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建议

2018-02-26邓晨霞叶张煌谢冬明

老区建设 2018年20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江西省开发

邓晨霞 叶张煌 谢冬明

[提 要]江西省内有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三个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学资源。现今国家正大力推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全省应适时抓住机遇,打造地学研学旅行产品。在了解江西省研学旅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三大世界地质公园资源特点,对江西省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产品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工作给出建议。

[关键词]江西省;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开发

[作者简介]邓晨霞(1993—),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研学旅行和地质公园;(通讯作者)叶张惶(1973—),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谢冬明(1977—),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江西南昌 330038)

江西省幅员辽阔,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2013年10月,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战略决策,现今,旅游已成为江西全省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三五”期间四大强省战略之一。

2013年初,教育部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各选择了江苏、安徽和陕西作为研学旅行试点省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今研学旅行正处于探索阶段,江西省应适时抓住机遇,打造出具有区域优势的地学研学旅行产品,这对江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乃至全省经济的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三大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的特点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学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规模的地质遗迹作为主体,并且融合了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种特殊自然区域。它不仅是向人们提供具有较高品位的度假休闲、观光游览、文化娱乐的场所,也是地质遗迹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这与一般风景名胜区不一样[1]。

江西省地处中国的东南部,北纬24°29′14″至30°04′41″,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2]。地质公园的主要吸引物是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而地质遗迹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其自身的多种特殊性构成了地质公园的特点。江西省内有庐山、三清山以及龙虎山三大世界地质公园。

(一)科学和科普价值突出

江西省山峰连绵、奇俊秀美,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以及研究价值。庐山是一座新生代的地垒式断块山,拥有距今19—20亿年江南最古老的岩石,是中国第四季冰川研究的发源地,拥有中国最早的庐山植物园,对研究全球古气候的变化以及地质的发展历史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3]。三清山拥有地球10亿年演化的地层学遗迹、独特的地貌遗迹、断层与皱褶构造的遗迹,以及记录了重大地质事件的古生物遗迹群[4]。公园内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分布非常集中, 形成了较罕见的景观集群,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5]。龙虎山是国内丹霞地貌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其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地貌形态独特罕见,它以老年早期丹霞地貌作为典型,以峰林、残丘、孤峰等丹霞地貌地质景观为特色,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6]。

(二)美学价值高

江西省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各类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比如,龙虎山区位于鹰潭市,拥有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其道教圣地、古崖墓群和碧水丹山被誉为“三绝”。庐山景区内,三叠泉位于庐山风景名胜区东南九叠谷,被誉“庐山第一奇观”,它其实是水流从五老峰北悬崖口落下,冲击三级盘石而形成的落差高达155米的瀑布,十分壮美;五老峰位于庐山景区的东南,是庐山形势最雄伟、险峻的山峰,山的顶峰被垭口所断,被分成并列的五座山峰,远远望去就像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庐山的锦绣谷是一段长约千米的秀丽山谷,谷中断崖、峭壁、怪石、险峰汇集,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这些奇特、秀美的风景形成了一幅绚丽的庐山画卷。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花岗岩峰林地貌是三清山的特色,经过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石景被想象力丰富的人们赋予了各式各样的名字,如“东方女神”、“巨蟒出山”,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7]。

(三)区位优势明显

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景区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一些可达性较弱的地质公园相比,江西的三大世界地质公园有着交通便利的优势。江西省地处亚热带的中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分别与福建、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联系密切,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三清山地处赣浙闽皖四省结合处,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共同为三清山构筑起内外通达、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龙虎山位于赣东交通枢纽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交通极为便捷。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其空运和铁路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庐山景区处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南岸,长途航运给长江沿岸的各大城市的游客来庐山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游客只需乘船到九江港,然后乘坐旅游中巴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庐山。

二、江西省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可行性

(一)独特多样的旅游地学资源

江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层发育较齐全并有断层,岩浆活动较频繁,拥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质遗址,并且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地质旅游景观。江西三大世界地质公园中,庐山的地质构造景观、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景观、三清山的花岗岩景观都是不可多得的地质景观,科普性、观赏性极大。比如,庐山以雄、险、奇、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是2004年第一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公园之一;三清山多种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花岗岩地貌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2010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為研学旅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研学旅行”春风的推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研学旅行的热潮,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来“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纳入了中小学生教育范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到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作为必修课纳入中小学教学范畴。

江西省是教育大省,截至2017年末,江西省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96.7万人,初中学校在校生191.0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22.9万人。在读的中小学生高达700多万人,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将研学旅行納入中小学教育范畴,这将是巨大的客源,为江西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江西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中,提出了“旅游强省、文化强省”、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要求,为研学旅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17年,江西省教育厅等11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各地要高度重视,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了研学旅行的发展。

地质公园以其拥有众多独特的学科知识为基础,使得其在开展科普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质公园应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现今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积极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

(三)旅游需求的推动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渐升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消费方式。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我国出游人数为28.26亿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1.4%,旅游收入为2.45万亿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5%,旅游消费需求旺盛[8]。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按照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层递进的,人满足了底层次的需求,就会出现高层次的需求。根据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通过旅游,人们可以获得某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与此同时,旅游不仅仅是获得审美享受和增长见识的途径,也是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一种途径[9]。

对于中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心理具有易变性的特点,很容易受到成人和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心理的可塑性较大。在旅行中可以让孩子们受到教育,使他们各个方面得到发展,在旅行中通过亲身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社会与自然,在旅游的体验中学习文化,进而培养集体观念、生活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养成文明礼貌、自理自立、吃苦耐劳、互勉互助、艰苦朴素等优秀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10]。这为研学旅行的发展创造了可能。

三、江西省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建议

(一)依托特色,打造地学研学旅行品牌

科普教育功能是地质公园建园的目的之一。近年来,地质公园发展较快,但其科普教育功能却没能较好地得到人们的认知。应该充分利用地质科普旅游资源的稀有程度高、美学观赏价值大以及种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优势,深入挖掘研学旅行资源的潜力,大力倡导、发展研学旅行。如:丹霞地貌美景、花岗岩景观、珍稀动植物、让人陶醉的庐山云雾景观以及录入中小学课本的名言名句中的优美景观均是吸引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优势特色风景。应依托这些科普旅游资源的优势,打造以地学为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形成全国研学旅行的品牌。让景区的走廊、步道、台阶等旅游基础设施充分融入科学、文化以及知识普及的理念,使整个景区处处体现出科普的特色,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研学旅行的体验度与参与度。

以三清山地质公园内从金沙索道到三清福地这段必经的旅游路线为例。作为花岗岩峰林地质地貌科普旅游路线,可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科普知识[11]:

高空栈道:本路段在1400—1590m的高空崖壁上修建了高空步行道,因其处于西坡,在悬崖峭壁的峡谷中穿行,春夏季节常见流云飞雾,酷似波涛无限的海洋,被命名为“西海岸栈道”,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壮观的步行栈道,这条“原生态通道”是一个具有科普与美学观赏价值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和生态现象的展示平台。

花岗岩地貌:沿途可见类型多样、造型各异的花岗岩微地貌,如V型峡谷,嶂谷、峰峦、峰墙、峰林,险峻的峭壁,象形石及松石景观,特别是世界绝景之“东方女神”和“巨蟒出山”。可以讲解花岗岩柱状节理、板状节理与峰林地貌景观成因的关系。

花岗岩地质:沿途可以见到中粗粒花岗岩与中细粒花岗岩接触带、似斑状结构、矿物结晶分异现象。

花岗岩生态:本路线可以观察到明显植被类型垂直带谱。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台湾松林、矮曲林和灌丛,最具特色的是古老而原生的猴头杜鹃和台湾松群落。

(二)提高参与人员的科普讲解能力

研学旅行并不是玩,而是玩中的教学,是教学中的玩。因此,在研学旅行中要做实教学价值[12]。研学旅行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提高、知识升华的过程,为了能使学生们较好地完成研学旅行的目的,除了研学产品本身的知识性外,带队老师的科普讲解能力也极其重要,带队老师应该让学生们在愉快的研学学习中升华对地球历史、地质资源的理解,他们对地质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研学旅行开展的效果。因此,适度提高带队老师的地学知识非常必要。这可以通过对特定教师进行培训、专家讲座的形式来进行,预期通过学习,老师能对特殊难懂的地质景观,可以用较简单的地理理论来解释,以期帮助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

(三)加快地学类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2018年8月,江西省教育厅正式公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审结果”,拟命名64个单位为首批“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其中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唯一一所地质公园的代表,也在入选之列。打造研学基地能够使更多的本、外地学生更好地选择研学目的地,进而更好地开展研学旅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加快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如:依托自身的地学资源优势,创新性地开发出相关的地理研学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研学目的,设计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研学产品;建立完善的景区旅游安全紧急救援机制;对研学旅行学生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快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

(四)开发与保护并重

地质公园的建立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内的地学资源即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实质就是地质遗迹的保护区,其主要任务是保护稀有的地质遗迹[13]。因此,这些价值高、不可再生的珍稀地质遗迹资源,必须是在保护的前提条件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旅游开发。我们在开发研学旅行产品的时候应该切记要确保稀有资源不被破坏,开发和保护并重。首先,由于研学旅行主体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年龄不大,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带队老师应该和学生强调不能随意乱动公园里的景观;其次,应该严格按要求限制公园游客以及服务设施的数量;再者,对于核心的地质遗迹地点应该妥善开发,以保护为主,开发为铺。

(五)多方合作,联合发展

要使研学旅行保质保量进行,仅依靠一方的力量并不实际,需要多方相互合作。如:学校可以和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安排旅行的路线,处理旅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学校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学生研学的内容;旅行社可以和研学目的地景区合作,提前安排好研学的行程,做好对接,使研学旅行能够顺利进行。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范畴,自身就属于公益性活动,各级政府应该担起统领全局的工作,做好研学旅行的专项拨款,制定相应的研学旅行景区门票规章制度,并对研学旅行点的景区企业做出相应的奖励,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再者,安全是整个研学旅行可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此外,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好研学旅行的市场秩序,明确研学旅行中各方的利益关系,使各方在健全的法律下,能够更好地合作,保障研学旅行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炜钰.应重视发挥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作用——以大连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國为例[J].国土资源,2012,(11).

[2]邱卫林,夏虹.江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筹融资问题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4]刘建兵,顾琳娜,侯利锋,等.江西山岳型风景区地质灾害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三清山风景区为例[J].中国矿业,2015,(S2).

[5]叶张煌,刘嘉麒,尹国胜,等.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概述[J].资源与产业,2013,(1).

[6]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特征及与国内其他丹霞地貌的对比[J].山地学报,2009,(3).

[7]叶张煌,刘嘉麒,尹国胜,等.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重大地质事件记录[J].地球学报,2012,(2).

[8]吴丽云.旅游消费升级 引领投资结构优化[N].中国旅游报,2018-09-10(003).

[9]李明媚.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旅游服务品质的提高[J].中国外资,2011,(20).

[10]陶友华.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研学旅行[J].品牌(下半月),2015,(10).

[11]叶张煌,刘嘉麒,郭福生,等.江西风景区科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12]付松.浅谈研学旅行中“教学”价值的实现—以成都研学旅行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3).

[13]李和颜.我国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发展建议[J].林业建设,2014,(2).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江西省开发
于晓明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