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职专业群建设

2018-02-26吴敏良李迪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一流内涵意义

吴敏良 李迪

摘 要:“双一流”是在“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在教育部文件中虽然没有明确将高职列入其中,但是,高职教育界仍然将此作為契机,以此作为标杆,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步伐。文章对“双一流”建设的由来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高职“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专业群;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13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研究”(XJK17AZY005)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敏良(1966—),男,湖南汨罗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与职业教育;

李 迪(1969—),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

一、“双一流”建设的由来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伴随着教育的强盛。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是在“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

1.“双一流”建设的酝酿启动阶段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从1995年11月启动的“211工程”到1998年提出、1999年正式实施建设的“985工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批优秀高校和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也有效地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我国为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2015年10月24日 ,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双一流”建设也正式进入启动阶段。

通知要求,“我国‘双一流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方案》明确了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双一流”建设,“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同时,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双一流”项目建设须重点从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五个方面发力,发挥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作用,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服务,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可见,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双一流”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操作阶段

2017年1月1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认,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将在2017年全面启动。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其次,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的建设,促进特色发展。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一流高校的建设方案。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同时,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我国确定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并于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向社会联合公开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

现在,已立项建设的大学都在紧张地投入“双一流”建设之中,准备迎接2020年的首次“期末评价”大考。

二、高职“双一流”建设的内涵

“双一流”不同于“211工程”“985工程”的重要特点,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和动态调整支持力度,打破“终身制”,避免贴标签、搞身份固化。被遴选认定为“建设”高校或“建设”学科,并非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通过对高校的第三方评价鞭策其建设和发展,做到有进有出。通过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双一流”建设有助于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引领高等教育从一流的大学建设转向一流的体系建设。2017年9月21日,三部委联合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既充分考虑了 “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基础,还考虑到了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期望通过“双一流”建设,引领和带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整体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做强整个高等教育。例如“双一流”大学名单中新增了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3所大学,已经考虑到扶持中部大省河南、西南边陲云南以及丝路明珠新疆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在教育部文件虽然没有明确将高职列入其中,但是,高职教育界仍然将此作为契机,以此作为标杆,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步伐。特别是一些省市还将高职“双一流”建设纳入行动计划之中,如湖南省教育厅在《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把30个左右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专业(群)的任务。可见,高职“双一流”建设应该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那么,什么是“双一流”呢?“双一流”(Double First-Class)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关于“一流”的含义,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接识》中有所描述:“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可见,“一流”是一个形容词,它用来形容事物的等级和类别。在这里应表示为等级,即为“第一等”。所以,“双一流”建设就是要建设世界第一等的大学和第一等的学科。按照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双一流”建设应包括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显然,高职“双一流”建设也应该参照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所要求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加强建设。但是,高职“双一流”建设,应该主要是建设全国的一流高职学院和一流专业与专业群,其重点应放在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上。

三、高职“双一流”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建设既是高职教育进一步提升质量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形成专业群深度对接产业、贴切适应市场的优势,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灵活地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积极培育产业急需的新兴专业,形成专业与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二是有利于高职院校特色品牌专业的形成,克服专业“同质化”现象,促使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好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有利于提高高职专业群建设水平,促使高职院校按照“双一流”建设标准加强专业群建设,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增强专业群的社会服务能力,打造真正的一流专业群,进一步提升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Z].国发〔2015〕64号.2015-10-24.

[2]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Z].教研〔2017〕2号.2017-01-24.

[3]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Z].教研〔2018〕5号.2018-08-08.

[4]湖南省教育厅.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实施方案[Z].湘教发〔2016〕7号.2016-02-02.

[5](日)御手洗富士夫,(日)丹羽宇一郎. 一流:公司的价值[M].周 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6]张新民,罗 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J].职教论坛,2016(27):5-9.

[7]吴敏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17(6):18-23.

猜你喜欢

双一流内涵意义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