现形式。
第三步,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根据内容和微课目标编写微教案,并根据需要编写微学案和微练习。
第四步,微课程制作。根据确定好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课件编写,编辑PPT,然后进行录屏。微课有知识讲解型、例题讲解型、实验类,设计者可以根据内容选择不同的流程。例如,知识讲解型可以先编辑课件,然后进行录屏;例题讲解型,可以用电子黑板讲授并进行录制;实验内容型可以边操作实验边录制。录制结束之后要进行视频剪辑,增强微课的观赏性。
第五步,应用。将微课放在网络上,让学生根据需求开展自主学习,或者提供给其他教师,实现资源共享。
第六步,评价反馈。关注学生学习微课程后的评价与问题反馈,了解学生的在线练习和测试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使用者的评价,进一步修正,重新设计与编辑,完善教学环节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