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一斛清泉 注教育方田
2018-02-26徐文兵
徐文兵
摘 要: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成功地开辟了历史教学中我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我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助手,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有用扶手,也成为在教学中把重点难点讲清述透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微课;历史教学;有效;有助;有利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
印象中我是从2015年开始接触“微课”这一多媒体家族成员。当年我带的是九年级毕业班,教材内容在四月中旬就结束了,于是带着学生复习、做习题训练。在讲解曾经的一道中考题时,学生总有点似是而非......最终,激发我对“微课”的探索——研究——运用。
这道试题是: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A.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康熙帝,答案为A。说实在的,这道题一拿到手,许多学生是很“棘手”的,甚至有些老师也有点“蒙”。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出处是中国历史[2]七(下)第五课。在历史书中见到的某某祖、某某宗,如汉高祖、唐太宗、唐玄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这类名号叫“庙号”。“谥号”是在帝王、贵族等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由此不难看出“庙号”突出帝王死后,且有按“辈分”之色彩。“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带有后人评价之色彩。至于“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我国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3]。
这些知识点反复阐述了,但部分学生仍就不甚了解,我首次尝试(当然是在同事的帮助下),开始录播“微课”。把帝王的年號庙号谥号这些知识点通过讲解,录制成一节“微课”,放在班级教室电脑桌面上,让学生课余时间在班级的电子白板上播放......从那时起,我就时常把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重点,以及趣味性较强的知识点制成我的小“微课”。现在,时常把自己制作的微课放在家长群(一定是家长群),让学生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点击学习。
微课成功地开辟了历史教学中我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我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助手,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有用扶手,也成为在教学中把重点难点讲清述透的重要载体。经过三年多的具体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微课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历史是把人们过去的自由活动作如实记录。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历史文物等无法亲临现场观看,活动情景,战争场面难以情境再现。微课在这方面就显示了它的优越性,通过音频视频情境再现,让历史文物,活动情景,战争场面动起来,让学生有更加直接的视觉听觉感受。比如讲到中国历史七(下)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时,由于朝代较多、更迭频繁、头绪繁杂,多数老师是按时间线索分南北讲解(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往往仍就模糊不清。我则不然,依据这段历史朝代的时间轴和疆域的变化,做成微课进行播放,这样线条明晰,更加直观,学生气氛高涨,兴趣瞬间点爆。
二、微课可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微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第一次制作微课就是为了突破帝王年号、庙号、谥号这个知识难点。微课的制作是围绕着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较少时间较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微课来向学生进行阐述,这样既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又能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三、微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他们将终生受益。作为教师课下精心设计录制微课,在课堂上学生对微课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对于大胆发表见解的学生来说是学以致用,对其他同学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在课下学生之间相互探究微课,生生之间的交流比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更流畅有效,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大的乐趣与学习动力。
微课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外在条件,较好展示历史学科的魅力。微课这一重要教学辅助手段,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微课走进课堂内外,发挥“第二课堂"的强大功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且学且思且探究,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百度文献.
[2]中国历史:指2013年北师大版初中教材.
[3]2013北师大版初中教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