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戏的语言特性
2018-02-26张莹
张莹
摘要:眉户曲子音乐的民歌体,抒情性和对民间歌谣的天然亲和力,融合力,使得一些散任的民间小调能及时得以吸附和整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关键词:眉户戏;语言特征;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107
“眉户戏”的声腔曲调,是吸收明清时期关中民间俗曲形式的。兴起时间约在清乾隆以前,曲调主要为月起月落等套曲形式。
眉户音乐由唱腔、锣鼓经与曲牌三部分组成。唱腔为曲牌联缀体,曲调有200多首,分为越弦(大调),平弦(小调)两大类。越弦古老,曲体结构复杂,旋律富于变化,音域宽广,拖腔委婉,演唱难度大。平弦多为民歌小调,结构规整短小,旋律流畅,变化大,音域较窄,另外还有一些戏剧性强又不断反复变化的唱腔,节奏自由,吟诵性强的散板成近似散板的唱腔以及类似柔腔紧打散唱等。
眉户唱曲,有欢、苦音之分,如欢音,苦音,有紧慢之分,还有正反,大小之异。一些曲调有前后、新老、头尾之别,唱腔丰富多彩。
眉户音乐明快,曲调丰富,达到了十分迷人的音乐效果,因而大大激发了演唱者和作曲者的创造力。农民可自由按曲编调,不一定要识字,只要能编出来,能唱上口,就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受情绪上的约束,在实际生活中的农民,编出的东西切合自己的实际,加上语言生动,形象明朗,更见入情入理,唱起来更有地方味道,唱腔虽有规律,但可随人的性格或事性的情况变化与转调,不受死板僵硬的板眼的严格限制。曲子、眉户的音乐特色诙谐生动,有浓郁的泥土味,专家评论其叙事抒情,宛转妥协,全发自然,秀丽雄爽,推动了散曲创作研究。
曲子是联曲体一唱到底的套曲。所谓套曲,有其自己的规律,如起腔味“越调”,那么尾声也就认“越尾”而结束。起调为背宫,落尾的调也必是“背尾”,如果起调为背宫,调在前,“越调”紧接其后,那么到了尾声,是“越尾”在前,“背尾”在后。必须把若干单独的曲调有机地连续运用,并把唱调内容的喜怒哀乐而随着曲调的各种感情旋律,巧妙地连接成了联曲,即曲子。经过发现,这种眉户坐唱曲子在演唱的形式和曲调中仍保持着古代杂剧中套曲的影子。
“元燕芝庵在其《唱論》中说”成文章日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换叶儿。这里所谓小令,是指若干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接起来,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的一整套而言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套曲;所谓乐府,是以若干套曲合成的,有头有尾,描写一个完整的故事。眉户曲子到今天仍保持过去套曲的特点,而且直到如今坐场曲子一直是一唱到底,很少有插白,一唱到底。就更说明了曲子一直保持着古代套曲的遗风。
曲子演唱起来有着激昂慷慨的情愫或缠绵悱恻的意蕴,或欢乐明快,或如泣如诉,引人入胜,使人进入迷恋之态。故事浅而意深,让人醒悟,教育意义极深,许多曲目都具有它自身的艺术价值,特别是那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曲目,更是鲜明生动,诙谐风趣,真可算是唱的农家曲,说的农家事,听着格外亲切。
由于音乐明快,曲调丰富,达到了十分迷人的音乐效果,因而大大激发了演唱者和创作者的创造力。农民可以自由找曲编调,不一定要识字,只要能编出来,能上口唱,就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受情绪上的约束,在实际生活中的农民,编出的东西切合自己的实际加上语言生动,形象明朗,更见入情理。唱起来更有地方味道,唱腔虽有规律,但可随人物的性格或事情的情况变化与转调,不受死板僵硬的板眼的严格限制。
唱词的思想内容深刻,易于表现认民群众健康纯朴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性格以及心理、感受。这一民间文学价值,不论是以民间书抄形式流行的版本,这是以口耳相传的口头唱本,充分体现了翔实生动,易记易唱的民间文学特点,内容甚至带有正史所难全面反映的内容。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字在这里有一定程度的反映,是非常可贵的。
另外,眉户曲子的内容和曲调,也深得农村男女老少的喜爱,山歌、情歌、牧歌、儿歌、樵歌等抒情性小调,给人以轻松愉快的乐感,眉户的音乐似乎可以随便对待,艺人们自然对待的能力、技巧令人赞叹。唱调内容易记易诵,令人一听就会。卢五桥村老艺人茂义的孙子,在其母的灵前,竟自编自演了一段诉说母亲十月怀胎的眉户唱段,其音乐的凄婉美和思想内容的真善美,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眉户曲子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艺术长处可得到充分发挥,在农村更有十分广阔的演出市场。
眉户曲子音乐的民歌体,抒情性和对民间歌谣的天然亲和力,融合力,使得一些散任的民间小调能及时得以吸附和整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作者单位:山西省金殿联校 04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