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质量影响因素及优化建设的探究

2018-02-26董忆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库图书馆质量

董忆

摘 要:隨着数字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图书馆事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将是图书馆服务质变的核心元素。在国家倡导文化兴国的背景下,人们对信息探索的欲望和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质量尤为关键。文章以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为视角,探究了建设意义和相关影响因素,最后阐述资源整合和优化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质量;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7

作者简介:董 忆(1986—),女,中级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并广泛应用,传统图书馆服务机制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成为了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需要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同时还需要创建数据库,以最佳性能应用到互联网共享下的图书数据信息检索和浏览。然而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受多方因素制约,致使很多图书馆表面上信息建设蓬勃发展,实际上不健全的元素依然存在。因此研究影响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质量的因素十分必要。

一、图书馆资源数字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图书馆资源数字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尤其在互联网数据时代下,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暴露,更无法与人们个性化需求接轨。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转变以往管理模式,进而在拓展阅读范围的同时,确保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承载力。与此同时,民众阅读更加便捷和高效,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数字化资源建设更加符合读者的心声,是推广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因此各级图书馆要不辱使命,全面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1.权威性因素

图书馆数据库收录极易出现权威性缺失的可能,其数据资源质量令人担忧。图书馆一旦引入相关资源,必然会让读者产生质疑,而且用户的阅读体验感也会大打折扣。

2.数据库不实与滞后

众所周知,图书馆信息化离不开数据库的保障,然而一些数据库在引入后,后期运营表现与宣传冲突较大,不仅存在数据缺失的情况,而且易出现内容失实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库资源滞后性逐渐凸显,具体体现在部分会议与科技成果及企业名录方面的资源无法及时收录和获取。此外,在信息资源的全文下载业务中,由于存在部分不可获取资源问题,数据全文的保障率不足,因此购买服务缺乏保障。

3.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是影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压缩、录入、存储和检索等信息关键技术都会直接影响资源的质量。例如,我国多数图书馆在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转化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光学扫描技术,可以说该技术是原献识别效果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硬件设施在图书馆资源存储中的作用极大,海量的数据资源必然需要大规模的存储能力和设备来保障,否则必然会出现系统缓慢或者高访问量期间发生故障的情况。

4.人才和资金因素

图书馆数字化不论是在前期建设还是后期运营中,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参与,可以说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数字资源采集、著录的质量。此外在信息信息存储、挖掘、分类处理、安全保障以及智能维护方面,没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保障是万万不行的。与此同时,相比于传统馆藏阅读式模式,数字化建设对资金支持的要求极高。因为目前图书馆多为非营利性单位,后期的资源更新维护和软硬件升级都需要巨大的财力保障。

三、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优化建设的探究与思考

1.健全数字出版物发行机制

信息资源数字化背景趋势下,出版物发行可以采取载体与内容分离的模式,进而实现发行机制的全新变革。信息数字化出版功能不仅能够为读者带来高效便捷的阅读体验,同时还维护了原出版商的利益,从而确保图书馆数据的权威性。

2.创新数字图书馆技术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加强技术软件管理的开发。通过对最新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引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势必能够多元化整合数字图书馆的业务范围,进而让更多阅读爱好者满意。其次,大数据分析技术让信息资源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得到全效释放和发挥。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信息资源管理质量的必要途径。最后,由于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会事先对数据进行分析,这就需要预先做好准备和预测,确保使用者能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及时从数字图书馆中获取新的知识。

3.完善数字信息采编模式

图书馆数字化进程要构建独立的资源采编体系,以便日后在信息建档、录入、检索、管理和发布中提供功能支撑。当然采编模式要确保全文检索的覆盖,同时支持多样性文献,这样工作人员在采编之后才会根据类别需要将归类工作进行细化。

4.强化信息安全存储系统

处理原始对象数据是目前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获取信息供应方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安全识别处理,同时要确保信息资源的全面和完整。之后要为构建提供实时服务功能的身份验证及费用计算体系。此外,基于自建式数字信息资源的优势,要想强化信息安全存储系统,必须在此环节慎之又慎。影响数字资源质量的因素较多,不仅包括技术难度、人员配备,而且在资金支持以及馆内数据库建设方面,图书馆也面临较大压力。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自身实情有针对性地一一克服和解决,确保有目标性地选择文献数字化,万不可随意照搬照抄,只有遵循和坚持侧重点,并突显数字化利用效率,才会实现信息资源安全的目标。最后,要加大力度吸引人才,吸收实践和复合型专业人才,提高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标准,定期组织安全业务培训,在确保数字化成本可控的范围内,使全体馆员都具备数字化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

5.共同维护信息资源合法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严格防止信息资源被用户拷贝使用的侵权行为,同时全面普及应用PDF格式文档和信息水印技术,并对用户基本信息进行绑定,进而不断健全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维护和保障各级图书馆的信息数据资源。

6.创新数字化运行管理模式

信息资源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各级各类图书馆要重视引进技术人才,并不断提升专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同时结合当地读者实际需求,选择灵活和特色的数据浏览、存储、检索和发布平台,以确保为读者创设最佳的阅读空间。其次,图书馆要自主研发或引进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而持续创新数据库的数字化功能。目前我国图书馆主要由政府管理,在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制定上,要渗透赏罚分明的原则。对于自主、灵活选择对象数据的图书馆要加大表扬和奖励,并纳入绩效考核。而对于违规违法以及怠慢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员工要严格进行约束和惩治。此外,要摒弃以往落后的作风,紧跟时代步伐并探索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新举措;重视与友好单位的交流合作,加大自主研究力度,积极引进和使用互联网共享的信息资源,并采取必要的技术与法律措施进行保护,最终实现信息数据页面浏览、下载及检索功能的顺畅与高效。

总之,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质量建设事关读者的阅读效率和体验,因此需要不断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寻求解决的策略和途径。当然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也无须回避,只要在质量控制上把好关,相信不论是引进还是自建式信息资源,都会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石 涛.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16):258.

[2]李明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转型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2,32(4):84-88,119.

[3]朱祎民.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135.

[4]朱天娇.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1.

猜你喜欢

数据库图书馆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图书馆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