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8-02-27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
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 王 玲
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培养,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幼儿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发展空间,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好的示范和引导。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口语交际实践训练中,在实践训练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教师自我认知
语言能力是每一个人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能力,因此在幼儿阶段进行完善的语言教育是整个幼儿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从这个角度出发,强化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就显得更加必要。幼儿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要认识到自身口语能力发展之于学生、之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如此才能够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有更加完整、科学的认知。
二、掌握口语表达技巧
口语表达不仅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类技术,更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更是如此。幼儿教师教学语言不仅要符合幼儿思维特点,而且还要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教学中要通过语调抑扬顿挫委婉动听的音色、控制得当的气息等达到良好的口语表达效果。
三、研究幼儿语言教学法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其教育工作者加以不断深入研究,分析出其规律和特点后,才能更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幼儿语言教学也不例外。同时,作为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到每一位幼儿的学习情况,从而展开有针对性地教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的年龄有限,其学习能力势必也较为薄弱,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幼儿展开学习,并能够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之中,为幼儿夯实语言学习的基础。口语教学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切实联动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做到不断训练不断提升幼儿的水平能力。
四、提高语言规范性、表现力
为了给予幼儿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引导者和示范者的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己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只有让幼儿对教师的示范感到亲切、熟悉,才能更好为其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如果仅仅进行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学,幼儿势必会对其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水平,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做好适度的拓展作业。只有实现了文化层面的拓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幼儿更好打开思维,形成更有价值的教育良性循环。
五、语言要具备丰富情感内涵
众所周知,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是为了服务其情感内涵。而幼儿的想象能力较为丰富,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客观事物产生思考,达到更为深层次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自身语言使用的规范以外,还需要将丰富的情感融入语言表达之中,较好地把握生活与教材之中的实质,才能更好落实教育工作,真正做到语言教学的声情并茂、和谐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教师语言应该具备亲和力、感染力才能更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更好发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效果,也更能简化教学流程和难度,让幼儿更容易接纳教学。
六、结语
总之,幼儿教师口语能力提升,是幼儿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也是幼儿教育规范化、标准化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配合,在明确自身教育职责的前提下,积极投入到口语学习和培训之中,有效提高自身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