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的生活化阅读与写作
2018-02-27淄博市博山中学梁雪莹
淄博市博山中学 梁雪莹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新课改中的内容不断渗透和融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强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高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健康地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
一、新课改中“幸福课堂”概念的浅析
所谓幸福,是指个人在拥有一定需求的基础上,使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并由此产生的长期的喜悦感,很多时候人们希望拥有这样的心情和情绪。但是幸福这种特殊的心理,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然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情绪,很多人都会追求这个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将幸福的感觉渗透到课堂之中,并使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理解过程的成就感以及课堂的美好,结合学习需求和学习的认知规律,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探讨
(一) 课堂、生活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在实践教学中,新课改中的内容不断地渗透,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准,还应该拥有一定的阅读素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感悟成长的美妙。因此,语文教师不应该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感受语文知识的趣味性。
比如,教师在讲授《春》这一文章时,此时正逢春季,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面对这一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借此时机组织学生开展踏春活动,充分感受春天的美丽。细雨绵绵中夹杂着微寒,植物在奋力生长开启崭新的生活,树木抽芽、野花遍地,让学生通过真实观察,体会春季的美好,这就能在一定程度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二)细心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注重累积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行生活化写作,清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了解他们的文学功底,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化,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成长。
语文的根源是生活,同时也能对生活方向提供指引。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感受生活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勇于表达自身情感,将自己代入阅读,切实体会文章情感。
(三) 打破传统教学束缚,激发学生创造性
语文写作的根本目标就是以己之手书己之心,因此学生的创造性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写作水平的高低。传统教学不仅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同时禁锢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为了满足考试的“标准化”要求,学生的个性自然被束缚上手脚。“横看成岭侧成峰”,另辟蹊径,学生才会有独特的见解,才能真正学有所得。但是目前的标准却不允许学生产生这样“稀奇古怪”的见解,这或许就是现在国人缺乏创造力的结果。而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所以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就是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改变传统固有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努力创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更新,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更新的必要性,教师应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和写作质量作为根本条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能力,并针对一些细小的事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并鼓励学生将其作为写作教材,渗透到平时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和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