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2-26许镇华
【摘要】对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来看,小学期间的语文学习是奠定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和人际交流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老师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要着重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提炼管理,培养学生阅读其他文章的能力,避免出现只会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的现象。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并做到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发展潜力,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包括了基础文字的学习,还包含了对小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案例或者阅读的方式融入课堂中,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今后语文学习过程中其他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形成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以下是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工作与研究,针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展开的策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性素质与能力,也就是从阅读、理解、表达、书写、交流等各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将书本中所描述的信息和阅读者已有的概念相结合,通过二者的碰撞,可以构建出一种全新的思维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在阅读同样的作品时,由于个人阅历的不同,所感所悟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我国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以外,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体内容包含了情感、价值观、对待周围人与事的态度、人际交往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能力,要具备能够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从阅读的具体过程来看,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了对文章的认识与解读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对文章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以及能够在今后的写作或者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文章的能力。每一种能力相互之间互为补充,其中对文章的认读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认读能力,才能提高理解能力管理,进而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把握阅读活动的本质
阅读活动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对读者来说是一种交流和吸收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获得认知体验的过程,读者可以从书本文章中获取相应的知识。第二,阅读对读者来说是一个心智活动的过程,并且这种活动是主动的、积极的,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性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分析、概括、推理、总结等心智活动,将通过阅读所感知的各项知识同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后期的学习中根据需要随时利用。第三,阅读是一种智力层面的技能。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专业的技能,这也是阅读成功的重要标识。
三、开展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也就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或者建立一些带有情感标志的场景,其主要特点是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可以引起学生的体驗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与实际运用能力,并通过场景练习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和使用技能。情境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建立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要建立这样的场景,仅仅通过语言表述是不可行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作为场景建立的媒介,对教学的流程进行详细设计,激活学生参与情境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如下:
(1)设置适当的情境导入到课堂中。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 前,教师需要在课前有一定的导入过程,保证学生可以平稳过渡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在导入课程环节,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整体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建立有针对性的情境。例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桂林山水的具体风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桂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貌,通过视觉上的吸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描述。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师生互动交流。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丰富教学方式,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文章中去,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认同感和情感体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增加感情互动的频率。
(3)课后复习温故知新。通过课堂上的情境教学,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一篇文章的学习,但是在课下学生基本上不会主动地询问或者复习,尤其是面临着新的文章学习,多数学生都不会回头看以前的知识,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提高了,但是知识的稳固性却得不到有效保障,长此以往也无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结合先前所学的文章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复习以前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保证了教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训练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要求,丰富教学方式,同时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主要方法和特点如表1所示。
四、结语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才能慢慢实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地引导和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对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明确各种阅读的目的,形成科学、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新美.浅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速读旬刊,2017(3).
作者简介:许镇华,女,1979年生,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阅读、作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