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尺度思想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8-02-26徐高旗
徐高旗
【摘要】 培养高中学生空间尺度的思想非常必要性,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实践,从三个层面论述了空间尺度思想在高中区域地理学习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空间尺度 区域地理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1-112-02
0
由于地理学科面对的是地球表层这个庞大复杂的空间系统,其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这给观察、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此,空间尺度思想随之应运而生。依据空间尺度大小来分析研究地理问题、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也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制以及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依据不同空间尺度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三大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地理内容的组织和编排非常注重空间尺度思想,如世界地理的空间尺度主要分为大洲,地区,国家,中国地理部分也同样注重空间尺度的选择,如南方地区,长江流域,长江三角洲。一把而言,研究的地理现象和规律不同,选择的空间尺度也会随之变化,如中国洪涝的分布和成因的研究,一般选择东部季风区等大尺度空间,而城市内涝的分析一般选择具体城市等小尺度空间。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必须始终贯穿空间尺度思想,并教会学生空间尺度思想分析问题的方法。
区域地理学习中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的贯穿运用,作者尝试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
一、不同空间尺度的划分与地理教学
空间尺度的划分是培养学生空间尺度思想的关键一步,尺度是由规模、等级和关系三种结果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规模主要考虑地理空间范围的大小,等级是指高一级的尺度包含下一级的空间尺度,如省、市、县,镇等。关系则指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的空间地域是相关影响,相互制约。根据需要可以把空间尺度划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通过将较小空间尺度的相关信息添加到较大空间尺度的粗略信息系统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信息结构系统。因此,空间尺度的划分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心理地图的构建,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把握,以及地理定位都非常有帮助。
案例1. (2013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6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分)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8分)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主要考查宁夏平原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学生对宁夏平原了解不够是丢分的首要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中国农业时需要进行大小空间尺度的综合划分和讲解,整体架构学生的区域空间知识网络。以中国的种植业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首先要在大空间尺度上划出东部季风区(或湿润半湿润区),因为东部季风区是中国种植业最为集中和发达的地区,肯定应该重点分析。其次,还要从小空间尺度出发分别划出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绿洲农业区(河西走廊)以及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底、湟水谷地)等,并结合所处的区域空间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总结归纳小空间尺度上种植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及限制性条件。区域地理的学习,从地理空间尺度的划分开始,根据研究事象的不同,对相关区域划分为大小不一的空间尺度范围,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防止地理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对重要知识的遗漏。
空间尺度划分的视角可以运用于整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山脉、河流、运河,海峡作为重要的分界线,往往是地理空间和事象划分的重要参考,其中山脉划分地理空间的现象尤为明显,如秦岭是南方北方等很多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太行山划分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克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大致把中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世界地理的例子同样很多,安第斯山,落基山,大分水岭等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特征截然不同,而山脉两侧不同的空间尺度之间的对比研究正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上题中贺兰山的考查正是基于此点。
空间尺度划分的视角还可以应用到不同等级或者不同范围的地理空间,从而对比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地理思维。如不同等级的包含关系:欧洲西部-德国-鲁尔区;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又如同一等级的平行关系:非洲热带雨林分布与美洲热带雨林的分布;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等。通过不同地理空间尺度的划分,明确区域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包含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并通过心理地图空间划分把复杂的地理事象简单化,最终构建条理清晰,重难点分明的知识网络。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选择与地理教学
培养学生形成不同空间尺度的划分观念和思想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针对不同的地理事象选择不同的地理空间尺度进行研究,大尺度事件往往对应大尺度成因,小尺度事件则对应小尺度成因,分析地理事象时尺度选择不合理,就不能正确的揭示研究对象的规律和本质。因为,尺度过大,地理空间的异质性就会降低,大量的细节就会被忽视;尺度过小,往往就会管中窥豹,忽视地理事件的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理空间尺度,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甄别恰当的空间尺度。
案例2.日本的地理位置
在讲授日本的地理位置时,很多老师往往只用一幅日本地图来讲,虽然老师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效果往往不好,因为学生缺失了从大尺度了解和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的机会。在回答此类题目时,这类学生往往只关注该区域是不是沿海国家及邻近的地理事物,从而忽视从更大范围内认识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失分。
因此在讲授此类问题时,从大空间尺度研究和探讨就非常必要,如作者在讲授日本的地理位置时,设计了如下的探究题。
问题:结合以上两幅图,试分析分析日本地理位置特点及优越性。
图一把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标注出来,学生很快就能得出日本位于东半球以及北半球中纬度(经纬度位置);从图二中可以轻松得出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毗邻日本海和太平洋(海陆位置),是典型的岛国,只有两幅图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形成日本地理位置更为全面的认识,也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意识的层级培养。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独立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意义不大,因此在讲述相关问题时,有必要先让学生选择更大的空间尺度进行分析。
对地理事象规律和格局的研究一般选择大空间尺度,如: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地震发生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等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必须选择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加以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普适性”规律和结论。而像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城市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城市功能分区等问题,往往更注重选择小尺度空间进行具体分析。
三、不同空间尺度的转换与地理教学
“广州是广州的广州”“广州是珠三角的广州”“广州是广东的广州”“广州是中国的广州”,每一个地理事象都有自己存在的区域,而这个区域又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大小区域层层镶嵌包含的体系中,对同一地理事象的分析研究,既需要从大尺度上进行宏观把握,也需要从小尺度上进行局部细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获得更准确更科学的理性认识。因此,根据具体的需要,教会学生在不同空间尺度之间变换分析就非常必要,高考试题在这方面也有具体的体现。
案例3.(2013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5题)图13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14分)
参考答案(略)
解答此类问题上,一定不要被题面迷惑,虽然此题问的是小尺度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区位条件,但是,由于小尺度空间往往镶嵌在大尺度空间之中,受到大尺度空间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分析此问题时,应该先把该地区置于黄土高原、北方地区等大空间尺度,首先综合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再从小空间尺度出发,结合图示区域的具体地理特征,如地形、河流、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小空间尺度的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科学准确的结论。题(1)的具体分析思路如下:大空间尺度上,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的过渡带,降水量在200-400之间,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交错地带;同时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广布,土层深厚,在夏季降水和流水冲刷作业下,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结构,生态环境脆弱,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下,非常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小空间尺度上,该地位于陕西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部,处于非季风区,河网密度小,同时距离黄河干流和渭河等大河较远,所以一旦发展种植业(需引水灌溉),必然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从未使区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题(2)的分析思路同样如此,通过大空间尺度(大陆性气候)和小空间尺度(地势高)之间的转化可以得出气候资源优势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而地形、土壤等結合陕北高原(地处黄土高原)特征也可以轻易得出。
在日常的区域地理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气候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因素,而西北地区的宁夏平原之所以发展种植业,主导因素是靠近灌溉水源。空间尺度之间的转换思想对我们分析地理事象,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的区域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尺度转换思想。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可知,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贯穿地理空间尺度思想非常必要,地理空间思想不仅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而且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地理空间尺度思想,必将是地理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丁生军.空间尺度思想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地理参考,2014(11):10.
[2]袁孝亭,张家辉.教给学生用地理空间视角观察世界的方法[J]. 中学地理参考,2014(7):27.
[3]徐志梅,袁孝亭.基于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4(22):16.
[4]徐国民.准确把握高中地理的“尺度”[J].中学地理参考,2015(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