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泌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8-02-26汪丽莎张令吕云涛刘晔徐德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验建议

汪丽莎+张令+吕云涛+刘晔+徐德平

摘要 结合泌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总结了泌阳县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经验,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泌阳县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奠定基础。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验;问题;建议;河南泌阳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269-02

1 泌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农业大县和省级贫困县,也是全省25个重点林业大县之一。近年来,泌阳县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提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发展水平及规范化建设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围绕科学化引导、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规范化管理、民主化决策的经营理念,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扩规模、上水平、出效益。截至2016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 136家,家庭农场425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26 389.33 hm2,占全县农村承包耕地面积的31.2%,流转农户数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5.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处于全市先进位次[1-3]。

为助力脱贫攻坚,将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因户施策制订产业扶贫办法,确保产业扶贫政策覆盖所有的贫困村、贫困户。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在项目的安排上把任务的80%安排在贫困村实施,规定参加施工劳务的贫困户不低于30%。项目实施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落实经营责任,带动贫困人员增收脱贫。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13亿元,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43项。有17家龙头企业和976家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投身到产业脱贫当中,基本上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1个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的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建成1个产业脱贫示范实体、每个贫困户都能参与到产业脱贫当中来,做到产业脱贫全覆盖,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6]。

2 主要经验

2.1 突出培育重点,不断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结构

2.1.1 领导重视,部门全力协作。泌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經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助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发展。泌阳县政府将涉农项目资金向各专业合作社倾斜,县烟草公司为每个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扶持资金20万元,县农机局将全县60%以上的农机补贴给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林业局因地制宜,结合林业产业项目,依托泌阳县木木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依托泌阳县金庚农林专业合作社发展迷迭香种植,带动当地群众劳动致富。县委农办向打磨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2 000万元,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2.1.2 强化宣传,注重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在群众中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政策法规,通过印发宣传册、开展讲座等方式为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还在《驻马店日报》等报刊杂志上介绍这些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宣传正能量、树立好典型,为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县林技站、县农技培训中心等为阵地,全县每年进行农民技能培训均超过3 000人次。

2.1.3 科技创新,促进增收致富。作为全国闻名的香菇、肉牛之乡,全县的特色农业素有盛名,目前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发展到近4万hm2。以双庙街乡的中心家庭农场为代表,该场种植有梨、杏、葡萄等,经济效益可观。泌阳县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2家合作社和河南恒都夏南牛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饲用玉米并建设青贮池总容积达5.8万m3,年加工青贮全株玉米能力超5万t。食用菌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数百家食用菌种植大户、24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个食用菌研究所,从事食用菌购销的人数逾20万,年产值达35亿元,为全县的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围绕产业扶贫发展林果业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典范为泌阳县马谷田镇,该镇依托专业合作社,将发展晚秋黄梨产业作为贫困村整村脱贫的突破口,通过“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合作模式,辐射带动该镇河南、杨楼等13个村委贫困户554户共2 978人,人均年增收2 500元,实现稳定脱贫。

2.1.4 创建品牌,着力规范提升。泌阳县始终以品牌创建为重点,全县拥有注册商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农产品质量认证数达到50个。

2.2 完善培育机制,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2.2.1 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建立民主管理等规章制度,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县委农办会同财政局人员定期对合作社的账目进行审核。对于管理规范、民主的合作社予以表彰。

2.2.2 完善综合服务机制。大力构建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在抓好规范化服务上下功夫,金融、电力等部门沟通协作,在多方面给予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极大的优惠和便利,合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2.3 强化培育保障,不断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

2.3.1 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制定严格的发展规划,落实相应责任部门,加强督查考核。

2.3.2 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县交通、广播、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2.3.3 强化监督管理保障。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收费项目的清理,同时专项治理农业经营主体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

2.4 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县级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设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平台,其中2个乡镇建有乡级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初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土地流转后,农民不仅可以得到6 000~7 500元/hm2的流转费,而且可以优先到合作社务工,再加上国家种粮补贴,纯收入超1.5万元/hm2,比自种收入高30%以上。充分调动了农民配合流转、自愿流转、支持流转的积极性。endprint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资金约束,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由于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受生产规模的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融资筹资难、申请手续繁杂等问题,发展前景不明朗。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和承包服务的区域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是后继人才缺乏,农技服务体系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员年龄构成普遍“高龄化”,后继人才匮乏。此外基层技术服务人员总量偏少,农业专业技术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业服务体系依然不够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滞后[7]。

4 建议

4.1 加快农村生产要素改革步伐

在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方面,在合理规划、留有余地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政策,予以优先支持。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简化农业信贷手续。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抵押、信用体系,同时建立农业融资保障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融资提供便利。

4.2 转变政府农业扶持方式

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公共设施的扶持力度。二是要综合运用政府贴息担保、财政补贴、部门项目支持等手段,对发展前景好、影响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支持。

4.3 优化农业创业就业环境

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创业大学生等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改善其工作环境,深入夯实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5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的致辞[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4-7.

[2] 孟丽,钟永玲,李楠.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41-45.

[3] 汪发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面临的问题与化解对策[J].經济纵横,2015(2):31-35.

[4] 冯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基于皖南平镇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2):23-32.

[5] 林乐芬,法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及化解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5(7):150-156.

[6] 江维国,李立清.互联网金融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模式创新[J].财经科学,2015(8):1-12.

[7] 楼栋,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J].改革,2013(2):65-77.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验建议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巴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
农地三权分置视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要求和培育途径
三代人的建议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