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
2018-02-26刘坤
刘坤
摘 要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启动“卓越技师培养计划”,学校集中优势资源,突出“小班化教学、双导师指导、学徒制培养、重视技能教学、强化创新创业”的特点,从方案的顶层设计、重构课程体系、与企业联合开展学徒培养、将技能大赛纳入拓展模块学分积累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建立“双站”、企业实践反哺实践性教学等措施,使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2-0037-03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迫切需要大批装备制造类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找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培养的针对性,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原则与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当建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上,顶层设计决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总结前几届卓越技师培养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优化的原则与思路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借助德州职教集团这个平台,突出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重构课程体系,突出岗位关键能力;三是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将技能大赛纳入拓展模块;五是在专业课程标准中参考技师职业资格标准;六是调整优化课程课时和学分。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
(一)细致调研,做好方案的顶层设计
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产业特色,通过德州职教集团平台,学校在京津冀、山东省内2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6所职业院校开展了调研。找准卓越技师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通过比较分析,遴选了山东兰剑物流科技股份公司等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单位,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和“学生工作站”;联合10家企业、3所职业院校成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培养指导委员会,打造卓越技师培养校企合作平台。
(二)重构课程体系,突出岗位关键能力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3平台”即公共基础平台、专业通用平台和专业核心平台。其中,公共基础平台课程8门,以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为目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主要由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类课程和职业素质培养课程组成。专业通用平台课程19门,面向机电类专业群内所有专业,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为目的,主要有电工电子类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组成。专业核心平台课程5门,以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优化等核心能力为目的[1],主要有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等核心课程组成。“3模块”即选修模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以拓展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
(三)与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自2015级卓越技师班开始,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山东兰剑物流科技股份公司合作首批采取先招生后招工模式,共招收20名学生(学徒)。以物流自动化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采用“1.5+1+0.5”三阶段培养,前3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取得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通用平台课程的学分。中间2学期实行“双导师制”,学生进入企业,每3~5人为一个小组,每组由企业和学校进行双导师指导,在物流设备机械装配岗、物流设备电气安装岗、物流设备调试岗、物流设备售后维修岗4个岗位轮岗学习。轮岗学习期间,将4个岗位与课程体系5门专业核心平台课程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活页教材、工艺手册等,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分。后1个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按照集中性顶岗实习要求进行岗位考核。
(四)将技能大赛纳入拓展模块学分累积
在拓展模块中设技能大赛专项课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国家级和省、市、校级技能大赛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将大赛内容作为教学项目,将相应竞赛题目作为学生综合实训的内容,以大赛任务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在第2学期至第5学期,分别设有12项学校、企业组织的技能大赛,大赛设置与本学期项目化课程考核相结合,取得名次可获得相应学分。参加国家、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学生,可根据赛项转化为相应的专业核心平台课程学分。
(五)结合专业课程标准和技师职业资格标准
遵循“学岗直通”的育人理念,推行“双证书”制度,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因为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对滞后性,课程标准主要依据企业岗位标准,并参考国家职业标准。例如,在专业通用能力培养中,把《工程制图与AUTOCAD》教学标准与制图员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教学标准与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结合。
(六)课程学分学时统计分析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3平台+3模块”和职业能力课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等8个课程类别,理论课700个课时,理实一体化和实践课2664个课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为13.81,学分比例为12.66,详见表1,基本实现了除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外全部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一)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
根据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瞄准先进制造业,遴选区域内优质企业,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全面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化课程,在内容选取与序化方面,根据大赛设备技术指标,选取了供料站装调、加工站装调、装配站装调、分拣站装调、输送站装调、自动生产线整机联调等7个项目[2],供料站结构拆装等32个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自动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技能、运行过程的监控能力以及故障检测和排除技能。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四步教学法。在考核方式选用上,采用形成性考核,以任务式、操作、口述等多种方式,实行自评、互评、校内导师、企业师傅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标准。endprint
(二)借力“双站”,师生“进站”
充分发挥在企业建立的“教师工作站”和“学生工作站”作用。例如,山东兰剑物流科技股份公司主要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邮政服务业等行业,提供专业的物流系统装备、物流系统软件、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自动输送设备、AGV系统等的咨询、规划、研发、设计、中试、生产制造和装配[3],比较适合提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典型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教师工作站”的运行,教师与师傅共同开发了《集成化卷烟专用分拣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项目化课程和相关课程资源。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进入“学生工作站”学习。
(三)企业实践反哺实践性教学
修订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要求将教师企业实践成效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使教师在企业留得下、干得好,成为真“双师”。通过“教师工作站”的建立及运行,每名专业教师有3~5个优质企业的对口岗位,拓宽专业覆盖的实践岗位。通过企业参观、专题调研、技术开发等形式,紧跟技术前沿,了解产业动态,在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工艺要点、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实践,熟悉企业至少3个技术岗位的岗位要求、操作规程,总结岗位群的相关要求,将生产中應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到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去。
(四)持续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投入,2016年卓越技师班生均实训设备达9.7万元,在升级改造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购买技能大赛竞赛平台设备,积极做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资源转化工作。例如,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3个赛项的竞赛平台设备引入项目化教学,开发项目化课程和相关教学资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设了规范性校外实习基地2个、教师工作站2个、学生学习工作站2个,并深入企业调研,制订了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跟岗、顶岗实习方案。
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成效
学校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成效显著。卓越技师班学生的培养更有针对性,更贴近企业需求和工程实际。由于人才培养质量高,甚至出现了企业排队签约卓越技师学生的现象,很多学生工作1年后即成为企业技术骨干。自2015年以来,共有2门核心课程获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24名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名次;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授权9项。卓越技师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就业起薪比普通高职生高出约20%。
参 考 文 献
[1]修学强.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9):22-24.
[2]尹余琴.《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3(23):240.
[3]林振强.兰剑:做卓越的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访山东兰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耀华[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7(1):7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