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疏导能力的途径
2018-02-26齐放
齐放
摘 要: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每个高校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良好的心理疏导能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合理地运用心理疏导会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帮助。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心理疏导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分析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疏导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品质德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文化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并储备了大量的精英人才。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心理疏导方法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良好的心理疏导的方法与途径,会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心理疏导面对的不是某一个学生,而是整个大学生群体,要掌握不同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思想千差万别,应通过心理疏导让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解决现存问题;通过疏导来引导其行为改变,从而达到心理疏导的预期目的。
一、心理疏导的概念与方法
1.概念
心理疏导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结合我国的民族特征,继承祖国古代医学中的精华并吸取国内外各学科中有价值的学术思想,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疏通和引导的方法。
2.方法
(1)多与他人进行交流。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学生大部分都因为个人心理存在的问题找不到他人倾诉或不愿向他人倾诉,把自己孤立起来,不与他人进行沟通,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长期如此便形成自卑心理,从而造成自我认识的空间变得狭窄,看问题不够全面,容易走向极端。学生如果能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内心敞开,将自己的心事与人分享,不仅能舒缓自己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在同一件事情上听到不同声音,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多与他人进行交流还可以分享他人的心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体会开朗心情的轻松愉悦,能更有助于全方位地了解和认识自己,以更好地完善自己。
(2)增加自己的成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大多数都体现在学习成绩和学业水平上。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定位过高,长期努力达不到预想效果,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消极和放弃的念头,从而导致挫败和自卑的情绪产生。因此,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定好他们的个人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兼顾,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获取成功。学生只有不断获得一个个的小成功,一步步都能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他们才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去获取更大的成功。
(3)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以获得自我实现。辅导员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每天早上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告诉自己我能行,等等。长期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甚至会取得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绩。
(4)积极参加校内外文化活动。大学生建立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各高校内都会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建设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讲座,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避免产生抵触心理,及时了解自身心理状况,在产生问题时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和疏导,以确保自己身心健康。
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校外活动这一平台来扩展自己的社交范围,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多与他人进行沟通,并能提早接触到步入社会会遇到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改变自身心理状态,又可以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挫折做好心理准备。
二、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教师特点
(1)文化水平较高。当今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在大学期间都已学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因此做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专业和科学。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从比较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和处理,在确保不伤害学生心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事情妥善处理,合理地化解矛盾,处理问题。
(2)与学生相处机会多。当今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相对在校教师偏小,与学生沟通存在的障碍也相对较小,学生与辅导员交流少了过去的抵触和消极心理。现在的师生不再是过去的对立关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关系,这种平等让学生心理上消除了戒备和隔阂。与学生的沟通可以以面对面谈话、网上聊天、短信等多种信息方式进行,这样更能接触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向,了解学生近期最为关注的事情,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在事件发生时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3)处理问题实践经验少。当今高校辅导员大部分都是刚走出学校的学生,工作经验甚少,处理问题的方式还停留在学校处理与教师和同学等人际关系的层面,还没有将自己的身份转换定位好。学生出现的问题第一反应是以学生的身份去想该如何处理,而不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怎样去做。在发生某些突发事件的时候缺乏经验去解决,尤其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如何将问题表述清楚、安抚家长情绪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2.学生特点
(1)外部信息获得速度快、途径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通信设备的大面积普及,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不断更新,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的不断增多、速度加快,对信息的敏感度也不断增加,相较过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但与此同时,许多不良信息也通过此种渠道不断地影响学生。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并不是很高,因此心理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的不在少数。辅导员要合理利用网络,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外部信息,调整好学生心理状态。
(2)承受挫折、压力的能力较差。现在的大学生大体都为“9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娇生惯养的独苗。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保護下长大,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安排好,自己没有经历过大的失败与挫折。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不会有人再像家长一样呵护着自己,一切都靠自己。这样的生活让许多学生都无法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独立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90后”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独立性较差,受到一点点的挫折和打击都会需要辅导员加以关注和开解。
(3)自我意识较强。“90后”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中依旧会有此种行为和情绪,便会在集体中产生不和谐的因素。以自我为中心是当今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因为外界满足不了自身的需求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也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对此种现象加以纠正,以免学生因此产生片面的想法和过激的行为。
3.家长特点
“90后”的大学生是特立独行的一代,学生与家长之间常会出现代沟问题,这也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无法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形成逆反心理。学生期待家长对自己的关心能够是多方位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成绩。学生在承担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的同时,更承担着家长对自己的期待,无形中对学生也是一种心理压力。
三、辅导员提高心理疏导能力的途径
1.丰富自身文化知识
辅导员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及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上,还应多学习当今国内外政治时事、我国发展现状、高校学生关注热点等问题,通过多参加培训班的学习和考试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其他高校辅导员交流来获得更多经验;平时多读书、多看报,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给学生的思想做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多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实例,学会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增加实践学习和模拟学习的机会;了解大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式,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心理疏导方法。
2.加强与学生交流,从实际出发
再多的理论学习都只是纸上谈兵,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是在第一线上,因此实践经验最为重要。而实践经验的积累,最便利的途径便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增多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谈心等方式能很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得到自身工作好坏的反馈。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能让学生所接受?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希望辅导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能更好地得到反应?了解这些信息对辅导员总结工作经验有很大的帮助。作为辅导员,学会与学生进行交心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与学生交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等心理疏导机构
辅导员每次与学生谈心后,都要建立完好的学生心理档案,分析该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总结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在事后还要做好跟踪调查,看该生是否在谈心后将问题解决。在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看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最多的是哪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关心理讲座,对此种现象进行合理的疏导和讲解。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同时也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咨询室负责人可以是辅导员本身,也可以是学生干部。培养学生干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干部本身得到锻炼,同时可以拉近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间矛盾的化解。
四、结语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人员,良好的心理疏导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情感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辅导员应当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坚忍不拔的健康心理品格,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抗打击的能力,使其能适应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应不断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情商、高智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国甫.充分发挥辅导员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的作用[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68-70.
[2]张国进,高洪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疏导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5-206.
[3]占江平.心理疏导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1):217-219.
[4]李重阳.浅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J].法制与社会,2008(24):316.
[5]阮文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