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

2018-02-26杨蕾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考核机制大学语文

杨蕾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逐渐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教学目标。同时,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中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其开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体现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文章将对高校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8

作者简介:杨 蕾(198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高校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现状

就目前来看,高校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差,语言文字应用缺乏严谨。

1.语言文字功底薄弱

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阶段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薄弱,在基本的汉字书写、词义辨析、语法等方面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提笔忘字、文字书写混乱、错别字、词语使用不恰当、句式杂糅、语义歧义等现象在学生的写作中经常会出现。

2.语言文字应用随意性强

此外,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缺乏严谨性,具体表现在语言文字表达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篇章结构不合理、格式不规范、口语与书面语混搭、网络流行语乱用等问题,无法应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1];在口语表达中,表述不清,缺乏条理;在写作中,中心主题不突出,缺乏逻辑性和创新性。

二、造成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欠缺的原因

1.未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以重视

高校未对语文教学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导向问题,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没有平衡发展。初高中阶段,往往比较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培养,而大学语文为了强调与初高中语文的不同,更侧重于人文精神的传达与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教学环节中,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文字应用的时间和机会。二是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有些学生还未对自身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起重视,没有意识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将成为一个日后走向社会中的制约个人发展的因素,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写作能力。

2.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核的缺乏

现阶段高校在语文教学中仍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教学内容就决定了考核内容的方向,仍然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且大部分高校依然以书面考核来进行判断,导致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体系全面性的缺乏。这种情况下单一评价手段无法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无法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3.新兴媒体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弱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语言文字使用习惯均发生了一定变化,一个显著表现是网络热词的产生对传统语言习惯造成冲击,从而使文字秩序混乱。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快,接受能力强,网络词语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同时,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必需品,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得来容易”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轻松的“复制”“粘贴”,使得书写能力逐渐退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次布置的与写作相关的作业,都会或多或少存在学生抄袭网络资源的情况。所以,新兴媒体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影响应被引起广泛重视[2]。

三、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1.对语文教学模式予以创新

高校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应该更加重视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教学。如通过情景教学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在课堂中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3]。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据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加以重视,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朗诵来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通过朗读名篇可学到更多规范的表达技巧,并将内容转化为自身语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通过阅读、朗读均可起到实际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积极发言。基于此,教师可从主题把握、逻辑层次、语言发音等方面来点评学生,使学生口语表达准确性全面提升。此外,高校应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大大提高,在实践中可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目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形成阅读体会。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通过现代化传播媒介,例如微博、网站等来进行,在长期写作中逐步提高语言文字书写能力和表达技巧。

2.构建高校语文教师的成长机制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还应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提升依靠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应积极构建起教师的成长机制,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培养,要主动为教师提供有利条件和保障,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继续深造,并且要建立起语文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团队,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其成长。

3.加强教材建设

在教材方面,应从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写符合本校情况、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做到既传扬人文精神,又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现有大学语文教材中多数是以阅读为主,在篇章选择上以中国文学为主,且文言文占据较大比例,当代文学几乎没有,在教材编写中就没有体现对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如若没有合适的教材作为依据,大学语文教师就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做好延伸。在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避免编入过多的文言文篇章,一是因为文言文中的用词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迥异,更多是用于弘扬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二是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讲不易理解。教学内容应该避免过多的晦涩难懂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提高语言文字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学校是否为学生专门开设了应用写作的课程,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4.制定有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核机制

为了使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欠缺现状得以改善,高校还应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核机制进行制定,通过能力考核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真正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善。在具体实施中应对单一评价指标加以改善,对多元化语言文字考核体系进行建立,将笔试成绩与实践能力充分结合在一起,提高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之下,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成为高校学生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必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方式。加强对高校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人文素养充分提高,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对教学观念及时更新,对教学手段予以完善,并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展現出良好的能力,以实现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 梅.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J].语文建设,2014(3):11,13.

[2]梁 雯.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分析[J].文学教育(上旬刊),2018(7):64-65.

[3]胡 艳.浅析大学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61-162.

[4]左姗华.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454.

猜你喜欢

考核机制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基于公安职业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