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自主学习与课堂导入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低阶学案微课

(大连市博伦中学 辽宁大连 116033)

一、立足学情,确定低阶目标,明确课前学习任务

1.基于核心素养下学情分析

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意见》中提出新形势下我国要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方向,以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方向,以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课程育人为主题,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特别是学会“有逻辑地思考、创造性思考”,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善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

目前立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尝试创设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尝试自己探索发现,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2.学习目标分析

著名的教育专家布鲁姆认为:“知道、领会、应用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低阶目标,分析、综合、评价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高阶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合理分析教学内容的低级目标及高阶目标。利用低阶教学目标,指导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使得课前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完成能力,让课前任务设计合理有效。

3.课前学习模式——“读教材+学案测试&微课+网络平台测试”

在课前学习阶段,“学案+微课”的模式成功实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但目前的一些“学案”及“微课”的设计,更多的关注的是知识点本身,忽略了知识产生的途径,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通过“学案+微课”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行为进行具体的指导。因此我校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课前预习部分的“学案+微课”设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研发。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将课前任务分成四环节——(1)读教材(2)学案测试(3)微课(4)网络平台测试。在进行课前学习模式设计时,我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尊重教材,参考教参,整合并挖掘教材

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大致分为四大模块:(1)学习的背景(2)探究活动(3)例题(4)应用。对于课前“学案+微课”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学习的背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生预习的内容,要求教师对“课前学习应到达的低阶目标是什么、如何选择课前学习从而达成目标、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进行深入的研究。总之不能盲目的通篇预习。

课前以思考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课前任务设计时,不能盲目的将所有教学内容前置,把课上变成了简单的习题练习。课前学习更多的是解决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解决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知识问题;课上更多解决的是知识的结构和拓展延伸的问题。因此,课前任务要依据教材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前任务。

(2)微课应形象生动,短时高效;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关注重点及难点

学生在阅读教材完成独立学习后,再通过微课进行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微课必须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进行微课设计阶段,要考虑知识产生的途径,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微课的可用性。微课更应体现“微”,时间要断,知识点要精。

(3)目标、时间及效果意识

每个环节的任务有明确的要求,并让学生清楚,遵循目标意识;每个环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要明确,让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的习惯,遵循时间意识;每个环节结束前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任务完成状况进行现场的检测、反馈,把教学目的和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遵循效果意识。

(4)测试题体现思维的层次和梯度,并即时反馈

先学的关键是即时反馈:在学生读教材后,学生将进行学案测试,测试题目的设计应体现低阶目标;微课后的测试,应考查各考点,题目的设计应具备实际应用价值,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判断题目为主,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测试即时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二、立足学生,践行以学定教,落实课上教学任务

1.以学定教,增强问题意识

课前学习是课上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教师依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的主观和客观的完成情况,以网络平台大数据为依托,根据大数据及学生的跟帖情况,提炼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切实解决问题;课上再次提出问题,若学生仍不能理解,可再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2.创新教学情景,增强应用意思

课堂导入主要针对如何导入新知,如何安排师生教学活动一系列问题切实可行的设想与计划,它具有系统性,但我们不能将导入模式化,我们需要探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合理的进行课堂导入。常见的导入方法有以下三种:

(1)承上启下,复习导入: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都是钱知识的发展和升华。

(2)问题前置,质疑导入: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者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波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形成认知冲突,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3)联系实际,生活实际导入: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更是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践行人文教育。

总之,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寻求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既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提高教学的效果,这是我们希望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教无定法,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提炼方法,总结经验,从而推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低阶学案微课
山西低阶煤分布特征分析和开发利用前景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乡愁导学案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具低阶项和退化强制的椭圆方程的有界弱解
“比例尺(一)”导学案
国内外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现状和我国开发潜力研究
一种带大挠性附件卫星的低阶鲁棒控制方法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