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术后消化不良的护理体会
2018-02-27李又梅
李又梅
(武穴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 武穴 435411)
术后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手术后患者,常因禁食、手术创伤、麻醉、牵拉刺激,引起肠蠕动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气血受损,脾胃运化失司,气机紊乱。临床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不适,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不利于病人康复。如何减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肠蠕动和排气排便功能已成为目前治疗和护理中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我院术后消化不良发生率约25%。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消化不良配合中医的辨证施护,在术后预防和减少呕吐及促进排气、排便功能,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外科选择容易发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和辨证施护组3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3~72岁。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普通护理;辨证施护组根据手术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护理。
1.2.1 常规护理组 加强对患者的宣讲工作,指导其饮食起居,嘱患者定时定量用餐,生活规律,勿过食辛辣刺激及过凉、过热食物,注意心理的疏导。
1.2.2 辨证护理组 寒邪客胃型,以起居护理为主,注意防寒,辅以饮食调养,食水宜温服;饮食停滞型,着重饮食调理,忌暴食多饮;肝气犯胃型,以情志调理为主,解除其郁闷情绪;胃阴亏虚型,以饮食护理为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宜滋阴润燥之品等;脾胃虚寒型,饮食调理多食热性食物及补气之品。
(1)术前中医药配合应用如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煎、六味地黄汤随证加减。
(2)术后中医药配合常用八珍汤、六味地黄汤随证加减。待患者一般状况得到改善后,为预防术后复发或转移,特别是中晚期病人,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佐以祛邪抗癌之品,酌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墓头回、夏枯草、猫爪草、龙葵、石见穿、薏苡仁、莪术、土鳖虫、鬼箭羽、山慈菇等。
(3)配合艾灸治疗,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中的任脉,是八会穴之腑会,根据经穴—脏腑相关理论。中脘腑会,又为胃之募穴,健脾胃而调肠止泻。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艾灸中脘穴可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等作用[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胃肠功能并发症和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显效: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发作频率较治疗前较少不明显;无效:症状、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无变化。
2 结果
2.1 2组患者胃肠功能并发症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胃肠功能并发症比较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90.0%,辨证施护组总有效率96.7%。辨证护理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结论
患者术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通常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组织低灌注,缺血缺氧,胃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损伤,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
手术前中医药配合应用扶正祛邪中药可改善病人的机体状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将提高手术切除率。肿瘤患者术前用黄芪注射液,能增强末梢血中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可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和细胞免疫能力。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中损气伤血术后多表现为气血双亏,脾胃不和。中医药治疗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益肾固本以改善手术后体虚症状,使机体尽快恢复。艾灸治疗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并通过胃脘部神经节段及中枢的调节作用,疏肝理气,和胃止呕,调节大小肠及膀胱的功能,促进肠蠕动及排气、排便功能的恢复,同时,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
总之,通过观察发现,利用中西结合治疗有效地减轻了术后患者的痛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输液和使用抗生素,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中医药治疗术后并发症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又一热点。这方面的研究从80年代起进展较快,采用中医药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正在增多,可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黄进淑.艾箱灸中脘穴减少妇科盆腔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