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8-02-26于珍赵凯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信息素养

于珍 赵凯新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该文基于文献分析法,对国内近十年来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期刊论文进行梳理,发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前教育信息化必要性问题的探讨、信息化资源建设、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及信息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五大方面。未来应在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提升幼儿教育软件设计及评价的科学性;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路径;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资源;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2-0010-04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2年我国通过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2016年6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布,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对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学前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也迎来了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资源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如幼儿教育资源库、主题网站、幼儿教育软件、幼儿教育微信公众号等,数量众多、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在中国知网以“学前教育”、“幼儿园”、“幼儿教育”并含“信息化”或“信息技术”为篇名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搜索,检索到期刊、硕博士论文一共461篇,与大量集中于中小学、高等教育领域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相比,对学前教育领域信息化的研究还为数较少,有待进一步拓宽、加深。

一、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领域

1.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自从信息技术进入学前教育领域,融入幼儿的生活开始,关于信息技术有无必要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国外,早在1996年,全美幼教协会在报告《技术與3-8岁儿童》中就讨论了这个问题,全美幼教协会提出计算机技术是助推器,起到的是辅助而非替代的作用,而且如果适宜的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1]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的前提是“适宜的使用”,要坚持发展适宜性原则,把握好“度”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功用。在我国,学者们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普遍认为学前教育需要“信息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更多的是促进作用,如刘秀菊在“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中谈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对教学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儿童发展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郭力平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展望”中提到信息化可以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发展[3]。刘珍芳在“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也认为信息化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必不可少,信息化是利还是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4]。

2.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优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在信息化资源之中,幼儿教育软件所占比重之大、意义之重成为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已有对幼儿教育软件的研究,主要包括幼儿教育软件的设计开发与评价两方面。在幼儿教育软件设计方面,学者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具体操作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理论层面,张炳林(2014)从软件设计开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计与开发的发展适宜性原则、启蒙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技术规范原则,以及设计与开发的移情式设计模式、启发式设计模式和娱教式设计模式,之后还就软件开发的六大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5]杨姗姗(2009)分析了幼儿参与软件设计的可行性,并主张让儿童参与其中,并提出了一些儿童参与软件设计的方法,如情境式设计、参与式设计、信息提供式设计和合作询问式设计。[6]在软件设计具体流程上,尚作兴(2012)从实现目标、实现技术、剧本人物设计、游戏流程设计、游戏模式、界面设计、游戏规则和显示控制的实现这几个维度循序渐进且详细介绍了一款多媒体交互性幼儿教育软件。[7]刘尧(2014)则对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了分析,之后通过各要素的分析以及脚本的编制,详细阐述了幼儿教育软件开发的总流程。[8]

对幼儿教育软件的评价主要有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三个维度的研究,已有研究多集中于第三维度评价标准的研究。对于幼儿教育软件的评价标准,国外有较为权威且有广泛影响力的Haugland/Shade 发展性软件评价标准,该标准以全美幼教协会的“发展适宜性”指导思想为基础,从儿童、教师和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十条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国内则没有一套较权威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背景下,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出发制定了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如周冰冰(2012)以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认知理论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穷尽两两比较赋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到最后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制订的评价标准对一款软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改进建议。[9]张媛(2014)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得出了幼儿教育软件价值评价过程。[10]王晶姝(2012)从发展适宜性的要求出发,构建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结构及构建模型,设计了游戏性、交互性、场景、情景模拟、可控性、适宜性六个一级指标和每个指标下分支的二级指标以及指标权重。并对分配原则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1]尽管研究者都制定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但终是一家之言,其适用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考究,所以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3.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

提升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查阅文献发现学者对于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和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其中信息素养现状主要包括信息意识和态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情况等内容。

在信息意识和态度方面,蔡建东(2013)认为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态度上总体持正向与积极态度;[12]白恩唐(2015)认为幼儿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强,主动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态度比较积极。[13]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方面,刘珍芳(2010)认为整体而言,幼儿教师对信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少,信息化技能较低,对网络获取与交流信息的技能较低,对多媒体素材的获取能力较弱,对声音、图像、视频的处理能力更弱。[14]周靖楠(2014)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总体良好,但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还有待提高。[15]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情况方面,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是数量问题,教师所接受的信息技术培训次数普遍较少或者几乎没有过这方面的培训。其次是质量问题,所接受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

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信息环境的制約,二是信息技术培训。由于一些比较落后的幼儿园对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软件资源建设的投入较少,因而信息化水平较低,这些因素造成了幼儿园落后的信息环境,教师很少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这在客观上制约着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接受培训方面,由于各地政府及幼儿园较少组织,因此幼儿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就算仅有的几次培训也是收效甚微,并没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信息技术培训上,由于幼儿教师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且层次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培训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信息技术培训机会的多寡从主观上制约着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此外年龄和教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16]

在培养模式上,已有研究认为主要途径还是针对幼儿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刘珍芳(2011)提出了集中培训和园本培训相结合的互动培训模式,先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中培训方式培养出信息技术骨干,再通过信息技术骨干以点带面的辐射,达到提高全园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目的。在培训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评价与考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17]

4.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无论是硬件或软件的发展亦或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学前教育信息化终究要落实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以信息化为手段最终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相关研究多为硕博士论文。关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课程中应用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信息化在五大领域中的运用,如“电子媒介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整合及案例研究”、“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幼儿语言学习情境的研究”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等。上述研究认为:在艺术领域,电子媒介的应用可以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表现力、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上发挥作用。在语言领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创设各种语言学习情境,建立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幼儿语言教学策略,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延伸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与其他活动相互渗透,完整地学习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为幼儿学习英语提供一种近乎真实的情境,增加幼儿的新鲜感和求知欲,对于幼儿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的学习和培养更加有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类则是信息技术在一系列主题活动中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研究”和“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研究”等。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探索型主题活动研究中,研究者结合探索与表现主题的多媒体资源的设计和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出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探索型活动以多形式活动、多感官刺激的方式更加有效地激发并保持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原有经验与当前学习的结合,能使幼儿主动建构。这较之普通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幼儿记忆学习内容的效率,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探索操作的欲望。对于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研究者认为通过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兴趣大增,幼儿的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也大大提高;教师运用技术的能力有所提高;师生互动机会增多,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加深入,有效地克服传统主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题教学效率。

5.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虽然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也往往将信息化作为幼儿园办学的一个指标,但相关标准的界定不够清晰,缺乏一个统筹教师、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按自己的想法与方案,随意购置信息化设备,造成了信息化发展动力的缺失以及微观上发展的不协调,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18]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幼儿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只有零星几篇 。王吉(2012)首先根据文献初步确定了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的一级指标,然后通过调查访谈对指标进行修正,直到确定指标和内容,并采用专家评价法对各指标赋予了一定的权重值,最后通过案例的使用进行结论分析,得出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用来评测幼儿园信息化发展的水平。[19]张琼(2013)在其论文中阐述的更为详尽,先是通过文献法初步确立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专家函询调查法修正,并通过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反馈来完善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对于权重的确定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0]已有的研究虽然可以为之后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但其权威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推敲,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虽然取得初步进展,但还很不成熟,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以下几个方面应该重点关注。

1.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研究很少,只有零星几篇,属于研究薄弱区,而且已有的研究都是一家之言,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在科学性、严谨性上都有待推敲。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学前教育领域信息化的评价标准,因此,接下来的研究中要加大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力度,以构建出权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正确和客观地评价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国家有关部门了解相关状况和制定相关决策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求真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2.加大研究力度,提升幼儿教育软件设计及评价的科学性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软件在数量、内容上发展非常迅速,但质量堪忧,真正适合幼儿,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软件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软件设计公司处于利益的考虑,设计的产品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而根本不适合幼儿的發展;另一个则是缺乏对软件质量的有效评价,这其中包括了评价主体、标准和方法的缺陷。所以要加大研究力度,来提升幼儿教育软件设计及评价的科学性。幼儿教育软件所面向的群体是幼儿,因此未来要开发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具有年龄、个体和文化适宜性的幼儿教育软件。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国的教育软件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专门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21]也没有较权威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标准。所以今后的研究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本土化发展提供思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本土化的软件评价体系。

3.探寻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路径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具体实施者,而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的就是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高低与否直接决定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关键。目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大量的培训并没有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所接收到的信息很难真正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这就需要研究者深入研究,切实了解幼儿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更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探寻真正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路径,从而对症下药,直达病灶,改变现状,使得学前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

4.着重于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的研究

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儿童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最终提高教育质量。但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研究都为数较少,所以在未来要加强整合研究,探寻整合的模式及方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教学理论、方法和技能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成为儿童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重要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高层次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郭力平.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秀菊.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9:76.

[3]刘秀菊.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展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1):20.

[4]刘珍芳.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2-23.

[5]张炳林.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9):23-29.

[6]杨姗姗,郭力平.论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儿童的参与[J].电化教育研究,2009(6):62-63.

[7]尚作兴.多媒体交互幼儿教育软件的开发与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134-135.

[8]刘尧.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儿教育软件的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9]周冰冰.幼儿教育软件的评价和改进[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10]张媛.面向多维对象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11]王晶姝.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12]蔡建东,张媛.学前准教师教育信息化态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7):37.

[13]白恩唐.青岛市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14]刘珍芳.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67.

[15][16]周婧楠.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17]刘珍芳.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68.

[18][19]王吉.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1):25-27.

[20]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4).

[21]蔡建东,张慧芳,叶平枝.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类型、特点与发展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14(4):11.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信息化资源信息素养
信息化资源在中职服装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信息化艺术档案管理特征与开发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
基于现有信息化资源的操作系统课程反转课堂实践
英语信息化资源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