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三个留下” 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
2018-02-27淄博市博山中学孙亚汝
淄博市博山中学 孙亚汝
现在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是十分乐观,教师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没有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锻炼,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相当重要的帮助,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重视。
一、留下形象,把握文本重点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知道如何有效概括文本内容,这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阐述。要使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能留下鲜明的形象,教师在其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这里讲到的“形象”,指的是出现在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感与道理等,并不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想要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有具体的“形象”,就要使学生能对文章中蕴含的内容有相应的认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时,要让学生理解里面“父亲”父爱的形象,以及“儿子”对“父亲”怀念的形象。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概述方式,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引导,提升教学质量。
二、留下语言,分析文本艺术特点
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主动帮助学生进行文章语言的品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核心观念就是要解析文章中对于各种文字语言的使用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语言的运用能力其中包含着文字词语的运用,也蕴含着文学作品对整体的布局与构思。
想要使学生在阅读完一篇文学作品后学会里面语言的运用,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去感悟,通过朗读的方式理解文章中的情感,理解文章表面的内容与写法。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逻辑。
教师通过对文章中语言运用的技巧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教师并不能对文章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要通过各种例文让学生自己学习到其中的关键,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时,这篇文章充满大量优美的文字。教师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一段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学,使学生学习其中拟人、拟物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学生去主动发掘其中的语言运用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还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再根据学习到的各种语言运用方式,可以自己模仿着也写一些自然景象的小短文。通过这样的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留下情感,领悟文本思想内涵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更需要让学生“留下情感”,学习阅读文章要留下自己的情感,最方便的方式是通过文章作者的人生轨迹与写作背景进行有效切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从而可以与作者形成共鸣,提升和升华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就可以,结合曹操当时的创作背景进行教学。首先我们要理解曹操当时是刚刚得胜归来途经碣石山,爬山看海所进行创作的诗歌,学生很容易就能从中看到对壮丽河山描写,感受到作者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这样学生就能有效“留下情感”,教学目标也圆满完成。
四、结语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这也是现在新课改不断强调的,素质教育也是现在的核心教育理念,教师也要时时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