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的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2018-02-26龚志敏王会霞
龚志敏 王会霞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作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其便携性、互动性、多功能性等突出优势,对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影响。智能手机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互联网+”课堂模式变革的趋势中起很大的作用,其进入学校课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教师应该改变对智能手机禁止进入课堂的态度,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与职业素养,去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手机;互联网+;课堂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2-0001-04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在不断发生变革,各种新的课堂模式被提出。近年来,“互联网+”成为研究热点,“互联网+”课堂也应运而生。“互联网+”课堂是指将互联网充分运用于课堂的教学形态。而智能手机在当今社会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使得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使用互联网。在未来的“互联网+”课堂中,智能手机将是其重要的中介和载体。因此,笔者认为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进入课堂将是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二、“互联网+”课堂模式的发展
互联网的诞生,使得各行各业都发生着变革,“互联网+”的概念及理论相继产生,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也成为了研究热点。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书本不再是知识与信息的主要载体,必须采用信息技术革新知识的生成和传播,互联网成为当下的主要载体之一。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将会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是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课堂在不同阶段的影响。
1.“互联网+”课堂1.0:资源管理与服务阶段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知识与信息爆炸性增长,计算机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开发和设计各种课程教学课件和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开启了新的教学变革,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 (OEC)对世界各国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冲击。我国于1994年将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 (NCFC) 连入 Internet,随后各地高校纷纷通过 CERNET 接入 Internet, 开启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时代[1]。在初期,我国教育领域的关注点一直以“以资源为中心”,大力开发建设了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馆、 数字化课程、 电子图书馆等。在此基础上,而产生了“互联网+”课堂1.0时代,以资源管理与服务为重心,主要内容是以常规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在课堂之外学生和教师通过搜索网上相关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2]。
2.“互联网+”课堂2.0:网络化教学与在线开放学习阶段
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对传统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但以“以资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过度关注于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对于学习者的关注,教学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这使得教育者开始探索新的路径。在“以资源为中心”的互联网教学理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开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课堂2.0时代:网络化教学与在线开放学习阶段。在此阶段,国际上出现了很多功能齐全的网络教学平台,例如: Web CT、Moodle CT、 Black-board等,网络化教学在国外掀起新的浪潮。我国受国际形式影响,也开始将关注点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尝试开发了各种精品课程网站和其他在线网络课程平台。这种网络化教学模式建立在互联网或校内局域网基础上,采用网络软件进行教学。随后,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基于微视频和开放交互式学习平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风起云涌,迅速成为在线教学的新热点,Coursera、edx、Udacity三大 MOOC 平台在全世界推广,网络化教学与在线开放学习模式在各类高校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3]。
3.“互联网+”课堂3.0: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
虽然网络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对于自学能力高的学生,这种模式下教学效果自然有它的高效性,但是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教学效果反而会大大降低。而事实情况是,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占更大的比例,这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未来的课堂还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可动摇。许多研究表明,未来的教育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走进课堂是必然的趋势。进而,有研究者提出将作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智能手机运用于课堂,要寻找课堂教学的新路向,让互联网能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充分挖掘和充分应用。在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未来的课堂应该是基于传统课堂,但又不脱离信息化。然而当前对于教育信息化存在很大的误区,教育信息化不应该只是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而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这个具有便携性和多功能性的移动信息设备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发挥其移动学习的有利性及互联网上信息与知识的全面性,可激发学生学习与钻研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未来的课堂,无论是大学课堂还是中学课堂,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改革创新。
三、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进入课堂的阻碍分析
智能手机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可以是学习的工具,也可以是学习的杀手,大多数教育者对于智能手机促进教学持否定态度。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知识已经不必也不可能都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外部海量存储的知识随需可得,关键是要掌握获取与利用的方式。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也将成为教与学的主要场所,然而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的今天,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却将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拒于学校与课堂之外。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教育者的错误认识
据调查,虽然很多学校实现了网络接入“校校通、班班通”,但学校和教师宁可关闭网络接口, 也不让学生利用手机随时使用网络。 甚至在一些大学里,也有不少教师反对在教室里安装能让手机上网的WIFI[4]。原因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手机和互联网只会影响学习,对教学百害而无一利。可是,这依然抵挡不了课堂上“低头族”的出现。事实上,是教育者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获取与学习方式已发生质的变化这一重要事实,过度强调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曾去黄冈中學对部分教师进行过访谈,几乎所有教师都是禁止带手机进入课堂的,其中有一名高级教师说,他曾试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带智能手机进行教学,但是因为课堂难以掌控,而且效果并不佳,所以后来又禁止了。大多数教师都不愿尝试,就认为手机只会影响教学效果,而愿意尝试的教师,由于课堂常常会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认为影响教学效果,最终也选择禁止手机进入课堂。而笔者认为,智能手机功能强大,而且在青少年群体中影响甚大,它既能影响学习,也能促进学习,而如何变不利为有利是才是改善教学的关键,作为教育者,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
2.学习者自控能力的缺乏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有机结合的“互联网+”课堂模式的学习是基于现实课堂资源及网络资源的双重融合性学习,是学生利用互联网上不同的课程资源来掌握知识增加能力与拓展知识的学习[5]。因此,学生将是课堂的中心,需要学生自主在网络上探索获得知识。也就是说,学生需要较强的自控能力,能够抵制智能手机与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诱惑。而从当前现状及调查显示,学习者的自控能力有所欠缺,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学生占据主要部分,这些“低头族”通常不是玩游戏就是网聊或浏览各种网页,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被手机里好玩的东西所吸引。由于学习者自控能力的缺乏,教师课堂难以掌控,从而导致教育者不会轻易改变传统授课方法,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教师严令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的重要原因。
3.改革需要漫长的适应期
任何改革都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尤其是教育领域的改革,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教育的改革必定会对多方面带来冲击与挑战,它有好的一面,必然也会产生一些弊端,解决当前部分问题,当然也会带来其他新的问题。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进入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要发生变化,由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课堂教学实施的组织者与指导者[6]。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而言,要改变教学方式更是一大挑战,甚至有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在互联网上收集教学资源以及如何运用智能手机的学习软件,这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时间去提升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对于学生,由知识接受者要变为为自主探索者[7],要抵制互联网上其他各方面信息的诱惑,要能听老师的指导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趁机偷玩。抵制诱惑,对于绝大多数处于青少年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要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自觉性,也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此之外,相关教育理论与实践都需要时间去完善与检验,因此,智能手机进入课堂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四、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进入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将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应用于课堂中,利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的方法论和智慧在教学中深度融合,让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它的潜能,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维,是未来 “互联网+”课堂的发展趋势。
1.智能手机具有多方面优势
智能手机已经演变成一个集娱乐、通信、学习为一体的新媒体。它具有便携性、自主性、快捷性、多功能性等特点,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主动获取自己所需信息,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同时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通过智能手机在互联网上寻找解决方法,将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它的功能应用在课堂教学,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互动交流的功能,在课后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上传到教学平台,大家共同帮助解决,这也实现了合作学习。因此,已经在学生中普及的智能手机,在帮助学生学习方面也具有多方面优势,而教育者应该将其不利变为有利,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拒绝。
2.教学是从“牵手”到“放手”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从“牵手”到“放手”的过程[8],最后的目的是放手不教,由着学生学。那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放手”,在什么时候由着学生学是问题的关键,目前有相关的理论研究,而对于具体的实施过程没有详细的阐述。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对“放手”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教师要放手,就必须用“互联网+”的方法论和智慧,将“互联网+”的思想在课堂上落实。至于怎么放手,从什么时候放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牵手”阶段逐步过渡到“放手”阶段,而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恰好能够在“放手”阶段对学生起到强有力的帮助。
3.移动学习是教育的发展趋势
移动學习作为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讯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9]。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表明移动学习将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智能手机参与课堂教学是实现移动学习最普遍和便捷的形式之一。智能手机手机除了能在课堂上帮助解决问题,扩宽知识,还可以基于它的移动交互功能实现课外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对学习上的问题在线寻求帮助或搜索资料去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智能手机除了能在课堂上帮助解决问题,扩宽知识,还可以使学习者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同学等人进行交流探讨,使问题快速解决。综上所述,智能手机在具有便携性、互动性、多功能性的优势下,可以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媒体,在移动学习发展的趋势下,应利用智能手机的多方面的优势来弥补现有学习过程中的缺陷,推快移动学习发展的步伐,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五、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的发展策略
要推进新的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模式在高校及中学实施,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过渡适应期,在这期间需要广大研究者及教育者共同努力,以下是笔者结合一些文献在相关领域研究上的分析及个人看法得出的部分相关策略,希望有助于未来新型“互联网+”课堂模式的发展。
1.转变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错误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转变偏见,才能真正将新的理念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教师应该树立智能手机不仅可以“玩”还可以“学”的观念,应该辩证地认识智能手机是可以被我们合理利用的工具,而不是只会被它的好玩所吸引,沉迷其中。同时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质的变化,教师不应该把重心放在“教”上,而应该强调学生的“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该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走在学生的前面,做学生的“领羊人”。那如何转变教师的这些错误观念呢?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该从上至下去落实,上级领导做好具体的培训与宣传的工作,然后去影响下面的教师,还可以在各学校开设专家讲座,让教师对未来课堂教学趋势有一个的正确认识,用主动迎接的态度去面对,并且让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使用智能手机的良好习惯、学会自主学习,让教师意识到要对学生慢慢从“牵手”到“放手”。
2.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课堂上运用智能手机,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师要学会如何利用智能手机开展教学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在教学上的价值,除了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其利与弊外,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信息素养概括起来, 它主要有五大特征: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用信息的独创性[10]。如何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提出了诸多策略,其中对于教师主要是以培训模式为主,对于学生则主要是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去实现,笔者也认同这些观点。教师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去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互联网资源,给出问题确定目标,并提供针对课堂内容的相关网站的网址或数据库等资源,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在互联网上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避免盲目搜索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3.开发和完善相关网络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途径,其开发与有效运用是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而在互联网时代,课程资源的开发走向网络化,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完善对于要将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在各科目教学中深度融合是重要的前提。目前,虽然各种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大量涌现,但其资源并不完整,且缺乏管理与规划,其次在资源整合方面仍有较大欠缺。总体来说,虽然互联网上有许多资源可利用,但是网络课程资源还不够系统化、具体化,仍需进一步完善,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有多方面的相关资源以及针对不同科目能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源库。要开发和完善相关网络课程资源,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及精力,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发挥社会上各类人的智慧,虽然工程艰巨,但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潜能及人类的智慧逐步去完成。
4.构建终生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学的未来,个性化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11]。要构建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就应该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与服务,而智能手机集多方面优势,对于实现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一个强有用的工具。教师要具備终身学习与个性化理念,将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借助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可提供的教学资源,创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且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的一些教学平台软件,能够让学生时时处处地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不再局限于课堂中获得知识,也不再认为智能手机只是一个提供娱乐消遣的工具,从而逐渐形成使用智能手机的正确态度。因此,构建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理念是实现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策略。
六、总结与展望
寻找“互联网+”课堂发展的新路径,并不是要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基于传统课堂发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优势,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这漫长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上,教育者需要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未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合理运用将其不利变为有利,让它成为能够促进我们教学的工具,这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研究相关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3]孙曙辉.在线教学4.0:“互联网+”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4):17-20.
[2]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50-55.
[4]王竹立,李小玉,林津.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
[5]穆岚,齐春林.“互联网+”视域下“互联网+课堂”模式探究[J].教育导刊,2016(09):75-77.
[6][7]闫祯. “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冲击及其化解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03):73-76.
[8]王仕杰,焦会银.从“牵手”到“放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J].教育探索,2016(08):103-109.
[9][11]毕乙贺,梁海军.传播学视角下的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方式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24-27.
[10]张维刚.信息素养——信息时代对人类的新要求[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04):82-83.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