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乡土德育资源 创设德育精品课程
2018-02-26任玉娥
任玉娥
【摘要】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中,教师要明确研究目标,规划好实践步骤;探索新型活动模式,巧用乡土德育资源;讲究宣传策略,创建德育精品课程。。
【关键词】德育资源;研究目标;活动模式;宣传策略;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德育活动的开展,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将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资源引入校本课程领域,这为教育改革发展、实施德育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具有很强的创新意义和巨大的实践意义。在本校周围就有不少可利用的地方德育资源,如灵水古建筑文化、灵水宗族文化、草庵海丝文化等。学校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小导游”形式,深入挖掘家乡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和自觉保护家乡的德育教育。
一、明确研究目标,规划实践步骤
课程发展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它相当于领航明灯,引领船只向正确方向前进。2015 年秋季,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小组成员由国家专业导游员、校级领导、市级骨干教师构成。课题小组经过前期的仔细调查研究,确定了课题实施的方案。随后明确了小导游班要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灵水村宗族文化资源、灵源山宗教文化资源、灵水村文化民俗资源、灵水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内容为:如何挖掘出富有特色的灵源文化资源,如何传承灵源文化。
课程建设本身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发展的过程,特色课程的创建,从发现和挖掘“特色”到将“特色”纳入课程体系,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形式主要通过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主的活动研究。为此课题组将整个课题研究安排为两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操作性强。
二、探索新型模式,弘扬灵源文化
灵源文化资源包罗万象。课题组经过一阶段的摸索,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做出不同教学模式的调整。
模式一:以闽南“品茶议事”教学形式解读闽南人的精神境界
闽南人向来有“以茶待客”“品茶议事”的习俗。灵源人更是习惯于茶桌上聊天、洽谈生意,“品茶”成为灵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泡一壶“灵源万应茶”,品评灵源轶事,更是灵中的一大绝活。
“品茶议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围坐一起,针对古村落建筑風格、灵源民风民俗、吴氏宗族文化、侨乡文化等方面进行交谈、漫谈、畅谈。他们以茶作为教学用具,教师与学生“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茶一壶、水一杯、品一回”。在这里,有轻松优雅的音乐旋律,更有茶香飘溢的品茗。师生们的思绪有时停滞在“燕尾式”闽南古式大厝;有时徘徊于三朝御史的匾额;有时会飘飞到民国时期的话桑别墅。在泡茶聊天中,伴随着许多有意义的课程故事,师生都是故事的主角,故事结尾都有来自学生的主观建议与主张,也有融入教师个人情感的元素。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闽南茶文化中的“礼让、友爱、和谐”的精髓悄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教学气氛时而说说笑笑,时而恭敬膜拜,教与学完全融合在一起,整个过程是灵动的、个性的、和谐的。
模式二:以实地考察的教学策略来深挖灵源德育资源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与核心。为此,课题组采用了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究的教学策略来深挖灵源德育资源。
例如在《灵源导游》路线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拟订方案、规划旅游路线、实地考察、反复确认旅游路线并确定其合理性和指向性。下面就是学生参与设计的“大灵源一日游”主题探究,从功能定位、主要特色、旅游区景点三个方面拟定了四条旅游路线。1.乡愁灵水主题旅游——历史遗迹类、传统手工类——灵水古村落、灵水老街;2.宗教文化主题旅游——宗教朝圣游、健身观赏游——灵源寺景区、紫竹寺景区、草庵景区;3.科普教育主题旅游——企业参观游、商业购物游——晋江婴童产业文创园、三创园;4.娱乐健身旅游——徒步登山游、骑自行车游——灵源环山公路、一山一水慢行山道。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实践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模式三:用双师互构教学模式解读灵源民俗风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灵源的风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旧俗换了新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学生的需求,学校开始探索“双师互构”教学,即两名教师分工合作,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机制。课堂中,老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感悟灵水风俗特点或逐步掌握导游基本技能;新教师做观察员,主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并观察老教师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提示或适当的点评。这样不但可以引发学生说出更多的有意义的信息,而且也是对老教师的分析构成一种补充。两年来,两位教师实施此课程,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讲究宣传策略,创建特色品牌
学校品牌的价值在于消费者对其的认知、接受、忠诚程度。学校品牌宣传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社会公益活动等。小导游兴趣班自开班以来,国内各大媒体多次对小导游的事迹进行专题采访及报道。这些宣传报道不仅调动了小导游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明星。菲律宾寻根之旅的团员闻讯特意多次到校参观访问学习。
除此之外,学校还与街道办事处联合开通《乡愁灵水》公众微信平台,及时宣传小导游的活动风采,报道课题研究的进展。小导游校本课程真正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课程。
总之,把“灵源”当作学校开展小导游活动的主阵地,对本土的德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研究利用,并通过自己的传承,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源这颗璀璨的明珠,同时为自己将来建设灵源打好基础。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