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S100β蛋白、NSE及病毒载量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8-02-27郑曙光梁爱芳张艳丽杨小静宋飞娟
郑曙光,梁爱芳,张艳丽,杨小静,宋飞娟
(濮阳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河南 濮阳457000)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初次感染人体引起水痘,再次感染后将体内的病毒再次激活引起带状疱疹(HZ),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的疱疹病变,同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目前对带状病毒的治疗主要采取足量、足疗程的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但部分患者即使皮损消退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痛(PHN),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带状疱疹神经痛主要是由于病毒侵犯神经引起,导致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所致[1-3]。S100β蛋白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的雪旺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中,在神经受损时可出现血中S100β蛋白升高[4-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细胞内蛋白质,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内均有存在,在神经元细胞发生损伤时细胞质内NSE被释放入脑脊液中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中NSE升高[8-10]。临床研究显示:带状病毒患者的唾液和血液中可检测到带状病毒[11,12],但是病毒载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S100β蛋白、NSE、病毒载量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80例为带状疱疹组,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1-73岁,平均(46.93±11.20)岁;病变部位:头颈部者32例,其他部分者48例。纳入标准:(1)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2)病程≤3 d;(3)在纳入研究前未服用过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有非带状疱疹所致神经损伤性疾病;(2)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3)有精神疾病史;(4)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等药物者;(5)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选取同期门诊体检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27-65岁,平均(48.11±10.74)岁。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血S100β蛋白及NSE、带状疱疹病毒DNA检测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照组在体检时采集外周静脉血8 ml,将血液标本分为2份分别置于含有EDTA的无菌试管内(A管和B管),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处理5 min,分离血清及血浆。A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将实验用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加入无菌试管内,在B管内加入PBS溶液,以1∶1比例进行稀释,将稀释液加入有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内,以2 000 r/min转速离心20 min,吸取白膜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置于另一个试管内,加PBS液,以1 2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重复2次后保留沉淀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淋巴细胞中带状疱疹病毒DNA载量。试剂盒购自北京诚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科技公司,PBS液购自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
1.2.2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根据水疱数目、水疱簇数、水疱变化、红斑面积、瘙痒疼痛及烧灼感等症状和体征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13,14],评分分为0-4分5个级别,总分<6分为轻度,6-12分为中度,>12分为重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S100β蛋白、NSE水平、病毒DNA载量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带状疱疹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t=37.74、51.05,治疗后t=14.22、7.28,P<0.05),治疗前血S100β蛋白、NSE水平、病毒DNA载量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高于治疗2周后(t=14.23、41.13,t=46.56、9.89,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S100β蛋白、NSE水平、病毒DNA载量、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带状疱疹患者血S100β蛋白、NSE水平、病毒DNA载量比较
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分级轻度20例,中度36例,重度24例;治疗2周后,轻度46例,中度22例,重度12例。治疗前、治疗2周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患者血S100β蛋白、NSE水平、病毒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Z=11.72、22.73、738.62,治疗后Z=6.54、8.09、34.76,P<0.05),见表2和表3。
表2 治疗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患者血S100β蛋白、NSE水平、病毒DNA载量比较
表3 治疗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患者血S100β蛋白、NSE水平、病毒DNA载量比较
2.3 带状疱疹患者血S100β蛋白、NSE、病毒载量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带状疱疹患者血S100β蛋白、NSE、病毒载量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带状疱疹患者血S100β蛋白、NSE、病毒载量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r值表)
指标S100β蛋白NSE病毒DNA载量病情严重程度评分S100β蛋白-0.860.920.78NSE--0.630.59病毒DNA载量---0.70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三叉神经、脊神经后根等位置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再次激活后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免疫抑制剂、化疗、激素等药物的应用是引起该病的诱发因素,由于病毒可侵犯到神经,病毒有噬神经性,导致神经系统微环境发生炎症浸润等变化,因此,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而且神经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和康复的全过程,并可延续到后遗症期,患者表现为皮损消退后(大约4周)神经痛可持续存在,引起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对神经损伤的检查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肌电图、脑电图、神经活检等[15,16],但各有优缺点,而且对神经损伤程度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目前临床对神经损伤的评估更多的是采用S100β蛋白和NSE[16]。S100β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属于神经蛋白中的一种,在神经细胞中分布广泛,神经受损后神经细胞内的S100β蛋白会被释放出细胞外,刺激局部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而引起神经毒性反应。有报道显示,血S100β蛋白水平越高往往提示患者神经损伤越严重[17],患者预后越差。NSE为细胞内蛋白质,可参与糖酵解过程,在神经细胞内特异性存在,在神经元细胞出现破坏时细胞质内的NSE会被释放出细胞外,在脑脊液中NSE含量会升高,通过血脑屏障血中NSE也可出现相应的升高。有报道显示,带状疱疹患者血中S100β蛋白和NSE表现为升高[18,19]。本研究中,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血S100β蛋白和NSE也表现为升高,而且治疗前较治疗后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了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较缓慢。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人疱疹病毒3型,人类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带状疱疹患者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找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找到带状疱疹的金标准。采用传统病毒分离方法在血液中较难找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实时荧光PCR技术对病毒感染检测阳性率高,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血中病毒检测方法,可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本研究对带状疱疹患者血中病毒DNA载量进行检测,以分析治疗前后病毒载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病毒DNA载量在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随着治疗后病情好转病毒载量明显下降,而且有研究显示病毒DNA载量较高的患者后期发生神经后遗症的几率也明显较高[20],提示病毒DNA载量较高的情况下可能对患者神经损伤更严重,因此,患者在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均存在明显的神经痛症状。目前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缺乏统一的方法,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等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但是仅可反映神经疼痛程度,无法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系统评估。有文献采用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对带状疱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20],该评分方法将水疱数目、水疱簇数、水疱变化、红斑面积、瘙痒疼痛及烧灼感等症状和体征进行量化评分,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本研究中,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而且治疗前主要为中重度患者,治疗后则表现为轻中度,可以看出病情明显恢复。
带状疱疹患者虽然证实存在神经损伤,表现为血S100β蛋白升高,而且病毒DNA载量也有明显升高,但是以上指标是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尚缺乏相关的研究证据。本研究对以上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患者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均表现为病情严重程度与血S100β蛋白、NSE、病毒载量水平变化的一致性,病情较轻的患者血S100β蛋白、NSE、病毒载量水平相对较低,病情较重的患者血S100β蛋白、NSE、病毒载量水平也相应较高,而且相关性研究也显示以上指标间呈正相关性,说明以上指标之间关系密切,可综合应用于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评估,而且对于预测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价值。
[1]杨 梅,章绍清,吴艳霞,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53.
[2]于生元,万 有,万 琪,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
[3]李 娟,索罗丹,赵 丹,等.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5):781.
[4]Papa L,Silvestri S,Brophy G M,et al.GFAP out-performs S100β in detecting traumatic intracranial lesion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rauma patients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those with extracranial lesions[J].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4,31(22):1815.
[5]Ryb G E,Dischinger P C,Auman K M,et al.S-100 β does not predict outcome after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J].Brain injury,2014,28(11):1430.
[6]Gomez-Tourino I,Simon-Vazquez R,Alonso-Lorenzo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utoimmune response against the nerve tissue S100β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2015,180(2):207.
[7]Qin B,Panickar K S,Anderson R A.Cinnamon polyphenols regulate S100β,sirtuins,and neuroactive proteins in rat C6 gliomacells[J].Nutrition,2014,30(2):210.
[8]Rodríguez-Rodríguez A,Egea-Guerrero J J,Vilches-Arenas A,et al.Effect of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on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concentration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era samples[J].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2014,52(4):e65.
[9]van Adrichem R C S,Kamp K,Vandamme T,et al.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level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J].Annals of Oncology,2016,27(4):746.
[10]Wolf H,Frantal S,Pajenda G S,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neuromarkers supported by a set of clinical criteria in patients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S100B protein and neuron-specific enolase on trial:clinical article[J].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3,118(6):1298.
[11]李 艳,杨慧兰.STAT3和Ⅰ型干扰素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制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7):420.
[12]师 伟,刘建红,梁红萍.2013 年太原市迎泽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4):352.
[13]张馨月,余 琎,廖勇梅,等.带状疱疹患者病情评分与血浆 S100β和 NSE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12):1238.
[14]熊 燚,王 健,魏 笛,等.血清 S100β水平和小儿危重病例量表评分预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780.
[15]杜玉敏,任玉娥,丛海静,等.疼痛管理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293.
[16]杜玉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4):493.
[17]李 颖.皮肤神经活检——评估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技术[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1):69.
[18]Grahn A,Hagberg L,Nilsson S,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varicella-zoster virus CNS infections[J].Journal of neurology,2013,260(7):1813.
[19]郭新生,易士华.纳洛酮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2):1646.
[20]丛 艳,李金萱,秦晓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MBP 及S100β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