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胜有声——肢体语言在小学体育课上的魅力
2018-02-26何远亮
何远亮
摘 要:肢體语言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手段之一,在武术操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指引下的体育课教学中练习密度提高做出良好铺垫,合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练习时间。准确地使用肢体语言能有效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诠释教学内容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体育课;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03
1 前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在体育课教学中帮助师生之间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等教学方法来传播体育知识,尤其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时候学生的理解是最轻松的,它不仅让学生通过耳朵听而且让学生眼睛看与听相结合,更加突出技术动作的易学性。在当下的体育课教学中,伴随着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推进,对体育课上学生练习密度有了跨越性的高要求,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向老师挤时间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只有做到精讲多练即减少讲的时间。教师的语言可以划分为两种即有声的与无声的即声音传播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通过这两种语言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和行动的引导,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通过减少有声语言的量同时提高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的量,是实现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有效办法。尤其是良好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在条件,教学语言必须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于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关键点,加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肢体语言作为一门科学出现是近年来的事,对它的研究大约始于60年前。但是,肢体语言本身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心理学家、动物学家和社会人类学家已经对肢体语言的构成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肢体语言属于非语言行为这一更大的体系之中[1]。
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经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马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等于7%的文字交流和38%的口头交流和55%的面部交流。通过面部表情基本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
2 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功能
2.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极具有替代语言功能的能力。面部表情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一个微笑和一个眼神的传递都能达到你想表达的理想效果。微笑有时候代表着对对方的肯定和赞扬。
2.1.1 面部表情的功能
小学中段的学生注意力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不能完全接受老师想要表达的知识,当学生走神时老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盯着他,自然的他就知道应该收心回到课堂学习中,完全替代了老师点他名字或者下位到他面前提醒的功能。尤其在室外实践课上,一个动作的学练过程中,一双双极想得到表扬的同学瞪大眼睛用眼神问老师,我的动作正确吗?一个微笑完全肯定了学生的练习的功劳。是你的微笑替代了你的语言上的简单粗暴。
2.2 手势
手势在人与人生活中早已产生了共鸣。比如一只手上的大拇指和食指弯曲成圆圈,其余三根手指稍微分开且伸直,就有“好”、“可以”等含义。在体育课教学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2.2.1 手势的力量
在小学中段的体育课上,学生本身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在田径场这么空旷的场地上,犹如脱缰的野马,又如回归森林的小鸟,这时候老师的一个手势“噓”立马大家都安静了。在体育课上许多手势的含义被学生牢记于心,比如在课上一个班级四十多位同学,空旷的田径场需要老师务必提高声音的分贝才能保证让每一位同学听清老师的话,一天下来我们的嗓子就冒烟甚至沙哑了,怎么办?是体育课上的手势引导着学生每一步该如何做。通常热身结束后需要做徒手操,双手侧平举站立是最节约时间而又互不影响的一种方法,老师的一个双手侧平举动作就替代了大声告诉学生的有声语言;比如一堂课的结束后快速让学生集合的办法,有效的节约了时间和保护了老师的嗓子。
我校的校本武术操的教学中让我深感肢体语言的力量。校本武术操三段一共46个动作,通过肢体语言的教学学生很快烂熟于胸了。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对于专业的武术动作名称的理解难度较大,比如老师说“马步冲拳”等专业术语时学生只能一脸茫然,无论用口语怎么表达也不容易让小学生理解,肢体语言让学生通过看知道并理解了武术操的动作名称,同时抓住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把小学中段两个班级进行对比教学,一个班级直接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我按照动作名称进行教学,对比发现运用肢体语言教学的班级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该套校本武术操。
2.3 肢体语言是体育课教学的润滑剂
肢体语言是体育课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根据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要求,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为75%是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中要想练习密度达到75%,即学生只有10分钟时间是不运动的,这十分钟包括老师的课堂讲解与动作纠正以及组织学生练习,十分钟时间老师不可能每个动作讲解都能让学生听的细致以至于了如指掌,老师需要动脑筋即精讲,那么动作示范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但节约了新动作讲解的时间,而且让学生一看动作就一目了然。课中老师给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老师自己巡回指导时,发现有的学生动作较好的瞬间伸出大拇指,这时的表扬更加增添了学生复习的动力。
3 肢体语言在体育课上的魅力
3.1 肢体语言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热爱体育
在杨文轩主编的体育概论中界定体育的定义:“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2]。首先它必须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进行学习,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动作的模仿练习,动作能够做到很形象,期间老师会巡回检查学生的动作,学生在自主练习阶段,老师巡回中发现学生动作到位时的一个会意的点头,学生已经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会更加认真;当看到后进学生动作有很大进步时一个大拇指的赞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原来我能够做到这么好,之前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得到老师的无声表扬,对体育课的看法从此会转变态度。
通过一次三年级成绩单的誊写无意中发现学生的内心倾向。成绩单的第二封面里有三个格子,可以填写三个最喜欢的老师,并写出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写了体育老师,刚开始还以为是学生为了填写而填写的,不!原因在这一栏里面告诉我,因为体育老师帮助我们锻炼身体、他的大拇指经常在课上表扬我们、在体育课上我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体育课上老师总是能够给我信心等各种原因,我不禁又点头了。感受到肢体语言的力量了、感觉到了小学生的价值取向了、感受到他们知道体育的重要性了。
3.2 肢体语言可以吸引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课
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困扰了一大批体育老师。到体育课的时候,老师板着脸整着队伍带学生去田径场,除了跑和跳之外基本没有其他项目了,说实话我是学生我都烦,天天跑和跳真的没有意义,厌倦了,怎么办?怎么能够让学生不厌倦这些基础的动作练习呢?变。现在的哪个小学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器材,拿出器材,让器材和项目结合,让器材和项目和游戏结合,现在我班级的学生快到田径场的时候都习惯了伸出头看看今天老师拿的什么器材,还没有上课呢他们就心里痒痒的,这样的学生还能不喜欢体育课吗?应该不可能吧。在这样的体育课中,自主练习时走到学生身边进行课上的适度鼓励和表扬,更加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下课铃响的一刹那,一个个惊讶的眼神告诉了老师,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这样的体育课就在我们身边。
4 结论
4.1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老师要牢牢抓住主导性这一关键,使手、口和眼神协同指导,各种暗示与激励相互推进,除了口是有声的,其余的暗示方法甚至比语言的力量还要大。
4.2 体育课上有声语言特别重要,在动作要领的解说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无声语言即眼神、大拇指的鼓励和一个微笑的点头在课上虽然用的地方不多,但往往都用到重点上,在评价上不但简明扼要,而且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Elizabeth Kuhnke.肢体语言(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 杨文轩.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