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集装箱运输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6黄晶
摘要:微课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中的热门话题之一。集装箱运输是高职物流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从该课程本身的属性、教师和学生的视角提出该课程进行微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微课制作选题的选取、微课素材的收集和微课课堂的实施阶段来阐述该课程的微课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和方案,最后为该课程微课改革的顺利实施提出了一些保障条件。
关键词:微课教学; 集装箱运输课程; 高职教学改革
在深化高职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教学导入课堂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成了改革重要突破口。很多专业课教师纷纷将微课引入自己的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每年全国都会举办各类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主办的微课大赛,各校为这些大赛也会举办校内选拔赛,积极向外展示该校最新的微课教学成果。通过竞赛导向,很多教师积极投入微课研究、制作并且在课堂中实施运用,大力推动了高职教学改革力度,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提倡在各级学校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他还就微课做了专业的评价,他指出:微课符合当今时代要求,微课在短时间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有趣的讲解,符合当前紧张的学习生活的节奏。他还呼吁教师积极进行微课的探索,借助微课来推动教师教育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1]
一、微课简介
微课雏形诞生在美国,微课最早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提出,他把所讲的内容浓缩在60秒内,60秒教学包含概念、问题的来源和实践中简单运用,这么短的时间将问题讲解清楚,充分发挥了学生瞬时记忆的能力。[2]而如今被大众所熟知并且认可的微课程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家David Penrose提出的。[3]国内的微课创始人为胡铁生教授,他对微课的定义为,“微课以微型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设计的情景化,适合多种学习环境和方式的网络视频课程”。通过这个概念,得出了微课的三个重要特点:视频时间短,内容情景化,多元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在10分钟内完成一个教学过程,包括概念的提出、讲解、运用和反思。[4]
二、高职集装箱运输课程运用微课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基于课程属性的视角
集装箱化是当今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运输则是国际物流的主流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这门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港口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集装箱的标准化、业务流程、运输节点要素的操作和管理、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流程;了解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和趋势等等。该课程内容多、涉及专业领域广泛。由于集装箱运输受国际政治环境和经济周期变化影响大,教材的内容和现实的业务操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课程很多内容无法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言语表达清楚,如集装箱的类型和标识,虽然图片可以展示集装箱外部情况,但是无法展现三维构造,学生无法理解集装箱装箱的过程。集装箱运输工艺流程发展也很快,很多新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逐渐在集装箱运输领域普及,很多先进的设施设备在目前的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提及。通过微课视频教学可以解决由于以上几种原因造成的教学中的困惑和不利影响。
(二)基于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的视角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中国应试教学体系的改变,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很难接受“填鸭式”的教学,个性和个人意识较强,创造能力高,不愿意被动接受老师的观点。一般在45分钟内,高职学生很难做到全程学习。微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微课内容中设计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了任务,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通过自主的学习和资料的查询来寻找到满意的答案,最终通过获得感来维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隨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学习资源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反复的观看,通过多次视频资源的叠加学习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对该课程学习由量到质的飞跃。微课资源时间普遍不长,学生在排队、坐车的时候也能够打开微课视频资源进行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碎片化”的学习也是当今快节奏社会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
(三)基于高职教师成长的视角
如今的教师早已经不是一辈子守着几本教材和教案的“传统教书匠”,吃老本的教师必将被时代淘汰。在知识爆炸和网络共享经济的当下,教师工作成了复杂的工种,高职教师也不例外,他们除了掌握专业行业前沿的发展趋势和各种所需的岗位技能外,还要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和各种教研活动。信息教学技术掌握成了评判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部分省市将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作为高职教师高级职称评价的参考要素之一。微课制作将会极大地推进高职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成长。以制作集装箱运输课程微课过程为例,教师在收集制作微课素材的时候,在遴选内容的时候必须要事先对材料充分地阅读和评价,这个过程将会让教师紧跟集装箱运输和国际物流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制作微课的时候要求教师要学会视频剪辑和制作软件,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在制作和微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得到各种教学反馈,掌握一线的素材,课题和论文的质量将会更接近教学实际,有较强的指导和现实意义,研究水平将会提高。
三、微课在高职集装箱运输课程的运用和实施
(一)微课制作内容的选择
在微课制作之前要写好“脚本”这个类似拍摄电影的剧本。每个选题都要提前准备一份脚本,所以“脚本”不止一份,而是一门课程有好多份。微课选题不应该太大,应该集中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高职的选题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技能的内容。集装箱运输哪些课程内容是需要写脚本并且需要制作微课,这是专业教师在制作该课程微课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选题之前要分析高职集装箱运输课程要点、课程标准和主要技能。一般说来该课程可以进行微课选题的主要内容有:集装箱概念和类型识别、集装箱标准化、集装箱货运站管理、集装箱码头工艺、集装箱装船和配积载、集装箱运输单证的识别和填写、国际多式联运发展和趋势、大陆桥运输发展、集装箱装箱工艺等等。这些内容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确定了“脚本”的主题,接着要写“脚本”的内容。一般的内容有:微课名称、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核心内容是教学内容,注意好时间分配。以集装箱概念和类型为例来制作脚本。设计思路是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源使学生对集装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构造、种类和标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片头(20秒),通过动画显示出本次微课的主要内容为集装箱的概念和类型。第二个环节是本次微课的核心,核心教学内容分为概念讲解(2分钟)、各种类型集装箱的图片和视频(10分钟)、集装箱内部构造和外部标识(2分钟)。最后一个环节为提问阶段,显示几种货物和商品,提问这些商品适合装进哪些类型的集装箱(2分钟)。为了避免在视频讲解中的语言不流畅,在制作微课前写好发言的提纲或者全部内容。
(二)微课素材的选择和制作
微课素材一般有声音素材、视频素材、图片素材和文字素材。集装箱运输课程微课制作主要用到的是视频和图片素材。网络视频和图片很多,注意甄别。选择这些素材的基本原则是“新”,注意视频和图片的拍摄时间。如果有些选题的微课制作的视频很难找到,可以尝试由教师自行制作素材,也就是去实地拍摄和取景,虽然花费很大的精力和财力,但这些素材将会更贴合自身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如果教师自行选取素材存在困难,可以尝试联系合作的企业和毕业的校友提供资源。很多企业会有内部的企业教学培训视频资源,这些资源如果引入微课,将会更具职业特性,有利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岗位实操,对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意义重大。
(三)微课在课堂中的实施
微课根据在课堂实施时间可以划分为:课程开始阶段、课程中间阶段和课程结尾部分。根据微课内容和教学重点,每个微课使用的实施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课程最开始阶段进行微课教学是普遍采用的方式,有教育学家指出课堂45分钟的最开始10分钟是学习者注意力最集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时间段。[5]在课堂开始阶段进行微课教学,提纲挈领,公布本次课程的学习要点和技能目标,后续时间段就围绕微课的内容来进行讲解,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中间进行微课教学起到教学的承上启下,主要是回顾本次课程的要点,介绍后续学习的方向,也可以布置相关课堂互动任务,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始。课程结束前进行微课教学,微课内容带有一定探究性和启发性。这类微课称为研究学习式微课,这些微课的选题需要教师分析教材和课程,选择一些研究性内容制作成微课,要求学生课后从个人兴趣或需求出发,利用互联网资源撰写心得、报告或论文,构建个人专业知识体系。[6]
以集装箱运输课程为例,集装箱概念和类型的识别这个选题的微课就应该放在课堂开始阶段进行实施,因为这些内容是本课程较为基础的概念,通过微课的视频播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重点掌握这些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集装箱运输单证的识别和填写这个选题的微课适合放在课堂中间时间段,教师首先通过讲授法讲解关于集装箱单证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微课视频内容播放实际工作中进行单证填写的演练,播放完毕后,剩下的时间,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单证的制作和填写。顺利从微课教学过渡到任务驱动型教学。课堂的主角由教师转变为学生。集装箱运输大型化发展这个选题的微课就可以安排在课堂的最后10分钟来进行实施。通过播放目前集装箱运输大型化趋势下最新的行业和企业新闻来提出问题:“集装箱大型化会一直持续下去吗?大型化带来哪些问题。”下课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查找资料来获得满意的答案,通过微课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四)微课教学后的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微课教学后更应该如此,通过反思完成一个微课教学的PDCA循环,也就是微课教学计划(plan)、微课教学实施和执行(do)、微课教学内容检查(check)、微课教学后的反馈处理(action)。[7]老师在微课教学完成后要问这样几个问题:教学目标达到没有,微课制作选题是否恰当,微课实施的时间是否可以调整,微课内容是否学生感兴趣等等。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為以后的微课制作和教学提供参考,教师的教学能力螺旋上升,通过多次教学反思,不断丰富自身微课教学水平,为以后建立该课程的资源库、线上课程和公开慕课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微课教学实施的保障因素
(一)学校制度和经费保障
教学改革是高职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为了积极推进基于微课建设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出台相关的制度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对采用微课教学改革教师的课程可以适当地调高课酬标准;在职称的评审方面侧重那些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弱化科研论文的标准;学校层面定期举办各类微课相关的教师技能比赛等制度。除了出台相关制度外,有些制度的落实需要经费来保障,除此外,各种视频软件、各种拍摄软件和出外视频资料的收集等都需要经费。建议学校教务处和财务处共同设立教学改革专项经费,每年投入固定经费,专款专用,落到实处。
(二)团队和人才保障
微课建设内容多,技能要求复杂,单个教师很难完成,必须通过团队合作来达到目标。为了提升微课教学建设质量,高职学院应该以院系为单位建设多个微课建设团队,团队内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如有的教师专门采集微课制作的素材,有的教师进行视频剪辑和制作,有的教师则可以从事微课的课堂实施。高职学院应该提供这些教师出外进行微课培训学习和参赛的机会,不断地学习和参赛来积累经验。高职学院学术委员会也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本校的微课比赛评价标准,鼓励教师都参与校内和校外比赛,评选本校的微课制作能手,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周围的教师都投入到微课教学改革中来。
参考文献:
[1] 陈香丽,黄桥燕.微课的评价定位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4):18-21.
[2] 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气化教学,2014,(7):33-36.
[3] 夏仲文.利用微课程 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化教育,2012,(11):11-14.
[4] 梁少刚.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19):101-102.
[5] 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和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85-87.
[6] 黄晶.微课在高职专业课教学运用中的问题与建议[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22-25.
[7] 张艳玲.PDCA循环在教学医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