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幼儿园数字化情境的基本原则

2018-02-26沈玉萍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适宜性数字化

摘 要:文章以创设数字化情境为主线,深入剖析数字化情境带给幼儿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创设数字化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包括虚实互动原则、情境性原则、教师引导性原则、幼儿主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等,以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各位教育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虚实互动;情境性;教师引导性;幼儿主体性;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0

作者简介:沈玉萍(1987—),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系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亲子教育、教师教育。

一、引言

“数字化”是指使各种信息转化成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能够识别、处理和传输的数字信号的过程,包括文字信息的数字化、图像信息的数字化、声音信息的数字化、视频信息的数字化等,任何信息都能成为一种可量化、可捕捉、可传递的数字存在[1]。

数字化情境构建理论的基础基于建构主义、視觉文化理论[2]、情境认知理论[3]、流体验[4]等,这些理论为幼儿园数字化情境创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其具体是指:教师利用资源和技术,带领幼儿浸入虚拟的场景,发挥幼儿主体性,进行多感官、多维度的交互操作体验,其中涵盖了资源、技术、操作三个基本要素,目的是提升幼儿认知力、提高其数字化技能、激活创造力的一种特殊情境模式。

但数字化情境也可能会对幼儿造成不利影响,具体有以下三点:

一是影响逻辑思维。幼儿的自我控制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多媒体呈现的视听优势特点,容易使幼儿过分注重画面的出现,不注重思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5]。Haybron(1996)认为,过分使用计算机,会造成儿童阅读和理解力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形象的方法获取信息。二是影响了言语思维。有人认为,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一定程度上会使幼儿处于与社会隔离的状态,这样势必剥夺了幼儿使用语言以及在一个有意义的语境中倾听和学习良好语言模式的机会,阻碍幼儿言语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也会妨碍幼儿表达自我、理解他人的能力。三是影响社会性发展。Nie&Erbing(2000)明确提出,计算机可能减少儿童与人交流的机会,妨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等[6]。研究者观点一致认为:首先,对儿童视力会有不良影响。儿童眼球长时间地聚焦而处于紧张状态时,屏幕的辐射和闪烁等问题会对其视力造成损害,引起近视;其次,对读与写基本技能会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带来新的不公平。这就造成那些配备个人电脑、联网的家庭与没有电脑、不方便使用互联网的家庭之间的分化,直接导致新的信息不公平。

在数字化时代下,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情境的优势。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感受得到物体的温度、气味的芬芳、物体的质感。儿童电子教育产品缺少和真实的自然情境、生活情境的联系与互动[7]。当简单的真实情境能满足基本的幼儿需求,我们大可不必设置数字化情境。当现实场景不能实地还原,真实操作有一定的危险,还原情境成本太高,不能满足所有幼儿需求时,可以尝试创设数字化情境(详见图1)。

那么在幼儿园内如何排除数字化情境有可能带给幼儿的不利影响,发挥数字化情境的最大效用?我们在幼儿园内创设数字化情境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详见图2)。

二、虚实互动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完全依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绝对不能替代已有的、久经检验的、对早期儿童发展非常有利的活动和材料[8]。只有把虚拟现实和真实社会有机结合,才是教育发展的最佳出路。

虚实互动是数字化情境创设的首要原则,或者说最重要的原则。根据教师的反馈,幼儿间的嬉闹、回答问题的窘相以及一个玩笑带来的哄堂大笑,对知识本身毫无用处,但对学习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进行虚实互动呢?

数字化情境中的资源、技术、操作三个要素都有真实和虚拟之分。这三个要素通过组合,形成有效组合(详见虚实结合具体操作模式表)。

在不同的组合过程中,幼儿能更有效地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我们不能因为虚拟技术而放弃真实。把数字化资源和真实互动、实践相结合,进行互动时,幼儿需要经常动键盘和鼠标,这就非常有利于其手部小肌肉的发育[9]。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合作性得到了锻炼,同时也锻炼了手与眼和大脑的协作,进而促进了感知觉、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获取,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这种虚实结合在整个活动中不一定只是结合一次,可以贯穿在整个活动当中,反复、循环出现。

三、情境性

情境性是数字化情境创设的根基,它贯穿于整个创设过程。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提出,情境教育是回归儿童的教育、回归人格的教育、回归创造的教育。迈耶(R.E.Mayer)在创造力手册中将西方五十多年来的创造力研究归纳为三种研究范式和六种研究方法,其中第六种就是“情境法”,认为创造是基于情境的活动,该方法的显著特征是关注情境。情境不是单一的,需要精心设计安排,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让幼儿融入情境,深入情境中的角色,可以是小人物角色,也可以是大人物角色。情境的设置一定是灵活多变的,幼儿体验着情境,感受着情境,在情境中思考、感悟和创造。在情境中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情感得到加深,从而幸福快乐地构建完整、健康的人格。

情境教育以“美”为突破口,以“周围世界”为源泉,所以我们要选择美的、形象的、有趣的相关材料。情境教育是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在情境创设中要重视幼儿的操作;情境教育是以“情”为纽带,在创设的数字化情境下,教师一定要调动幼儿的情感,把相关的知识、情感、技能以幼儿化的、感性的、生动的形态动态呈现。

四、教师引导性

教师在创设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李志厚教授认为,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儿童掌握较为丰富、有趣、真实而又有挑战性的知识或信息等资源,也需要成人或长者正确的启蒙和有意义的提问以及学习、思考、争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和其他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且前提为这些因素在一定强度、聚焦度和频率的影响下形成合力。教师在创设情境前要提前做好分析工作,如分析幼儿的兴趣点、生活经验及个体差异,以此来选择计算机界面的风格和模式。选择什么样的数字化资源,如何利用好数字化技术?还需要深入分析创设的情境是否能极大引起幼儿的兴趣?创设的情境是否能达成相关活动目标?创设的情境是否满足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创设的情境能否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教师要避免课件集中大量呈现,造成无效信息,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还要控制好数字化资源展示的时间,不能过长时间播放相关资源,成为课件展示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教师要整合多样化材料,这些材料是来自大自然、真实社会的鲜活材料,尤其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另外,教师要做的不仅是提供材料,还要善于利用寻常的材料,将其重新建构、重新意义化。对寻常可见的材料,要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重新解读知识点。教师要能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思考。托伦斯Torrance(1963年)提出,要培养有创造潜力的人,需要培养一定的批判意识的人。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运用媒介信息并有效指导自己的行动,提升幼儿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只能辅助,而不能替代已有的颇具价值的早期教育活动和材料,同时也不能替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只能将其作用定位在“辅助”上。如多媒体辅助教育活动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就应适时地“停一停,顿一顿”,让幼儿“思一思,想一想”。

五、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促进潜能的发挥,这在已有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选择要符合幼儿的情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熟悉了解的相关材料。只有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经验,幼儿才能接受和领会,才能纳入它的认知结构中。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才能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10]。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好玩的天性,为幼儿打造自由的游戏空间,获得愉悦的情感,使他们乐学、要学、主动学。教师利用技术也可以让幼儿更主动地学习知识,加深理解从旁观者变成当事人,有效地引发幼儿的同化和共鸣,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和需求。幼儿反复模拟操作,反复理解释误,加强知识理解,往往能达到一种游戏般的学习情境,创设出激发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六、适宜性原则

全美幼教协会(NAEYC)于 1996 年提出了有关年幼儿童使用计算机的立场声明,提出发展适宜性使用ICT的理念,为软件选择从理念上指明了方向。著名电影明星卓别林拍过一部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生产线的工人被一个新发明机器喂饭,让人哭笑不得。显然,这是不符合适宜性原则的。掌握适宜性原则要注意资源利用适宜性、软件利用适宜性、人机互动适宜性、文化语言适宜性、个体适宜性等。

数字化情境有其独有优势,对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有一定的作用。关于创造力的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由吉尔·福特倡导的。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表现在行为上,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有人认为创造力=问题意识+主体精神+积极评价+灵感捕捉。Dai(2010年)认为创造性人格更加坚持自我,更愿意独辟蹊径,更富有游戏感,更喜欢冒险。以上这些研究者深析的创造力要素与数字化运用体现的主体意识、游戏性、冒险性等特点不谋而合。

数字化情境为幼儿园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家园合作的空间,满足了更多儿童的需要,使得评价体系更加完整。另外,数字化情境拓展了传统情境教育优势。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声像结合的符合载体,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在现场生动地表现出来。幼儿园情境创设将更形象、更有趣味、更开放、更安全、更多元、更立体、更有层次感,从而更有表现力、更有想象力、更有吸引力、更符合个性需求。

七、结语

总体来说,数字化情境为幼儿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数字化情境在视觉、听觉上有明显的优势,更易使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符合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让学”理念、夸美纽斯“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的目标,让幼儿能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知识型社会。幼儿期是人发展最迅速的最关键的时期,我们应利用好数字化情境创设的原则,为幼儿创设更有效的学习、生活、游戏环境,让幼儿的童年更快乐、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魏 忠.教育正悄悄发生怎样一场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李 洁.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王淑丽.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5]Itzhak Weiss,Bracha Kramarski,Shirit Talis.Effects of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on kindergarten children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s and style of learning [J].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2006(3):3-17.

[6]劉志勇.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儿童电子教育产品设计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7]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Technology and young children-ages 3 through 8 (NAEYC Position Statement)[R] Washington, DC: NAEYC,1996.

[8]于晶双,李玉斌.信息技术环境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4):5-6.

[9]王灿明.创新:情境体验的本质——对李吉林《桂花》教学案例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0(1):63-65.

[10](美)阿兰·柯林斯,(美)理查德·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陈家刚,程佳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111.

猜你喜欢

适宜性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产布局适宜性研究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