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书写“两聚一高”泰州新篇章
2018-02-26曲福田
曲福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质是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为了早日将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两聚一高”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把发展的基点早日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一、“两聚一高”需要“聚”在品质上、“高”在品质上
品质是品位和质量的有机融合。面对“两聚一高”的奋斗目标,我们确定加快品质泰州建设,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公共服务品质和人民生活品质,努力让创新的动力更加强劲,“富民坐标”更加精准,小康社会更有质感。
品质是创新之魂,“聚力创新”根本要在品质上求突破。放眼全球,我们身处创新时代,同时也是质量时代。2017年,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对品质的追求,是创新的天然属性。聚力创新,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品质上求新、求强、求突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与品质导向相融合,引导各行各业提质提效提速,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进而提升经济发展素质,增强区域品牌自信。近年来,泰州市打造“祥泰之州,品质为尚”的城市质量名片,举全市之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建设品质泰州,就是为了弘扬以质取胜、质量第一的价值取向,激发和传导社会建设合力,用品质推动创新,用创新成就品质,将泰州建成品质城市的全新样本。
品质是转型之道,实现“转型出关”,核心就是要过“品质关”。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从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从品质上发力,做足质量的文章。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有一句话,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2017年召开的江苏省制造业大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江苏制造进入“质量时代”,而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质量大会,主题就是走进“质量时代”。如果说数量经济时代,重产量、重产能、重产值,只求“产得出”、“产得多”,那么进入质量经济时代,“以质取胜”已成为鲜明特征,必须牢固树立“品质优先”、“质量为本”的强烈意识。对泰州而言,我们推进转型升级,一定要转到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一定要在品质升级上求突破,通过抓品质来“强体质”,用品质的提升“对冲”增速的换挡和结构的调整,加快把泰州的发展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品质是群众之盼,老百姓的幸福感离不开“品质获得感”。品质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不仅包括经济发展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还包括公共服务品质和人民生活品质。客观地讲,现阶段我们的供给质量与老百姓的需要和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当前正在迈向“新消费时代”,消费结构也正在由生存型向更高的精神型、享受型、体验型、娱乐型消费升级,老百姓的需求变了、升级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跟不上,消费潜力难以释放,大量国内消费外溢。如今我们的航天技术、高铁技术都是领先于世界的,但马桶盖、电饭煲的质量却不过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实现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转变,切实为老百姓提供更加精致、时尚、愉悦的品质生活。
二、以品质泰州建设为引領,大力开展品质提升行动
建设品质泰州,就是要把品质融入泰州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将从品质的高度谋划发展大局,从品质的维度创新治理工作,从品质的角度检验全面小康,扎实推动泰州的发展转向品质引领和品质崛起上来。
坚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抓。产业是城市的“筋骨”,也是品质泰州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发展不仅要扩总量、提均量,还要优含量、做减量,归根结底就是要抓好质量、提升品质。一方面,将以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品质高地。2016年,泰州的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产业总规模达到3100多亿元,我们提出到2021年三大主导产业总规模要达到6000亿元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品质做后盾,否则就是不坚实、不可持续的。三大主导产业代表泰州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集中力量、集成资源、集聚要素,探索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系统性质量问题解决方案,致力打造品质高地,筑牢产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将以品质提升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阶段讲转型升级,一定不能丢掉传统产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需求恰恰是由传统产业供给的,这是基本的需求,也是永久的需求。在传统产业领域抓品质,潜力很大,空间十足。我们将坚持以品质引领转型,瞄准实体经济和老百姓的日常消费,下决心开展技术改造升级,解决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加快让“老树发新枝、开新花、结新果”。
坚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抓。品质既表现为产品品质、工程品质,也表现为服务品质、环境品质,这四个领域代表整体发展品质。突出以产品品质来实现经济强,注重技术与质量的融合,倡导优胜劣汰、优质优价的质量理念,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品种的丰富度,质量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层级。突出以工程质量来实现效益好,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打造更多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突出以服务质量来实现品质优,积极倡导“店小二”式服务,打造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突出以环境质量来实现生态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切实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美的良性循环。
坚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抓。品质是企业产品的生命线,企业又是质量供给的“细胞”。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分门别类抓品质提升,由质量帮扶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2016年,泰州市组织开展了“质监项目行”,深入企业一线,主动上门“把脉问诊”,把监管服务链条向前延伸,从源头上推动质量发展。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泰州实施纲要》,推动企业开展互联网化提升,制造装备升级,质量比对,顾客满意度提升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细分市场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予以特别关注,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帮扶专项活动,引导企业踏质量之石、留质量之痕,全力以赴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打造一批质量生命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endprint
坚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抓品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紧密衔接,需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创新是品质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抓品质首先就要抓创新。我们将突出品质创新重点,扎实开展质量攻关,努力攻克一批影响品质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制定完善有利于品质创新的质量体系,进一步增强质量发展的活力。品牌是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更是区域形象的特色名片。我们将实施品牌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力度,重塑传统特色品牌,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质量等次优的品牌产品和企业。文化是品质的内核,也是最具持续性,最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我们将厚植品质文化,做深做足“祥泰之州、品质为尚”的泰州质量精神,大力弘扬脚踏实地、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极致的“工匠精神”,不断增强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载体是品质提升的必要支撑,必须打牢基础、做优保障。我们将建好泰检易、泰科易等高水平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向产业链和集聚区集中,加快建成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特色鲜明的长江经济带检验检测新高地。
三、强化品质担当,引导全社会增强品质自觉
建设品质泰州,既是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变,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度转变,需要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力,加快构建起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推进机制。
握紧品质标尺。标尺具有“风向标”作用,指向哪里,各级干部的注意力就会聚焦到哪里。我们坚持把提升品质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遵循,切实用好“品质泰州”绩效考核这个标尺,细化目标,分解任务,传递压力,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从地区发展战略的高度,完善品质城市建设的制度设计,引领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积极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强化品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品质、人人创造品质、人人享受品质”的浓厚氛围。
树立品质标杆。标杆量出差距,有比较才能鉴别高下,才能找出不足、激发动力。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品质泰州建设的目标要求,既要纵向比,更要横向比,在更广范围内找到自己的学习标杆,对标找差,补好短板。特别是要把自身放在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审视,比经济体量、比产业结构、比企业效益、比基础设施等,找出差距和不足,奋力跨越赶超,加快争先进位,牢牢把好新一轮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培育品质标准。人们常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标准制定权掌握在谁手里,行业的话语权,市场的话语权就在谁手里。我们将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加快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动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量,社会治理有标可依”的标准化格局,为品质泰州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以高标准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努力抢占市场和行业话语权。
打造品质标志。品质泰州建设离不开打造地标。加快打造优质产品的原产地,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培育质量理念,推出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的精品,努力打造“百年老店”。加快打造精品旅游的目的地,按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要求,深度挖掘泰州豐厚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来“种风景”,用美丽的风景吸引人、留住人、集聚人。加快打造卓越教育的输出地,积极构建“泰州卓越教育体系”,努力打造品质教育高地。加快打造高端人才的归属地,用好创业券、创新券、购房券“三张券”,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系列保障。
(作者系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泰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