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本式成长”理念对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018-02-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习惯小学生

(黑龙江省东宁市道河镇小学 黑龙江东宁 157204)

在我国,虽一直倡导 “素质教育”,但却受制于应试教育。孩子从上学开始,就被繁重的课业所累,厌学情绪严重。这的确让人沉思: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状态会每况愈下?我们作为教师应作何改变?我想必须从研究“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入手,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是不可忽视。于是,我校就针对这一情况,开展了《“学本式成长”理念下农村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所谓“学本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本。遵循众多先优教育学方面的“清规成律”,保证高效成绩呈改良的正态分布,能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学习每个知识点均取得成功,学生发展均衡,后进生大大减少。“学本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下面我就依据教学实践、结合课题研究谈谈“学本式”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策略方法。

一、基于小学生语文学生能力的现状分析

1.教师的错误认识急需纠正

大多数教师在备课中往往陷入以语文教材为中心,而没有从学生需要出发的误区。上课时照本宣科,不敢逾越,而学生则被盲目地要求不停地背课文、写生字,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材中规定的生字、生词,不管学生是否熟记,都要一遍一遍地去读、去写、去查字典。然后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分析课文、写段意、中心思想。这样死板的教学,大大挫伤了孩子学习的动力。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为了能够正确的回答老师问题,快速完成作业,会买来教材参考书,不假思索,时间久了便不会思考,想一想这有多么可怕。

2.学生目标不明、主动性差亟待改变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围绕着老师和教科书进行的。然而,小学语文知识中有许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已掌握,但在教学中却被当作重、难点反复的学习。考试中出现超出课堂上讲的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就不会回答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但却很少去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求知欲一点点消失,养成了等“现成的”懒惰习惯。语文学习主要通过老师口传身授,学生缺少实践,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没有亲自体验。

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须着力培养

学生没有意识到习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大多数都处在得过且过,应付学习的状态下。没有养成甚至是没有意识到应该养成预习、复习、上课认真听讲等习惯,更没有意识到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正。

二、把握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

在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鼓励原则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与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带动各方面全面发展。

2.科学原则

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依据做指导,在学生学法指导上要有比较科学的策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安排得当。不能感情用事。

三、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方法

1.教师及时转变角色

教师要由课堂上的主角让步给学生,仅充幕后的策划、场外的指导,时刻准备着为学生提供服务,做好后勤工作。教师这一角色定位并不是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是加强教师组织、启发、引导、辅助的作用。教学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显得更加重要。而这种角色转变,淡化了教师的主宰,更使得教育无痕,自然,归于学生天性。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真正将学习的舞台交给学生。

2.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今天为了老师学,明天为了家长学。这种低级的、被动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的目光短浅,即使实现了也无法得到精神层次的享受。不断地激励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重要。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缺少自觉性,多是凭借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适当的作业,恰当的教学手段,亲切和蔼的教学风格,及时的评价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个充满人文、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要向学生灌输“学本式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探究、多运用,才能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习惯小学生
上课好习惯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