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羽毛球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的探索
2018-02-26朱越强
摘 要:运用团体动力学、组织行为学、社会文化认知观原理,基于学校“五乐教育”理念,通过实践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演绎归纳等方法,对学校羽毛球课程校本化开发研究。并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社团与学校合作、资源与理念整合”的学校体育特色构建模式,详细阐述了羽毛球特色建设在该模式指导下的运行条件、实施基础、组织方法和推广步骤,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特色;建设模式;学校与社团;资源与理念;整合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13
1 研究背景
1.1 外部背景
1.1.1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在校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深入到全校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制度与文化,以深化特色创建为抓手,引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宗旨。
1.1.2 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是群众体育运动普及率最高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也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群众基础好,并拥有丰富的省市区各级羽毛球专业及业余培训机构,为羽毛球运动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
1.2 内部背景
我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教师31人,学生520人。其中,体育教师3人,兼职体育教师3人。学校运动设施完善,有标准篮球场2个、田径运动场及健身区约1200平方米、室内羽毛球场1个、室外羽毛球场7个,这些场地能够充分保证学生在校开展羽毛球运动。但我校启动羽毛球普及较迟,学生的技术基础有待提高,这要求我们开发出适合我校推广的器材设施。
通过特色学校创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学的发展,提升学校品牌、促进学校发展,落实国家提出的“2+1”工程。因此,我校提出建设羽毛球体育特色学校的思路。
2 研究目标
羽毛球特色学校构建是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通力合作,将学校办学理念、羽毛球教学资源与家庭、社区的教学资源相整合,促进学校羽毛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学校体育特色,促进学校品牌的建设。
3 研究策略
3.1 顶层设计的建设
学校羽毛球教学立足于学校“活乐教育”的教育理念,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设计课程体系,作为“乐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会生活、乐学习、健体魄、全人格、能担当、勇实践作为乐健课程目标,把培养身心健康,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为主要任务。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与其余“四乐”形成合力培养完整的人,成就乐真、乐文、乐健、乐美、乐行的阳少光年。
3.2 创建体育特色模式架构,引领特色建设规范发展
3.2.1 建立羽毛球体育特色模式运作架构
学校借鉴跳绳体育特色建设的模式,运用团体动力学、组织行为学、社会文化认知观理论,构建了“社团与学校合作,资源与理念整合”羽毛球体育特色模式。
3.2.2 “社团与学校合作,资源与理念整合”体育特色模式的操作系统
小学羽毛球体育特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师资现状、场地设施现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首先从顶层建设出发,成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课程改革负责人与社团建立联系,从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7个方面入手进行沟通协调,将社会技术资源与学校教学全面修正整合,最后形成合作协议正本,以此作为合作的基础。
“社团与学校合作,资源与理念整合”体育特色学校构建模式。
3.3 以“三新”理念助推羽毛球特色建设提速
为了让各水平段的学生都能尽快适应羽毛球的学习,整体了解羽毛球的技术特点,以最短的时间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术技能。学校创新了特色建设的思路,把广州某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羽毛球训练器材—记忆棒引入课堂,该器材的设计与运用承载了器材创新、教法创新、学法创新的“三新”教学理念。
羽毛球练习器—记忆棒的手模功能固定了学生的握拍手法,解决了羽毛球手法技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环节。在使用时循序渐进地增加瓶体内的重量,可以达到锻炼适合羽毛球运动小肌肉群的作用,最终达到动力定型。记忆棒作为负重的练习器材,可通过记忆棒固定握拍手法及挥拍动作,当学生在打球时,可在运动中迅速自然地掌握正确合理的握拍,从而为提高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配套记忆棒推广教学的羽球操,把十一个基础技术动作和八个基本步伐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羽球操的过程中就学习了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这种方式扩大了适应人群,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从教师到学生都可以通过它来学习羽毛球技术,而且会加快掌握的速度。
3.4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羽毛球梯队发展
在特色建设过程中,普及与提高工作是我校与广州某体育发展公司共同完成的。一方面,每学期安排总课时的四之一时间进行羽毛球基本技术学习,所有的同学能够了解这些项目的基本技能与文化;另一方面,开展主题大课间(羽球操)、体育节、羽毛球颠球比赛、羽球操比赛等活动,这个过程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普及活动,涌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浓厚兴趣的学生,这些同学具有了学习难度及艺术性更高动作的条件。普及与提高的途径如下:(1)全体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和教师进一步规范基本技能,掌握羽球操以及羽球操延伸出来的对动作的理解。(2)分组学习。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分成均等的几个组,确定两个层级目标(整个小组的教学目标和各个组员的学习目标),通过分层练习达到整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目标。(3)引入竞赛机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全校性的颠球比赛、羽球操比赛、发高远球比赛等,促进同学们思考和练习。(4)組建校队。通过竞赛,发掘全校综合技术水平最佳的30名学生作为校二队。(5)成立校一队。在校二队训练的基础上,把前12名技能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好的同学组建为校一队。(6)强化训练。校一队的队员由学校和社团的老师共同负责,社团每周到校指导训练四次。普及与提高培训模式架构如下:
3.5 以校本教材为纲,架起技术学习与技能提高的桥梁
为了保证羽毛球教学规范有序的推进,学校与广州某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编写了羽毛球校本教材,教材分为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共三册。这三册教材在2012年开始实施,教材以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培养体育意识为宗旨,结合促进主动参与、技能学习、身体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四个维度进行撰写。内容结构以游戏为主,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图文并茂。在内容安排上,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兴趣。并兼顾学生自评、知识迁移和社区活动的内容。
4 效益与思考
4.1 发展效益
“社团与学校合作,资源与理念整合”特色学校构建模式,将社会资源、家庭信息与学校教学有效整合,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通过学校的发展平台,能够持续提高企业、社团的品牌,让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2013年10月,承办以羽毛球特色建设为主题的广州市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2013年10月22日,《广州日报》以《新“四有”少年玩出羽球未来》为题对羽毛特色建设的推进过程及模式推广进行了报导。通过“社团与学校合作,资源与理念整合”特色学校模式构建活动,学校师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进一步了解了羽毛球运动的价值,师生学习兴趣浓厚,为羽毛球运动在我校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在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获得单打第四名、第五名各一项,获得男子团体第二名;2018年,获得男子单打第三名,男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经过短短近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 问题思考
4.2.1 特色建设关系到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何协调其它学科的教学与特色建设的宗旨相符是关键,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学校的体育特色文化才能健康地建设起来。
4.2.2 特色建設对学校的师资配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超出平常教学需要的投入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4.2.3 在学校建设中,体育特色的传承十分重要。在学校办学理念变更时,如何传承原有特色是管理层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张嫒嫒.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J].中国学校体育,2011(11):42-44.
[2] 朱越强.学校与社团合作,深化新课程改革—课程开发实验成果“主题资源开发”的实践与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5):185-186.
[3] 毛振明,李忠诚.论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原则与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0(03):15-18.
[4] 周国韬.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
[5] 杨九民,郑旭东.面向教师教育的教学环境与模式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
[6]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7] 安维强.羽毛球特色项目在高校的实施探讨[J].黑河学刊,2013(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