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探讨

2018-02-27张兰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重儿剖宫产产后

张 妍,张兰梅,周 玲,王 莉

(解放军第306医院 妇产科,北京100101)

孕期体重管理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孕期体重管理包括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两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超重人群比例上升,育龄女性超重率也越来越多,也就顺势增加了超重孕妇的比例。其原因是:生产方式改变,导致工作方式随之变化,脑力劳动的增加和计算机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工作采取坐姿,加之出行以车代步造成运动不足;物质生活的改善,导致饮食习惯、营养结构变化,多脂、多糖、高能、微量元素不均衡成为一种日常饮食特点。有研究显示,孕前及孕期体重非正常增长,与分娩及产后恢复有密切的相关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1]。大多数文献探讨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未系统按孕前体重指数分类来进行相关研究。本研究特点是针对孕前超重孕妇进行研究,探究孕前超重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指导围孕期孕妇保健、减少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孕12周以前就诊建卡、孕期按期产检且足月分娩的单胎孕前体重指数(BMI)超重的5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取样的产妇基本情况:均为单胎、足月的产妇,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5岁,孕前均定期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并无内外科严重并发症。

1.2分组孕前体重以孕前12 周内首次测量的体重作为标准,体重测量需在晨起、大小便后、同一轻薄睡衣下测量为准。目前大多数采用BMI来反映孕期体重增长情况。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修订的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指南作为孕妇分组的标准。根据孕前BMI 的不同分为低体重组(BMI<18.5)、正常BMI 组(18.5≤BMI≤24.9)、超重组(25≤BMI≤29.9)和肥胖组(BMI≥30)。超重组孕期总增重范围(7-11.5 Kg)。我们所选研究对象系孕前体重指数超重的孕妇。超重组按照孕期增重是否合理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推荐范围内体重增长不足组产妇体重增长<7 kg,共100例;体重增长正常7-11.5 kg,共280例;体重增长过多组>11.5 kg,共12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研究方法从产检病历中收集孕妇年龄、孕妇身高、孕妇职业、孕产次、孕前体重、孕28周产检体重、孕37周时体重及妊娠结局等基本信息,填写病例登记表,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观察的母婴不良妊娠反应和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HDCP)、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 000 g)、低出生体重儿(指新生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十百分位以下)、剖宫产及产后出血[2](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的发生率。按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同一手臂至少2次测量的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GDM 的诊断标准:孕妇于24-28 周行75 g糖耐量试验,空腹≥5.1 mmol/L,服糖后1 h≥10.0 mmol/L,服糖后2 h≥8.5 mmol/L,3 项中任有一项满足上述条件就可诊断为GDM。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体重增长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显示体重增长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增长不足组及体重增长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不足组与体重增长正常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体重增长孕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比较

注:与体重增长不足组比较,*P<0.05;与体重增长正常组比较#P<0.05。

2.2不同体重增长组孕妇分娩后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情况的比较。结果显示体重增长不足组与体重增长正常组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正常组与体重增长过多组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不足组与体重增长过多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巨大儿及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对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影响通过对我院系统产检的500例超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研究结果显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组患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概率明显高于体重增长不足组及体重增长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妇女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导致体重急剧增长,胰岛素水平增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增加血管的外周阻力,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增加。同时脂肪蓄积雌激素增多,也可引起体内活性雌激素水平升高,通过醛固酮分泌,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或通过直接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引起钠的潴留,也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3]。另外脂肪增多可持续过度刺激胰岛B细胞,不仅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致胰岛素抵抗,最后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4]。因此,应加强对超重孕妇孕期营养的控制,使其体重增长控制在小于11.5 kg,可减少妊娠期高血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表2 不同体重增长孕期分娩后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注:与体重增长不足组比较,*P<0.05;与体重增长正常组比较#P<0.05。

3.2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对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组的孕妇,其发生分娩巨大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情况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etz等[5]研究表明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将会增加母亲妊娠期间的并发症、巨大儿的发生率,可能对母婴一生的健康都会有影响。高出生体质量增加孩子在一生中患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6]。本研究的结果正好与以上研究结果相符。孕期营养不但要满足自身营养外,还需供给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当供给胎儿营养过剩,可刺激胎儿生长发生巨大儿,巨大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的产程延长、剖宫产、新生儿锁骨骨折、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性均增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引起的肥胖,使盆腔脂肪堆积,分娩时增加头盆不称的机会,同时导致脂肪堆积多,肌肉力量差,常伴有子宫收缩乏力、产程进展缓慢,故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比较三组中分娩的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旧观念认为,备孕期及孕期营养越丰富对受孕及孕期越有利,致使孕前超重妇女较多,同时孕期体重显著增长,带来的各种孕期、产时及产后乃至危及新生儿远期健康的各种危险显著增多。因此对孕妇及家属在备孕期及孕期进行宣教,控制孕前体重,同时孕期按期产检、适当控制孕期体重及营养干预,将会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1]李芳春.影响血糖控制良好的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4,28(10):1575.

[2]刘兴会,杨慧霞.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措施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449.

[3]鄢碧玉.妊娠晚期血糖水平对胎心监护的影响与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2(8):31.

[4]陈美华,刘继群,万蕴华,等.孕期体重管理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7.

[5]Dietz PM,Callaghan WM,Sharma AJ.Highpregnancy weight gain and risk of excessive fetal growth[J].Am J Obstet Gynecol,2009,1:51e51.

[6]Wei JN,Li HY,Sung FC,et al.Birth weight correlatesdifferently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youth[J].Obesity(Silver Spring),2007,6:1609.

猜你喜欢

体重儿剖宫产产后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