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018-02-26刘小梅赵慧
刘小梅 赵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复杂多样,地位也各有不同,有的意识形态处于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有的意识形态处于边缘地位,是被引领的对象。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一个阶级若是支配着社会的物质力量,那么也应当支配社会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然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必然引领着社会各种思想潮流,这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应当表现出的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总体上看,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判断不准确、认识不清楚,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想法。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成为无用的理论,有的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发生偏离,甚至有的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发生动摇,种种错误认识不仅具有欺骗性、有害性,还影响到中国发展进步的共同思想基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极其不利的,同时也对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我们党历来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1948年,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和国家每向前发展一步,意识形态工作必然紧密相随。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会弱化,反而会更加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拨云见雾、彰显真理,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引领力”问题
“引领力”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提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经提出,“增强社会主義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两个报告分别强调了意识形态凝聚人心和指导行为的作用。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思想,无疑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的新的历史使命和历史重任,开辟了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工作的新境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牵引动力。“引领”不同于“引导”。引导是发挥导向作用,构筑一个方向标,告诉人们应当去往哪里。“引领”是领头羊、领路人的意思,在引导的层面之上,更强调了牵引与领导的作用。“力”就是推动源,“引领力”不只是一个方向标,还要成为我们事业的发动机,不仅告诉你去往哪里,还要带动你走向那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就是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牵引作用,要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更加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终旨在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达到高度团结、高度统一。只有具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发挥好把人民群众的个体奋斗与社会主义建设统一起来的引导作用,才能发挥好带动人民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励作用,才能发挥好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的榜样作用。要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上升为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能力和业绩考核的标准,使党员领导干部在引领社会思潮上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基本路径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共识、紧密团结的基础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从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使全体人民在思想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一致,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全体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扎牢思想根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抵人心、深入人心、带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历史变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那就是如何用科学的理论对不断发展的实践做出新概括,更好地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党审时度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理论工作者要担负起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endprint
重视创新传播手段建设,提升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效果。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表述,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必须要注重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多样性,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将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以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是处理好有形话语与无形话语之间的关系。实力改变地位,地位决定话语。有形的话语指的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国防等在世界上的发展实力。有形的话语足以证明中国的发展实力和世界影响力,但是如何将这种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有形实体,以合理、巧妙的方式转化为人们所容易接纳的无形话语,成为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情感,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二是处理好官方话语与大众话语之间的关系。有共鸣才会有反馈,有反馈就会有支持。官方话语决不能沦为政治家的独白,也不能是束之高阁的条条框框,要从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逐渐摆脱传统的条文式、命令式、口号式用语,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正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亲切可感的话语,以引起普通群众的内心共鸣。三是处理好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政治理论宣传密不可分。政治话语离开学术话语就会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学术话语离开政治话语就会失去方向。因此既要强调用学术讲政治,又要强调用政治引导学术。只有将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广度、理论的厚度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是处理好国内话语与国际话语之间的关系。传统话语体系下,由于受阶级意识、思维方式和翻译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国内话语是一种表述方式,到了国际上,同一个问题又换成另一种表述方式,常常造成国际交往与对话中的衔接困难和理解偏差的困境。我们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要向世界敞开大门,勇于直面西方社会各种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在国际上发出有影响力、有引领力的声音。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和管理。“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清代顾炎武之语警示全党要除恶扬善,弘扬正气。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就必须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舍我其谁的魄力。第一,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是可有可无、陪衬点缀的工作,要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主动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第二,加强阵地建设,尤其是网络阵地建设。利用阵地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首先是管理好阵地。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得好,则会为我所用,管理得不好,则会为他所用。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正在成为西方国家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领域。因此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第三,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渗透,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强烈的冲击。对于那些错误和有害的社会思潮,必须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错误言论,勇于抵制其不良影响。这其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質,有些外表看上去十分相似的思想意识其实质是完全不同的,要正确区分哪些是政治原则问题,哪些是思想认识问题,哪些是学术观点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判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75.
[3]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44-645.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
责任编辑:张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